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人真能看淡生死吗?
生死,的人,看淡人真能看淡生死吗?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即使生不如死,也要好好活着,感受时间流淌,找到属于自己的生命意义,留下鲜活痕迹。如果不得不死,那就坦然接受,当一切归于沉寂,这个问题已然没有意义。所以孔子告诫子路,未知生焉知死。意在,与其问道生死,何不好好经营人生,活出自我。在漫长的宇宙世纪中,生命不过是一个瞬间,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将这个瞬间过的相对精彩,人类的历史只是庞大时间影集的片段,任何生命在宇宙进化历程中的地位都不可代替,没有重要到不可缺少的也没有卑微到可以忽略的,共生共存是宇宙的法则,宇宙中任何单一的存在都与死亡挂钩,任何复杂的共存都与生命接壤,越是复杂的越代表他的繁荣和生生不息,越是单一的越代表他的冷酷和极端恶劣,个体的矛盾与整体的统一是宇宙运行的规律,只有理解宇宙运行的规律才能窥探我们存在的自身,互相对立中产生平衡,狂暴纷乱中催生稳定,有正就必定有反,任何事物的相生与相克代表存在与毁灭,虚无与实体互相转化,想要触摸虚无首先要成为虚无,想要了解实体首先要成为实体,梦境与现实就是虚无与实体的交融和碰撞,只有忘记实体本身才能融入虚无,当感觉回归本体虚无才会与实体分离,生死的自然转化亦如复杂重回纯一,忘记生本身亦如将死,忘记死本身亦如永生,只有内心平静止水方能俯看全局,只有抛开自我意识才能将别人的意识融入自身的本体而产生相应的共鸣,亦如音叉之间的鸣响并不是同时敲打,一方意识的波动可以被相同无意志本体所接收,人与人之间的难以接触就是因为双方都存在强烈的个人意志,强大意志力的压制不等于接受,仿若两块磐石般无法传导震动,所以了解必源于接受,没有接受对方的意志就绝对不会了解对方的思想。
生的过程短暂,死的过程悠长,生是无限接收信息的载体,死则是无限释放信息的灯塔,死告诉我们的事物我们称之为真理,而生告诉我们的事物我们称之为假说,所以我们标榜为经典的往往为过去的事物,比如古书,我们称之为糟粕的往往为当前的事物,比如新潮。人们都说强大来源于自信,而自信又来源于实力,此等谬论竟被世人推崇,难道没有实力就是卑贱和渺小,强大没有顶点也没有定义,和难以企及的事物去攀比岂不是一生都要生活在自卑和困惑之中,所以强大并不是来源于自信,而是来源于内心的宽广,可容别人所不容之物,忍别人所不忍之忍,所以才能放下心灵的包袱,从容去面对眼前的一切而不畏惧。当你相信你有时你就有,当你相信你无时你就无,所谓盲目是不相信自己能够创造奇迹,所谓信心是相信未来终将属于自己。
人生的努力不是为了求得别人的认可,而是为了求得自己的认可,懂得欣赏自己而不自大,懂的珍惜自己而不自怜,我们焦躁或畏惧不是由于胆小或怯懦,而是由于对不确定事物的难以把握,对可能是否会对自身利益造成的影响缺乏估量,所以内心才会慌乱,身体也会随着内心的慌乱而有冒汗或颤抖的反应,语言也变的逻辑不清,所以做人眼界一定要高远,内心一定要宽广,只有宽广才能容物,能容物才能淡定,能淡定内心才不会浮动,而要做到内心宽广就要做到从容,要从容就要看透生死,所谓看透生死不是轻生重死,也不是轻死重生,而是要不喜生不恶死,顺其自然,天道坦然,让自己沉睡的灵魂觉醒,看似追求无限、热情洋溢,实则从容淡定、无欲无求,看似积极进取、勤奋上进,实则随遇而安、知足常乐,有追求而不执著于物,有理想而不脱离现实,这就是从容的境界。
我们太想让自己活的好,所以总觉得生活艰辛,上天给予人存在的使命,是让我们在有限的生命中去理解宇宙延续的秘密,而不是为了自身种族的延续而终止其他种族的延续,人类基因的某个链条缺失或变异,那么这个人也会产生病变或过早死亡,而物种就是宇宙的基因,如果某个物种消失那么整个宇宙的平衡将被打破,可能整个生物链条都将断裂,属于这个种群生存的时代将会终结或被取代,比如曾经消失的古生物时代,所以要善待与我们共生的,珍惜与我们共存的。
给生以希望,给死以宽慰,我们困惑或畏惧的不是生死本身,而是我们内心欲望对生死的渴求不能释怀,总埋怨世事的不公,却又总想让自己站在有利的位置,矛盾的纠结蒙蔽了内心对真正光明的渴望,被束缚的灵魂无力挣脱世俗捆绑的锁链,所以懵懂的活着,糊涂的死去,是我们一成不变的生活状态,如果说雾里看花为虚无缥缈,那么花里看雾就是过眼云烟,把生死还给上天,把秘密还给秘密,学会享受物质、时间与空间的存在感吧,这才是属于生命的真实体验。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感觉不能吧,有一些因为一些事不怕死,但大多都不想死的,俗话说得好“好死不如赖活着。”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不看淡又如何?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如果你经历过绝望无数次,疯了几次死而复生,自然而然就看淡一切,还会怕什么生死离别吗?
上一篇:固定的工作收入一般,除了正常开支,钱到底要不要全部存起来?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