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员工复工,职场需要做什么准备?
员工,企业,疫情员工复工,职场需要做什么准备?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当然要准备好远程办公了啊,比不可少的,家视程助力各中小企业实现:精细的KPI管理,严格的工作纪律,全面实时的办公监管。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首先要有一个好的心态的,静下心来面对即将上班需要克服的困难,其次分析一下上班我们需要面对什么,如如果去公司的上班需要坐车,首先是开车,其次如果有顺路又熟悉的人可以一起打车,再次就是选择坐地铁和公交,分析坐地铁和公交的利弊,坐地铁进站需测体温,但是人流量可能大一些,坐公交无需测体温,无法初步排查,人流量可能少一些。分析完这个问题接下来就口罩的问题,如果有地方买口罩那就挺好的,如果没有地方购买公司又一天只发一个或者不发的话该怎么办。那就先购买布口罩,每天去药店购买总有买到的时候。然后就是上班有的时候需要跟同事沟通,那么建议尽量不要面对面沟通尽量打电话或者在线聊天方式。减少接触。再者就是吃饭问题,联系自己做饭带饭到公司吃,如果没有带饭建议公司组织统一订餐。我能想到的就是这些!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1.要知道各行各业洗牌的时间已经到来
2020年,疫情的突然到来,各行各业影响极大。对于个人,别指望着企业养你一辈子。中国的平均寿命是2.7年,互联网企业的寿命平均不到1年。个人应该时刻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并且横向扩展1-2项技能。企业会被淘汰,同样,个人及吃饭的技能也有被淘汰的一天。
2. 想清楚自己要什么
企业是为了赚钱吗?企业为什么要赚钱?想不清楚,面对危机,慌了阵脚,面对机会,失去理性。
作为个人也是,想清楚自己工作是为了什么?追根究底,自己来世上一遭,究竟为了什么而活?为了名牌包包,名牌鞋子?为了娱乐?为了房子?为了车子?为了理想?为了家庭?为了自己?为了他人?
这次疫情,让更多企业、更多个人直面死亡,他们终于慢下来去思考,自己到底要什么?
3. 思考未来的商业模式是什么样的?个人如何理解、如何使用这个概念。
在2017年时候,因为工作原因,我加了几个京东小二运营。那些京东类目小二,主要工作是给商家布置任务与分发坑位,一个坑位,能让我们商家产出几十万几百万的业绩,所以京东小二是我们的大金主、大财神。某种意义上,他们能决定一家京东商家的生死。到了2018年,我们做京东运营,也不再跟他们来往。
大概在2019年中旬的时候,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些京东小二们,开始频频拉我进群,并且群里不断的发产品广告。他们的朋友圈里也开始频繁发送京东商品广告。
掌握商家生杀大权的高大上的京东小二们终于活成了他们讨厌的模样。他们终于玩起了微商。
说实话,京东运营们他们玩微商是有点迟,如果他们早两年布局朋友圈私域流量、布局微商,以京东的实力,现在会是不一样的景象。
这世界的本质是混沌的,各种东西掺杂在一起。早期,为了方便人们为了区分它们,给他们各自去了名字。就这样,商业模式里有了服务业和制造业这两种说法。
未来服务业和制造业会是一家。光服务是活不下去的 ,光靠制造也是活不下去的。
服务客户同时也需要生产产品,这是未来的商业模式,也是对于每个人的要求。
未来职场人需要服务企业,也要有生产内容、生产产品、表达的能力。朋友圈发产品做广告就是其中之一。
未来职场人的一个明显特点就是善于展现,看看朋友圈、看看各种短视频、各种自媒体就知道了,这些都是流量,最接近潜在消费者。
这次疫情,让更多企业、更多个人走到线上,也进一步反思,未来的商业模式应是什么样的。
4. 深度
企业与企业之间拉开差距的,不会是资源、劳动力和时间,而是见识、技术深度。
企业看得到多远,人才储备,技术储备得够充分吗?
对于职场人来说,应该横向拓展自己各方面能力,并且在主要技能上有所建树。
只有深度到了,即使对手看到你在做什么,他也无法模仿复制。
深度到了,想的多了,才能宠辱不惊,云淡风轻。
面对疫情,如同一场感冒,总会到来,也终会过去。
5. 让自己时刻保持危机感
比尔盖茨说,微软离破产永远只有18个月。
有人问任正非说,华为未来会怎么样?他说,可能3年后就破产了。
大佬的想法果然略同。
只有时刻将自己置于死生之地,才能应对各种危机。
比如这次疫情。
企业应该时刻准备好,现金流断掉时候的plan B,而不是下雨了,才想着修补屋顶。
个人也是,在公司上班时候,时刻抱着这是最后一天上班的准备,去上班,不断完善自己业务能力,提升职场综合竞争力。而不是在企业倒闭了,才在苦恼,我应该如何找到下家。
6. 利他
现代这个社会做企业的,能不做到损人利己已经该表扬了。
坏一点的企业就是欺诈消费者,好一点的就是使用各种营销套路,往高里面塑造各种产品价值、通过威逼(你不买会怎么样)、利诱(买了会怎么样)等方式让消费者不停消费,而且还让消费者觉得他们自己赚了。被人卖了,还替别人说话。消费者都被斯德哥尔摩候群效应所影响而不自知。
企业应做到利他,做些对消费者、对社会、对公司员工有用的事。
职场人应做到利他,上班不摸鱼,做对企业有用的事,优化工作流程提升企业效率。
按理说,这些都应该是最基本的道德素养。
说起未来的商业环境,我也并不看好。市场上尔虞我诈会越来越多,职场上尔虞我诈的事情也会越来越多。坑消费者的企业会活的很好、有心机的职场人会混的很好,这是现实。
但,要记住,他们只是暂时活的好。
懂易经的就知道我在说什么。
坚持利他,需要有很强的理想主义做支撑。短期内企业可能会活的很苦,但长期来看,是会打出差异化,积累到忠实客户。
许多企业,受不了金钱物质诱惑,一番思想斗争后,开启了收割韭菜模式,成了自己曾经最讨厌的样子。
上一篇:你是什么时候意识到很爱一个人?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