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印度为何吞并了锡金却不吞并不丹和尼泊尔?
印度,尼泊尔,不丹印度为何吞并了锡金却不吞并不丹和尼泊尔?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印度为何吞并了锡金却不吞并不丹和尼泊尔?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印度是一个野心勃勃的国家,从独立那天起印度的领导人就一直想让印度成为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
所以,印度在独立之后既吞并过其他国家,更对印度洋周边的很多国家出兵进行过干涉。
虽然野心很大,但这不代表他想吞并谁就吞并谁,也得考虑到对方的力量和自己吞并该国所带来的成本问题。
尼泊尔可不是个小国,这是一个面积14.7万平方公里,人口2900万的中等国家。并且,尼泊尔非常重视军队的建设。
(尼泊尔士兵)
目前尼泊尔总兵力大约有10万人,这对一个不到3000万人口的国家来是一个非常巨大的数字。人口6000万的法国作为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也不过只有26万常备军。人口6000万,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的英国兵就更少了,现役人数只有23万多。
至于巴西这个南美人口第一大国,虽然拥有2亿多人口,但军队数量还不到30万呢。
这么一对比是不是发现尼泊尔的军队数量还是蛮多的呢。
尼泊尔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麓,他的三面和印度接壤,拥有这支数量庞大的军队用意也是非常明了了。
如果不是为了防印度,尼泊尔军队根本没有必要保持这么大规模。
鉴于尼泊尔军队的规模,印度人想要吞并尼泊尔也不得不考虑自己要付出多大的成本。
地理上,尼泊尔大致呈梯形,长约800公里,宽200公里,国内大部分地区为山峦丘陵地带,非常不利于机械化部队的展开。
(尼泊尔地形)
如果要攻打这里,印度能够动用的军队只有空军和装备轻武器为主的山地部队,在武器方面对尼泊尔并没有优势。
印度的空军实力有目共睹并不是很强,在和这个山峦重叠的国家战斗时也不会起到什么决定性的作用。
陆地上,崎岖的交通只能依靠印度陆军的两只脚一个山头一个山头的争夺,这会让印度军队在战斗中付出惨重的伤亡,将会严重削弱印度的国力。
美国打阿富汗战争,18年来投入了1万多亿美元,伤亡了2万多人,这是因为美国的武器更先进,能够减少伤亡。并且,先进的武器提高了打击效率。
凭借印度不断先进的武器,少量的空军,如果进攻尼泊尔这样的山地国家估计一年就得付出几万人的代价。
(印度军队)
而且,不要以为尼泊尔在内陆地区就得不到外来的援助,如果印度入侵尼泊尔,有关国家肯定会尽其所能地帮助。
到那时候,印度会在这里将会陷入无休止的战争,拖个10年,印度就会精锐尽失,然后因为付出的代价太大,只好灰溜溜地从这里撤走。
鉴于以上原因,印度深知尼泊尔入侵不得。
至于不单原因差不多,吞下他的成本不是印度所能承受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锡金古称哲孟雄,原来是吐蕃的一部分。1890年,沦为英国的保护国。印巴分治,印度继承了英国的衣钵,1950年锡金又沦为印度的保护国。1973年,印度军队开进锡金,接管一切政府权力,并操纵议会公投,解散国王卫队,由此吞并锡金。
锡金被吞并有三个主要原因:
一、体量太小,人口不足五十万,而且尼泊尔族占人口大多数,还有大量的印度移民,主体民族优势不明显。
二、锡金虽然被认同是一个独立国家,但实际上并不完全是。1947年印度独立之后,印度作为英国的直接政治继承人,跟锡金签订了《维持现状协定》,本质上是印度的附属国。当然,锡金也无法加入联合国,在国际社会上无法发声,也无从知道这个喜马拉雅山南麓的小国到底发生了什么。
三、正值美苏争霸,印度是两方拉拢的对象,因此都转聋作哑,将锡金问题定义为内政问题。
而尼泊尔和不丹为什么没有被印度吞并呢?
首先说尼泊尔,尼泊尔于1923年就获得英国承认,是独立主权国家,人口上千万,主体民族优势明显。而这个时候印度还是殖民地,尚未独立。如果印度吞并尼泊尔,那就是公然挑战二战后国际秩序,迫于国际社会压力,联合国不得不出面干涉。
再说不丹,人口和锡金差不多,但主体民族较有优势,经济、制度等比锡金好很多。不过,目前外交军事基本被印度把持,至今没有和我国建交。不丹没有被吞并的最关键因素在于1971年加入了联合国,也就是在锡金被吞并之前,受联合国的保护。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个人认为,一是锡金地理位置。国家战略地位的重要性所决定的。二是不丹和尼泊尔属于全民信仰佛教的国家,上到国王,下至百姓,全民安居乐业,安分守己,不会对印度构成直接威胁。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看着没吞并尼泊尔和不丹,实际上外国人去往这两个国家,或者这两个国家想和其他国家建交,还要看印度的意思。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上一篇:有哪些事是高一就应该知道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