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怎样看待李清照的词史地位?
李清照,词人,她的怎样看待李清照的词史地位?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并且,与以社会、历史为背景的阳刚派有所不同,李清照是宋词中抒情、婉约派的代表,并且几乎是唯一的女性代表。要知道,在当时的“男权”背景下,女性的创造力是被严重剥夺了的,但李清照能在词的造诣上达到与苏轼、辛弃疾、柳永等男性词人比肩的地步,纵观漫长的文学史,能达到如此高度的女性能有几人?
李清照的词是与苏轼等人不同风格的词,也展现了她特有的美,让我们知道在男性词人以社会、历史、人生为宏观背景时,还有那么一个女性在个性化地表达自己的哀怒情怨,让我们感受到女性个人的真实感受,让我们看到在男性词人群星云集时,还有那么一位女性闪烁着她独特的光芒。李清照几乎以一己之力向社会证明了女性词人的重要性。
如果宋词少了李清照,那么宋词也就不再有女性词人的光彩,甚至都不再完整,那将是多大的遗憾啊?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个人认为:李清照在词史中的地位类似于武则天在皇帝中的地位。词史江山男性占据,历史的江山也是男性占据。同武则天打破男性垄断皇帝一样,李清照在词史中也打破了男性垄断文坛。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认为李清照是古代第一才女诗词方面的成就,超越任何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在词史上,李清照是继柳永、秦观、周邦彦之后,被称为婉约之宗。她的词清丽婉转、幽怨凄恻,极富于抒情性。…好比她在《如梦令》中,有::“……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我们或可从中看到清照一生是何等惜花,曾经为花悲喜,为花醒醉,为花憎风恨雨,那么,所以者何呢?因一切美好的事物年华,都在此一痛一惜的情怀之内。倘不如此,又何以识得古代闺秀文学家李清照?又何以识得中华民族的诗词文学乎?…………由此,想读析一首清照描写自身晚年淡况的《摊破浣溪沙》之词,这首词,或许是她与人世间辞别的最后笔墨。………[“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终日向人多酝藉,木犀花”]………此词平淡入妙,浑朴见深,乍看便晓、作者于词的功力,已达炉火纯青之境。“病起萧萧两鬓华”,勾勒出女词人历尽艰辛的衰老形态。她在《永遇乐》有句:“如今憔悴,风鬟雾鬓”,以两鬓生华描写凄凉晚景。看她老年晚景的如何排遣:一进豆蔻熟水,原来是用来当药食的一种制豆饮料,豆蔻性温,能去寒湿。清照常用之,是她病体所需。“分茶”,是一种沏茶的技巧,待客用的。此指常念叨明诚夫妻的以往嗜好,南渡以前,他们曾在青州归来堂,校勘纂题金、石、书、画。工余饭罢,烹茶、赌茶,“指堆积书籍,言某事在某书、第几页,以中否角性负,为饮茶先后”。清照常胜出。又一次在淄州,明诚从当地一友人处得到白居易《楞严经》真迹,“马疾驰归,与清照共赏。相对狂喜不支”,酒渴随烹茶乐。两次提到饮茶,都相伴着幸福;而在这首词中,不见明诚,只有病骨支离的她,饮着豆蒄熟水,“卧看残月上窗纱”,凄楚矣矣。…………“枕上诗书闲处好”,过去看书,为的是抱负和梦想;现下看书,只为消遣、忘忧和散心。但她为了求实,聊作自慰。不言抱憾反说随意(翻书),这是女词人不认输的脾气的表现。“门前风景雨来佳”。谓过去游春盼晴日在外逛,现在观景在门内。清照却偏带风趣地表述,既不出门,唯只在烟雨迷茫中观景,岂不更加(嚼味)增色,更富诗意?写出女词人于卧病中的恬淡心情,悲怆老境。结末,又举出终日相向的木犀花,将花喻己,突出花与人的孤芳自赏。清照曾赞许桂花,用“酝藉”二字。蕴藉有宽博含容的意思,想是赞它清芬温雅,香远懋愫!…………这清芬蕴藉的木犀花,不正是清照在晚年时的一种真切写照吗?!…[害羞]…[玫瑰]…[赞]…[幽窗冷雨一灯孤,还道有情无]…[祈祷]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女中豪杰。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