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人工智能带来失业,那么可以培训哪些技能以免淘汰?
人工智能,职业,被人人工智能带来失业,那么可以培训哪些技能以免淘汰?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人工智能只能应用于批量生产,单件小批量还是人工或者传统方法加工。还是有手艺好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人工智能的出现,人只有创造人工智能的人不失业以外,其他的!可能都要退出历史舞台!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个人认为有三种行业可以供你选择:1. 医生;2. 教师;3. 老板。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您好!广州华图教育为您解答:
不管你是20、40,还是60岁,是北上广深打拼的青年,还是一位退休的叔叔阿姨,也不管你是农民、学生、医生,还是美容顾问……
每个普通中国家庭都面临的以下一些问题:
我该选什么工作?
我该去哪里生活?
我该去哪里买房?
我该做什么投资?等等
马斯克曾公开演说,认为“人工智能是我们人类文明有史以来面对的最大威胁”。但是,还有一句谚语是——“每一朵乌云都镶着金边”。也就是说,技术革命会让很多职业濒临消亡,但是也会给很多职业提供新的杠杆。“好职业”和“坏职业”的界限和定义现在开始变化了。
根据科学家们的研究,难以被人工智能取代的技能主要有三类:“社交智慧”(social intelligence)、“创造力”(creativity)、“感知和操作能力”(perception and manipulation)。
“社交智慧”包括社交洞察力、谈判能力、同情心等社交和情感能力;
“创造力”包括原创力和艺术审美能力;
“感知和操作能力”主要指手指灵敏度、协调操作能力和应付复杂工作环境的能力;
这几种技能主要包括“和人打交道”的能力,或者是那种抽象的能力,非常动态和不可预测。而这正是人工智能的命门——所以任何对这三种能力要求高的职业,被人工智能取代的可能性都极低。
那我们先举个栗子吧~
先问个问题
一、育儿嫂和行政秘书,谁更有前途?
传统观念上讲,大家肯定觉得文秘比育儿嫂好,伺候人的工作怎么能跟公司白领比呢。但是听过上一讲你肯定知道了:大公司文秘,主要工作就是资料整理、数据统计等等,这些工作未来很容易被计算机软件实现,因为这些工作“可编码”。
2008年北京的育儿嫂,大致工资起薪是1000元/月,现在是8000元/月,加上各种福利,涨幅在800%以上,平均年涨幅超过20%。而同期中国城镇居民的平均收入的涨幅不过8.6%。而有些我们眼中再好不过的工作,涨幅更低,比如北京各大高校海归教授的薪水涨幅基本都不到5% 。
还有更扎心的数据:我们团队对全国各个职业的招聘工资研究后发现,2019年全国育儿嫂的平均招聘工资是6009元,美容美发师的平均招聘工资是6280元,而秘书/行政文员的招聘工资呢?只有4650元。
我们通常认为育儿嫂是个“伺候人”的职业,但其实这是一个典型的“社交智慧”型职业:她们的工作不仅仅包括机械式的洗衣做饭,更重要的是要与孩子交流,那些优秀的育儿嫂都处于高度供不应求的局面,薪资也在飞涨,而且这个趋势还在继续。育儿嫂被人工智能取代的概率仅为8.4%,远远低于秘书/行政文员的96%,甚至低于专业经济学家的43%。
教师也是社交智慧型职业,教师的作用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育人”,培养学生的能力、品行和三观,这些都是机器人难以做到的。小学教师被人工智能取代的概率仅为0.44%,差不多是所有职业中最“低危”的。
再比如说,“创造力型”的职业包括自然科学家、艺术家、研发工程师等。艺术家就不用说了,艺术创造是人类情感的表达,需要源源不断的“美”的创意,而无论是情感表达还是美,都是人的主观产物。齐白石早有名言:“学我者生,似我者死。”人工智能虽然可以很逼真地模仿艺术大师的作品,却没有情感,没有创造美的能力,更不能开辟新技法、新流派,因此很难取代艺术家职业。根据数据,美术家(包括画家、雕塑家、插画师)被人工智能替代的概率只有4.2%。
软件应用开发工程师也是典型的创造型职业,需要根据用户需求设计新软件,开发软件新功能,被人工智能取代的概率也只有4.2%。
而美容美发师、急救医务人员、飞行员,这些则是属于对“感知和操作力”要求很高的职业。例如,面对千人千面的顾客,美容美发师需要设计造型,需要非标准化的精细操作,是典型的感知和操作型职业。急救医务人员需要面对病情迅速变化、病况复杂的患者,在短时间内作出精准判断,采取精细专业的抢救措施才能挽救患者生命,被人工智能取代的概率也仅有4.9%。
医护人员则是典型的“全能型”职业:他们需要与患者及家属沟通,给予患者人文和心理关怀,需要社交智慧;在工作中面对着巨大的不确定性,他们需要根据患者不同的情况作准确判断,针对新病例思考新的诊疗方法,需要创造力;在手术、理疗过程中,医护人员还需要大量精细操作,也很考验“感知和操作能力”。这种职业非常明显,被人工智能取代的概率非常低。
很明显,技能型蓝领的工资已经开始反超“可编码型”工作的白领。这个趋势在2020年会更加明显。
三、人工智能更会为这些“好职业”助力
总结起来,这些职业都是未来十年,甚至二十年有潜力的职业。它们的共同特征十分明显:职业发展主要依赖于“只可意会,难以言传”的社交能力、创造力、感知和操作能力,难以被“编码”。所以,人力资本增长速度快,折旧慢——年轻人选择这样的职业赛道,就相当于选择了更有潜力的财富创造赛道。
上一篇:人们用手机档次越来越高,手机是否像女人的首饰一样起装饰作用?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