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想往写作方面走怎么做?
自己的,的人,你的想往写作方面走怎么做?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想往写作方面走怎么做?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想往写作方面走怎么做?我认为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是多读。要多读书,读好书,要认真仔细地读。首先是学习人家的语言掌握能力。其次是总体把握能力。不要一般泛泛地了解,不要只关心情节故事,重点是要关心了解学习人家文章的布局结构、方式方法、语言运用,如何衔接,如何伏笔,如何高潮等等。要做到读一篇或读一部就有一些进步,学到很多东西。
二是多练。在充分学习的基础上多练习,就是多写。一方面可以仿写,就是模仿人家的好文章,写一些类似的文字,以达到提高自身的能力。另方面要观察到一个事件就去描述,可以是打腹稿,可以直接动笔写下来,不要怕写不好,要敢于写。再一方面,要反复锤炼自己的文章,要善于发现自己的不足,而改正,所谓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就是这个道理。
三是坚持。持之以恒,攻无不克。写作需要天分,更需勤奋,勤能补拙,三日打鱼两日晒网是不行的。要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天天想,时时想,天天写时时写,树立目标,坚持不懈,要有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决心和毅力,积跬步以达千里,汇细流终成江海。
只要做到了以上三点,一个人要成为优秀的写作者是不难的,成为一名优秀的作家,也是能够做到的,我认为。
谢谢头条编辑老师,谢谢各位师友。
.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阅历最重要,有阅历则有说不尽的话,写不完的情。
没有阅历干写,搜尽苦肠,也难免江郎才尽。
多积累故事,素材。
最根本考验的还是观察世界的角度、方法、思维逻辑。
医生多出大作家,中文系科班多出批评家,基本难出大作家。
见的不同,阅历不同,思维不同。
技巧可以速成,阅历和思维需要天长日久积累、思考。
多看多思多想。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首先要积淀一定基础的语文知识,包括语法,章法。
积累丰富的生活素材,路走多了,腿脚就硬了,步伐就稳健了。
多读一点名家佳作,熏陶多了,范儿就有了。
多练笔,有心得,有灵感就发挥一下,久而久之,形就没了,形有了,装饰得美一点,家就有了,如果有美女作陪,文笔可能更雅一些。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作为一个“过来人”,我愿意积极为有志写作的朋友提供一份我自认为很有参考价值的“回答”。
30多年前,我曾经很喜欢写作,但文凭不高,有怕人笑话的经历。可是,我很勇敢、很执着,不仅在写作上创出了一条路,成为军队的一名优秀新闻工作者和中国报告文学作家。靠笔杆子“混了碗饭吃”。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知道军队老作家高玉宝。他仅上过一个月的学,15岁起做劳工、17岁学木匠,1947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辽沈、平津、衡宝战役中立大功6次。我上小学学过他写的《半夜鸡叫》。他创作时不会写的字就画图画,比如不会写鸡在纸上画只鸡代替。就这样,1955年开始发表作品。195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写出了200多万字的小说。短篇小说《我要读书》和《半夜鸡叫》曾被选入小学语文课本。《半夜鸡叫》1995年被选入《共和国文学作品经典丛书》。其自传体长篇小说《高玉宝》在国内用7种民族文字出版,并被10多个国家和地区用15种外文翻译出版。
我听过高玉宝老师的报告。去年12月底高老师在大连病逝。
学习借鉴高玉宝的成功经验,结合我自己的经历,我谈几点如何提高写作能力,取得创作成果的想法,供参考。
一是爱好写作创作,要一如既往。不能今天爱好,明天又有所放松,或者过几天,又“移情别恋”爱好别的了。世界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中国圣人孔子有名言高见: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热爱,你才会去执着追寻,会激励你去努力、一往无前。
二是要执着坚忍,不怕失败。创作是一件痛苦并快乐的事,其过程是艰辛的,要点灯熬油,吃得了辛苦,耐得住寂寞。清代大学者王国维有“三种境界”之说,要做成一件事或写一篇文章也要经历三种境界,他用三句名诗词概括:“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三是要多读书多思考多积累。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除了学习书本上的东西。就创作而言,要多读一些名篇名著。创作有不同文体之分。如文学创作,常见的有小说、散文、诗歌。细分有好多种,这就要求我们要学习,虽然“文无定体,定体则无,大体须有”,自古以来,每种文体都有基本结构和要求。学习的过程,也是积累的过程。
四是要提炼思想和围绕主题选材用材。思想是灵魂,创作无论大小,每一作品都要有思想。有了主题思想,接下来,就要围绕主题寻找材料素材,获得有用的材料素材。创作时用最好最有用的材料素材,来“论证证明”主题,这样才对。否则,无关主题的材料素材不仅没有用多余,还影响冲淡了主题。
(我是刚在今日头条注册的追踪中国第一人,请关注并指导!)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