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掩耳盗铃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掩耳盗铃,自己的,耳朵掩耳盗铃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掩耳盗铃”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古人是很擅长讲段子的,尤其是春秋战国时期。
除了“掩耳盗铃”,与之类似的成语,你肯定知道不少,比如经典的“揠苗助长”“守株待兔”,还有“邯郸学步”诸如此类,都是以嘲讽某些人为手段,借机讲一个道理。这些成语大多出自先秦诸子书,比如“掩耳盗铃”就出自《吕氏春秋》,其他包括《韩非子》《孟子》《列子》等等,翻看一下,你会发现里面有非常多的“段子”。
我们可以看到,这些成语故事里的主人公有一个共同特点:不懂常识,因而显得非常蠢。我打赌,你在现实中肯定没遇见过这类人,古人在现实中也很难遇见这样的人,因为获得这些常识并不需要什么手段,正常的言传身教和所见所闻已经足够了。
那么古人为何要在书里讲这些“段子”呢?
一是他为了讲道理,会把某些事情进行“修辞化”处理,夸大、缩小、添油加醋,以期引起注意,比如现在的标题党。
二是为了嘲讽某些人。先秦时代列国林立,“地域黑”比比皆是,被黑的当然以弱国居多,这种欺软怕硬古今如一。“揠苗助长”“守株待兔”嘲讽的都是宋国人,为什么春秋战国时代的人爱嘲笑宋国人?因为宋国是商朝之后,周武王灭商之后,奉行“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之策,把商的后人封于商丘,为宋国。宋国本来就弱,同时还享受优待政策,不用缴税,其他诸侯瞧他不顺眼,于是想着办法编排他。
可以确定,很多这类段子都是编出来的。
当然,不排除有些事真的发生过,只不过,概率太小。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做人要诚实守信,不要总以为自己聪明,其实每个人都不傻,做人也别总自以为是,自己听不到看不到的别人不一定听不到看不到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掩耳盗铃提现了一种人生智慧。
故事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背后要说明的意义。所谓大智若愚,事出反常的背后,是另外一个处世哲学。
心理学有一个分支叫做精神分析,精神分析的一个理论认为,人在受到巨大的挫折和灾难的时候,第一个反应往往是否定。事情明明已经发生了,已经客观存在,但是当事人仍然不会去承认,拒绝去相信。他的意志清醒吗?清醒。知道事情已经发生了吗?知道。但是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是因为他还没有准备好去接受这个事情,整个人在被摧毁之前采取了这种保护机制,造成缓冲,让人能缓过神来。
有很多没有这种保护机制的人,在面对巨大冲击的时候反应不过来,直接导致精神错乱,人就疯了,出现不可逆的精神问题。
否定其实是一个接受的过程,它能造成一种假象,让身体有时间慢慢去接受,当悲伤袭来的时候,能够产生应对机制。
这种方式看似愚蠢,其实是一种保护机制。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无论皇帝的新装,还是掩耳盗铃的故事,都在告诉我们,当局者迷,不要自以为是,忘记了自己是谁!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掩耳盗铃是一个成语。出自《吕氏春秋·自知》:
“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锤毁之,钟况然有声。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古时候有一个小偷去偷钟,想背起来走,但是钟实在太大了,他背不动,于是想了一个办法,用锤子砸烂再拿走,可是他砸钟的时候,浑厚的钟声传递很远,小偷害怕得捂住了耳朵,结果发现钟声变小,于是他以为捂住耳朵就不会听见钟声了,所以就将耳朵捂住再砸,可是一会人民就赶过来抓住了小偷,原来捂住耳朵只是听不见声音,并不是声音不能传递出去。
这个成语让我们知道,这个世界上有一些东西是客观存在的,他不会因为你的喜爱与否,而改变它存在的事实,所以,对于一些难以接受的后果,尽管悲伤,也只有通过改变我们的想法去看待,而不必过于悲观。
“自欺欺人”作为“掩耳盗铃”的近义词,也比较好理解。从字面上来说,就是自己对已经发生的事实采取否认的态度,从而自己欺骗自己。
现代其实还有一个词“打脸”,作为一个近义词可以用来形容“掩耳盗铃”的后果
打脸原本是指演员按照脸谱勾脸,现在时常被用来形容某人断定事态的发展,结果后来结果却完全相反或者差距非常大,每到这个时候大家都会纷纷吐槽:“打脸了。”
2020年3月以来,新冠疫情在全世界范围内失控,美国确诊人数已经位列世界第一。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的报道,在3月28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进入“重大灾难状态”。我们回顾特朗普之前对疫情的态度,最初他认为新冠肺炎只是“大号流感”,疫情严重后开始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如今宣布美国进入“灾难状态”,
这就是啪啪的“打脸”节奏了
所以,“掩耳盗铃”这个成语告诉我们,如果用主观意识去判断客观存在的事实,有可能会产生视而不见,一厢情愿的后果,只愿意听到,看到自己想相信的事情,最终可是回自食苦果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