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韩国电影《寄生虫》表现了当下社会什么人性?
寄生虫,社长,穷人韩国电影《寄生虫》表现了当下社会什么人性?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寄生虫》最突出的是表现出人性的贪婪造成人心变恶,以及穷人内心的堕落自卑和富人的自私自利,二者产生了矛盾冲撞,从而酿成悲剧!贫穷的一家四口因为贪婪财富混入富人家中但却摆脱不了穷人的气味,遭到富人的嫌弃,因此在剧情最后穷人家女儿基婷遇难时,没人上前救援,富人不顾穷人一家生死一心想逃离家园但最终没逃过穷人嫉妒的刀子。这部影片更大程度的再现了韩国下层人民的居住环境和状况,对社会的改革有一定推动作用。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韩国电影一向以真实著名,许多影片都是以真实事件改编,大多反映了韩国社会的真实现象。《寄生虫》这部影片就是从韩国根深蒂固的阶层概念以及巨大的贫富差距出发,将韩国底层人民的生活与韩国贵族人民的生活进行鲜明的对比,突出了韩国社会的黑暗与残酷以及人性的悲哀。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寄生虫》这部电影,主要反映的就是一个相当敏感的话题:阶层。
上层社会:如朴社长一家,住豪宅,有司机,有管家
底层社会:如金基宇一家,住地下室,为解决温饱而活
影片讲述了金基宇一家,机缘巧合的全部在朴社长家得到了工作,从此一家人便仿佛寄生虫一般的依附于这个贵人一家而生活,更机缘巧合的发现了另一对寄生于这个家庭的前任管家夫妻俩。底层之间为了利益相互算计,底层与上层之间的阶级冲突,被淋漓尽致的展现了出来。
而影片的海报,也隐喻的说出了不同阶层的区别。上流社会的人们穿着鞋,而底层社会的人们在这里只能光着脚。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贪婪,是对寄生虫一家人最贴切的形容词,全家人用假身份混进富人家庭,享受着并不属于他们的生活,一次次心中的贪婪被满足,也使得一家人的欲望越来越大,人心不足蛇吞象,并没有适可而止也是他们最终败露的原因
伪善,是对富人家庭朴社长的表现,表面上是个公司社长,好丈夫好父亲,却对司机味道嗤之以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表现出穷人对自身的不认同,以及来自内心的自卑感,以及突出了富人对穷人的嫌弃,什么事都要托熟人,钱能解决一切的病态心理。将每个人物形象刻画到最细致。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因此,就《寄生虫》而言,悲剧英雄应该是朴社长,他面对着不同世界、不同味道的寄生虫,待人不薄、善心之行处处可见,但却因无心之举,命运开了他一场玩笑,最终让失控的寄生虫,收走他的生命。
而金基泽,我在他的身上,与其说看到悲剧的成分,倒不如说是导演奉俊昊对他的\"悲悯\"吧?寄生虫因欲望,而遗忘自身身份,越线杀害宿主后,最终让它回到地下室,等待下一个宿主的出现,是对它最后的怜悯,最好的结局。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一 破罐子破摔,不求上进,懒惰。其实他们一家很有头脑的,会设计,执行到位
二 不相信自己,想依靠大树。不够自强,宁愿住地下室儿享受不劳而获
三 社会阶层:对自我的设限,对弱者的歧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故事从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四口之家说起,他们住在没有WIFI,环境肮脏恶劣的地下室里。四人有手有脚却都是无业者,妈妈更是女子链球项目的获胜者,即便赛场上的风光会随着年龄渐长而消失,但曾有所长的她甚至连付出力气都不愿意,心甘情愿跟着丈夫和一对正当青年却不务正业的子女靠折披萨盒赚来的微博收入,过着支付不起水费电费三餐只能啃面包的生活。社会寄生虫有多种,很健康却没有工作,不思进取自甘堕落是一种。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基宇通过伪造毕业证书,得到了替代即将出国留学的好友敏赫为某公司社长家的女儿——多慧补习的机会,从此开启了他改头换面的道路,不仅从一个不务正业,屡考不过的失败青年摇身一变成为名牌大学毕业的高材生,更将他的一家都弄进了社长家里“各司其职”。基宇偷天换日的计划能够顺利进行,离不开社长夫人的单纯和善良。年轻,善良,单纯,贵妇太太的世界里一切都是美好的,难测的人心是美好的,罕见的信任是美好的,因为相信敏赫,所以相信敏赫介绍来的基宇,因为相信基宇,也相信他介绍来的人,毫无怀疑,一环又一环。现实世界里难如登天的信任在影片中就这样被轻而易举地建立起来。只是信任从来都是有座桥梁的,可能是金钱,也可能是人性。社长夫人的信任基于她对这个世界抱有近乎无知的天真和能够驱使和制服穷人的金钱。而敏赫对基宇的信任基于他认为基宇是个“异类”,在他优秀的圈层里,基于不过是一个穷且潦倒的人,所以他可以坦荡荡跟基于说,“如果是你,我放心。”一个重考生,能有多大的威胁?于是敏赫将自己的准女友放心地交给了基宇。基宇顺利进入社长家,并利用世故的手段俘多慧的芳心,在取得社长夫人进一步信任之后,先后用计,一步一步地将社长的司机,家里的帮佣铲除,让父母取而代之,并利用多颂有因可寻的调皮和不受控将妹妹包装成一个懂心理学和艺术治疗的美术老师,全家入主社长家。基宇成了名校毕业的家教老师,基婷成了背景强大的美术老师,父母分别是有三十年车龄的司机和一家专业的人力派遣公司出来的帮佣,那家人力公司名为“顶级管理”,有着看似高大上的名片,背后的对接人员是基婷。就这样,原先寄生在地下室的寄生虫,就这样寄生到一个上流社会的富贵之家,开始他们光鲜亮丽的体面生活,拿着高薪,出入豪宅,蝼蚁一朝跃龙门,虽然不择手段,但他们仍然“心怀感恩”。心安理得享受着用坑蒙拐骗剽窃而来的不属于自己的成果,寄生虫的心理再明显不过。四人在社长家过上了与之前截然不同的幸福生活。直到社长一家为了给多颂庆生而外出露营,他们终于又以真实的身份在社长家团聚,堂而皇之地体验着有钱人的生活。躺在草坪上做阳光浴,大口喝酒大口吃肉的生活固然爽,但却永远见不得光。一旦主人折返,一旦身份暴露,他们就会如蟑螂般见光死。永远见不得光,必须有所依附,正是寄生虫的生活状态。一边,鸠占鹊巢的一家人在暴雨如注的夜晚做着希望能够假戏真做娶得千金的美梦,另一边,原先离去的帮佣趁着主人不在家又在雨夜里狼狈地找上门,一个惊天的秘密随之曝光……原帮佣的老公,就是她放在地下室忘了带走的“东西”。看到这里,先前社长说的吃很多的缺点就有了解释——两个人,自然要吃两人份的饭。被解雇后那个纠结犹豫又留恋的镜头有了更深层的本质。她真正舍不得的,是她那多年躲在地下室的老公,吴勤世。吴勤世表面上是一位生意失败负债累累的普通人,但普通人又怎么会知晓摩斯密码?(这里我看不太懂,根据后面的剧情提到的“凶宅”推测可能吴其实真正的身份是一名潜逃的杀人犯。)后来,不管是一家四口的秘密,或是帮佣与老公的秘密都被对方所知,如何除掉对方保全成了影片后半段的另一条故事线。后面半个钟的剧情发展和反转地有些仓促,吴勤世和基宇爸爸的杀人动机都表现得比较含蓄,不知道是不是是导演特地选用的变现手法,中间没有一个适当的铺垫,需要观众自行解读。在我看来,他们杀人的动机,都是出于富人对穷人的轻视和穷人对富人的仇视。这对贫富差距过大的矛盾从产生到激化至制高点而产生的类似火山爆发的毁灭性动作,既然你看不起我,我就干脆杀了你,泄愤。而这部影片最出彩的部分,我认为是在用“味道”为线索说故事这条线。表面上味道是指一家人如出一辙的身上的洗衣液柔软精的味道,实则是普通人辛苦生活挤地铁的味道,甚至是穷人身上掩盖不了的穷酸气——可能是半地下室的味道,也可能是某些东西没晒干的味道。总之,这股味就是穷酸味。而这股味道着重集中体现在基宇爸爸身上。通过社长和社长夫人在车上,包括在家中关于那股不明味道的讨论,都是在围绕他身上那股味道。正是他们一次又一次表演出的嫌弃和鄙弃,让基宇爸爸在看到基婷被刺,而社长却顾着多颂,搬开伤者捏住鼻子取出车钥匙,一系列的动作和表情都彻底激怒了早有怨怼的基宇爸爸,于是有了后面让人意想不到的一幕。最后二十分钟,可以说是整部影片中唯一美中不足的地方。其他我都觉得很棒,尤其是一些触动人心的台词。相信看过的人都会对“钱是熨斗论”和“金钱与善良之间的关系”这几段台词产生各自的共鸣,也是整部电影最触动我的地方。有钱人家的小孩连衣服都没有褶皱,钱就是熨斗,把一切都烫平了——看到这一句时,我我突然有了一个想法,金子会发光已经不是什么值得骄傲的事了,值得引以为傲的金子也有和钱一样能够解决这世界上大部分困难的超能力。至于到底是“有钱却很善良”还是“有钱所以善良”。我无心去细究其中的关系究竟是转折还是因果。但就电影而言,如果有钱人真的能做到由心而发的善良,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理解穷人的生活环境,则不会引来杀身之祸。关于“钱与善良之间的关系”我还想说最后一点:这两句话反过来说的意思就是“没钱所以可以不善良”。这其实是一家四口自找的一个台阶和掩耳盗铃的理由,因为穷,所以不得不伪造身份,因为穷,所以不得不让别人失去工作然后取而代之,因为穷,所以不得不策划这一场诈骗行动。是穷,剥夺了他们善良的资格,他们不得不不善良,因为他们没钱。没钱,成为这一切荒诞行径的遮羞布。有钱不是为富不仁的资本,穷幸福不是可以破坏社会规则违法犯罪的底气。
上一篇:如何解决篆书楷化的问题?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