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疫情期如何保护听力?
听力,疫情,长时间疫情期如何保护听力?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疫情期如何保护听力?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想在这疫情期间,大家都是在家里隔离,平时生活除了吃饭睡觉,大部分时间是在家看电视电影,玩手机。要是长时间这样下去肯定会影响我们自己的视力。总结自己近段时间来深圳在家隔离期间的生活经验,每看1~2小时,就必须放下手机或不再看电视,然后去阳台外面看看,远注外面景色,或者泡泡枸杞和红枣喝,做些简单健身运动和护眼手法(读书时课间揉揉眼部动作),毕竟长时间在家少活动,对身体肯定不好的,容易得腰酸背痛。同时看手机时,须用手托起手机是平视眼睛的,这样眼睛不会容易疲劳,颈部也不会容易酸痛。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由于疫情期间长时间宅在家里,活动空间较小,个人觉得容易产生压抑感,我们要做到
1.保持乐观情绪。
2不要随便掏耳朵。
3避免噪声的接触。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你需要怎样的特殊保护吗?和平时一样爱护自己就可以啦!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今天恰好是“国际爱耳日 ”,顺便说几句吧
保护听力是每个人应该注意的基本事情,特别是家有新生儿,或待产家庭,都要提前做好准备,幼儿失去听力或听力受损,会严重影响语言发育,“十聋九哑”不是说着玩儿的,基本上每个聋儿都会遇到语言障碍问题,其后期的矫正非常麻烦!
聋儿数字观
失去听力的聋儿,数字惊人!
我国是世界上听力残疾人最多的国家。据2006年全国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显示,中国残疾性听力障碍人群达到2780万。但是根据目前的不完全统计,估计中国残疾性听力障碍人士已达7200万。在7200万听障人士中,0至17岁儿童约有50万,中青年约有1150万,老年人约有6000万。
疫情期间我们都在过度用耳
疫情看似和听力没有什么必然关系,疫情期间,闷在家里十几亿人呢,怎么打发无聊的时间,除了电视,手机是最占用私人时间的娱乐工具,估计这2个月是流量最大的时期,长时间用眼,用耳是必然,所以有必要提醒一下,保护听力和视力。
成年人用手机刷小视频,上班族家庭办公耳机视频会议,爱人戴耳机彻夜不眠追剧,白天孩子戴耳机上网课,一听就是一小天,每个人似乎都忽略了保护听力健康的问题。
及早发现幼儿听力问题很重要
2020年的“国际爱耳日”主题是——保护听力,终生受益。这句话特别适合送给新出生的孩子们,对他们来说,失去听力如同:“被按下静音键,语言就会被暂停,命运将会宕机!”
从语言障碍矫正师的角度来看,很多孩子开口说话时间晚的原因,可能有很多,听力障碍并不是唯一可能原因。但绝对是致命原因,很多父母在8个月后才发现,孩子不会叫爸爸妈妈,对声源不敏感,或者更晚一些的时候2岁以后,才去检测听力,已经错过了语言的聆听期,孩子对声音的准备和模仿也就失去了最宝贵的学习机会。
什么时候给宝宝做听力筛查?
正常新生儿的听力筛查,
一般在生后 48 小时至出院前进行。
如果第一次筛查有未通过或者未进行,需在生后 42 天进行复筛。
复筛仍未通过的孩子:需在生后 3 个月时转诊至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听力障碍诊治机构接受进一步诊断。
以上内未通过的幼儿,六个月内做进一步检查,如果听力仍是受损,要考虑到耳鼻喉科进行干预,这个时候,估计孩子的听障可能性就比较大了。
如何保护听力
避免长时间接触噪声。
注意耳机使用音量和时常
避免物理性伤害
防止药物性耳聋
预防耳部炎症
戒挖耳,轻吸/擤鼻涕
所以,疫情期间,保持乐观,注意锻炼身体,不要过度放纵玩乐,很快我们就能走出家门了,这大好天气,想想就激动!
最后,科普一下爱耳日的由来;
“爱耳日”最初由我国于1998年3月确定,于2000年3月在全国开展宣传教育活动。2013年3月,世界卫生组织将“中国爱耳日”确定为“国际爱耳日”。
为什么每年的3月3日为“爱耳日”?是因为数字3与耳朵的形状类似,3.3象征了两只耳朵。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次的非典型肺炎,损害的是肺脏主要影响呼吸的功能,与听力无关,不用担心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