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大家感觉20年后能有多少年轻人在家种地呢?要不要鼓励种地呢?
年轻人,农村,现在大家感觉20年后能有多少年轻人在家种地呢?要不要鼓励种地呢?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对年青人来说,重新适应农村生活并不难,“不想种地,也不会种地”是绝大多数农村年青人普遍面临的难题。即便会种地,对年轻人来说也不合算。城里打工一个月随随便便就有三四千的收入,可是种一亩地一年下来也就能收入千把块。虽然打工辛苦,可比起种地还是轻松多了。
对年青人来说,留在农村,婚恋也是难题。许多农村年轻女孩全都出去打工了,年轻小伙子不出去,连个媳妇也娶不上。
外出年青人,流水线工人居多,枯燥的工作并没有太大技术含量,除了见过世面几乎别无所长,想要创业并不容易。 即便有技术,创业也有风险,最大的困难还是缺资金。
20年后,老了还要回家不是?还得在农村留个根。根深蒂固的返乡观念,让一部分年青人并不想融入城市。回乡对于他们而言,不仅是现实的选择,更是内心深处的认同。
我是华子,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你,谢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就现在我国农村的情况来看,种地的一般都是一些中老年人,年轻人很少有留在农村种地的,因为年轻人觉得外出打工要比在家种地划算多所以导致了现在农村只有那些50后、60后、70后还留在村里种地,经营着几亩土地那些80后90后的人即使没有读书没有工作也不会留在家里种地。
但是20年这些年过半百的老人肯定都干不动了,但是那个时候地还是需要有人来种。年轻时候都没有种过地老了让他们回来种地他们肯定不会一心一意的只想着种地毕竟农村人都知道种地的收益并不多,对农民来说只能够维持基本的温饱,所以要是靠着种地达到一个较高达到生活水平基本是不可能的。
在这样的预期下就可能有这样一种结果和可能——未来农民成为一种职业!随着现在土地流转的推行,农村的生产模式也开始做出改变和调整,大规模集中化生产经营,机械化的种植管理模式让人力得到了解放,大量的机器开始取代人力这样的模式下只需要少量的技术人员来辅助,所以以后对于农民的培养也是很重要的,因为机械化的生产经营要求农民要具有一定的机械知识,其次还要培养大量的新型技能型农民掌握丰厚的栽培技术,在这样的需求下以后农民也必将会是一个高新的职业群体。
但是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都注重经验的积累实践的尝试,所以那一批上了年纪的老农其实才是未来农业生产领域的宝贝专家,他们有着农业生产的原始天然的技术,是一批有技术的农民,他们还具有最原始的生他观祈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当然对生态环境是非常重视的,但是未来那一批农民他们因为年轻的时候跟土地没有什么渊源当然也就不具备一定的技术没有对土地的执念也可能因为不具有这些品质而导致农技断层,所以如果要保证未来农业的健康绿色发展还是要积累这些老农的经验而不能只靠技术!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20年后极少有人回农村老家种田了,可以鼓励有条件的有志青年去农村承包田地,大面积承包,然后聘请当地无业农民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鼓励是没用的,农村稳定收入不提高,是没有多少年轻人,愿意在家务农得!除非特殊情况,比如老人生病,长期需要人照顾,才会逼不得已在家务农。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题主说的这个问题还真是问题,也是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的一个问题。
我很多的时候,都在想,现在的年轻人,都去城里买楼,去城里打工,将来农村谁来居住,地谁来种,想起来都可怕。
六七十年代,农村人讽刺城里人,说城里人管小麦说成是草。可这情况,在不久的将来,可能农村出来的孩子也会上演这个节目了。
现在种地的,都是五十年代,六十年代,七十年代,或八十年代出生的人。如今四十岁以下的年轻人,有几个会种地的呢,再加上科技的发展,现在种地都靠机械了,手工种地的已经很难看到了。
以后农村很可能变成空村,田地很有可能荒芜,因为如今种地的,再过几年就干不动了,年轻人都跑到了城里,所以,地谁来种?这情形真是让人担心啊。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们这里土地马上就要流转,我觉得以后种地的应该不会用太多的人工,流转以后基本都是大片的粮食或是菜园果园,科技发展的这么快以后种地应该是自动化代替人工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