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西游记》真假美猴王那一集中,到底死的是真的悟空还是假的悟空?
悟空,猕猴,唐僧《西游记》真假美猴王那一集中,到底死的是真的悟空还是假的悟空?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关于西游记里面的真假美猴王,小编认为未必死的就是真的美猴王当然也没有什么依据毕竟是一个神话故事。在真假美猴王出来之前,孙悟空一直都是不服师父唐僧的管教,野性难驯活脱脱的一个野猴子,在去西天的路上打死强盗被师父责骂气得回花果山了,这时六耳猕猴出来了经过一凡的误会之后也去找了佛祖辨别谁真谁假。那么死的到底是真的美猴王还是六耳猕猴,其实六耳猕猴是孙悟空的另一面,是皈依佛法、灵台澄明的孙悟空与草莽中的顽劣异常、野性难驯的孙悟空的交战。六耳猕猴打伤唐僧,抢走取经包裹,在孙悟空的脑海里,未必没有这样的念头,看他最开始跟随唐三藏时,唐僧第一次念紧箍咒,他心怀不善,想要打唐僧,唐僧责怪他“怎么欺心,敢打师傅?”。佛家讲天人交战,修行的过程就是不断战胜自我的过程,六耳猕猴是孙悟空心理的一个倒影,它是孙悟空心中的恶念,是孙悟空的心魔,孙悟空有这样一个卑暗的心理,因此就幻化出这样一个妖怪,岂不见六耳猕猴抢了包裹后是回的水帘洞? 六耳猕猴是孙悟空在西天路上打死的本领最高强的妖怪,也许就是他本身的恶念,除去六耳猕猴,也就消灭了自己恶念,使自己真正成为一个佛家弟子。
如来曾道:“周天之内有五仙,乃天地神人鬼;有五虫,乃蠃鳞毛羽昆。这厮非天非地非神非人非鬼,亦非蠃非鳞非毛非羽非昆。又有四猴混世,不入十类之种。“第一是灵明石猴,通变化,识天时,知地利,移星换斗。第二是赤尻马猴,晓阴阳,会人事,善出入,避死延生。第三是通臂猿猴,拿日月,缩千山,辨休咎,乾坤摩弄。第四是六耳猕猴,善聆音,能察理,知前后,万物皆明。此四猴者,不入十类之种,不达两间之名。我观假悟空乃六耳猕猴也。所以六耳猕猴相当于孙悟空的一个邪念。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现在关于真假美猴王一节,出现了很多莫名其妙的解读,其中影响较大的,就是真悟空被打死,假悟空顶包。 在探讨六耳猕猴为何必须被打死之前,首先先推翻一下这个顶包论。 说真悟空被顶包的,无非是说孙悟空在后期变的老老实实非常听唐僧话,曾经的孙悟空桀骜不驯谁都不服的,这么听话肯定有猫腻。再不就是说六耳猕猴既然万物皆明,那他肯定知道去灵山就是死路一条,他既然还敢去证明他早就与如来计划好有恃无恐,因为如来早就想换掉不听话的孙悟空了。这些理论,乍一听好像没什么毛病,好像很有道理的样子。但是放到原著里,就完全是驴唇不对马嘴了。 首先孙悟空后期变听话了,然而事实上后期孙悟空真的听话了吗?与唐僧矛盾少了是不假,然而小雷音寺当面指责弥勒家法不谨;狮驼岭上灵山是当着灵山众圣的面说如来是妖怪外甥;成了佛还要唐僧取下紧箍打个粉碎免得观音再去祸害人,,,孙悟空仍是孙悟空,他的性子从没变过,没了的,只是做妖王时留下的残暴。而与唐僧矛盾变少,一是猴子一心向善不再胡乱杀生,二是唐僧不再端着师父架子,常常会问悟空的意见,师徒之间没了间隙,彻底团结了起来罢了。因此猴子由后期听话推断猴子被调包,无稽之谈罢了。 再来看六耳万物皆明,事实上如来所说的四大灵猴本事都有水分。灵明石猴通变化,而西游唯一的石猴孙悟空变化却是学艺得来;赤尻马猴晓阴阳避生死,通臂猿猴拿日月缩千山,听起来也牛逼的不要不要的,然而这两类在花果山就各有两只,即猴子手下的马、流元帅和崩、芭将军,猎人都能欺负的水准。四大灵猴三类都言过其实,六耳的却成了调包证据也是可笑,更何况即便是真有这本事,原文对六耳的特性也是【善聆听知前后】,很明显是耳朵好使什么事也能听到个前因后果,而不是能够预知未来啊。 再来看原著中收六耳的过程: 【那猕猴闻得如来说出他的本象,胆战心惊,急纵身,跳起来就走】【大众一发上前,把钵盂揭起,果然见了本象,是一个六耳猕猴。孙大圣忍不住,轮起铁棒,劈头一下打死,至今绝此一种】 如来指出六耳本相后,六耳立马吓得逃走,如果是调包,不管灵明石猴是不是指的自己孙悟空也只会把自己代入这一类,而不是和他毫无关系的六耳猕猴,既然和他没关系,那他跑个毛线? 如果真的是悟空听得万物皆明看破了如来阴谋,以悟空的性子也只会先破口大骂再寻逃生,而不会慌不择路直接跑,不论是哪方神仙犯错,猴子从来没给过面子都是当面指出,何况关系到自己。 再有,自真假以后,悟空有过几次心理活动,比如陷空山无底洞时: 【那里面有风声,又有花草果木。行者喜道:“好去处阿!想老孙出世,天赐与水帘洞,这里也是个洞天福地”】 以及看到唐僧头顶祥云时: 【若我老孙,方五百年前大闹天宫之时,云游海角,放荡天涯,聚群精,自称齐天大圣,降龙伏虎,消了死籍;头戴着三额金冠,身穿着黄金铠甲,手执着金箍棒,足踏着步云鞋,手下有四万七千群怪,都称我做大圣爷爷,着实为人。如今脱却天灾,做小伏低,与你做了徒弟。相师父头顶上有祥云瑞霭罩定,径回东土,必定有些好处,老孙也必定得个正果】 这些心理活动,都是猴子在回忆取经前的事,就算他六耳万物皆明,也不会用第一人称去回忆这些事,何况身边也没人属于自言自语,难道还六耳入戏太深不能自拔了不成? 还有说因为悟空不听话要调包的,前期悟空虽常常和唐僧闹矛盾,但从首次出走又自龙宫折返后,悟空就一直全心全意保护唐僧,从没生过逃走散伙的想法,降妖伏魔也是最为尽心尽力,从未偷奸耍滑(这条有点勉强,毕竟有不少劫难猴子图方便就算能打过也请了救兵,有耍滑之嫌,但好歹是为了尽快救出唐僧,姑且算上)究其原因,是因为猴子一直以来的梦想就是成仙成圣,啸聚山林雄霸一方做一代妖王从来都不是猴子想要的,他也一直致力于摆脱妖怪的名头,可以说,猴子对取经的热情不比唐僧低。论起对佛法的领悟,猴子也不亚于唐僧,甚至唐僧多次迷茫之时,都是由猴子以佛法点悟。 再看那所谓“听话”的六耳猕猴,棒打唐僧,强夺行李,重组取经团试图私自取经,手下猴妖被沙僧打死后当众猴面把他扒皮抽筋分食,残暴自私没底线,这也叫听话?还有一些神论说六耳其实是地藏王,如此残忍的妖怪会是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的地藏王?如来脑子秀逗了拿这么个东西替换尽心尽力又有佛心的孙悟空? 说了这么多,总结起来一句话,那些推崇真悟空被打死的阴谋论的,要多脑残就多脑残。 六耳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但他拥有一个象征意义,即代表悟空的恶念,也就是代表悟空的二心,悟空将其打死即破灭自己的二心,抛弃曾经的残暴一心向善成就道心。六耳作为悟空恶念的象征,他的死是必须的。 当然有些理论里把真假猴王解读成悟空自导自演的闹剧,六耳不过是悟空一个分身。虽说立意是对的,但是六耳现出本相,自此绝此一种是旁白所言,即是说作者已经把六耳定位为一个独立个体,只是它有着重要的象征意义而已,但破灭二心这点是没错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