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什么是经商之道?
商人,生意,智慧什么是经商之道?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什么是经商之道?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所谓的经商之道,其实就是商人获得智慧后去顺应当时环境的经商之术。历史上没有教条的经商之策,不同环境和不同时期就有不同的经商之道。但这里有一个大前提,不管哪个时期的商人,必须修得一种大智慧。下面我用我的一篇谈商人智慧的国学文章来谈谈如何获得经商之道。
商人的大智慧
(张清义谈国学智慧)
每每谈及商人,我们很自然地想起“士农工商”,并且从四种职业的排序中能看出春秋战国时期的阶级特点,读书为先,农次之,工再次之,商人最后。《管子》曰:“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民也。”这里的“石”是柱石的意思,说明这四民是国家民众的主体。
商人在当时地位低下,表现在各个方面,例如有一个劣规:商人穿鞋必须一只黑,一只白。商人被社会所轻视原因也是多方面的,皇权的打压应该是主要原因,因为商人财富聚多以后势力的增长有可能对皇权构成危害。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商人的地位不仅是简单地提升,在社会中的地位可以说到了举足轻重的地步。显赫的社会地位以及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需要商人这一群体必须修到人生的大智慧,下面我们从两个方面谈谈商人的大智慧:
一、我们先看两位睿智的古人的经商智慧。
第一位古人: 白圭
他是战国时期人,鬼谷子的弟子。被称为先秦商业经营思想家。宋真宗称他为“商圣”。
1、预测市场要精准。
白圭的经商理念是“乐观时变”,在时变上他必须对当年的农业丰收和欠收进行预测。他的决策指导思想:“人弃我取,人取我予”值得我们当今商人借鉴。以农产品为例,他认为凶灾之年,粮食欠收,农副产品未必减产。他发现丰收之年粮价比农副产品价格低,灾年相对较高。于是,白圭丰年买进价格低的粮食,卖出价高的农副产品。灾年,就反其道而行之。所以预测农业是否丰收成了白圭在经商中的关键一步。
2、贯彻决策要果断。
白圭认为,做出决策后,不可迟疑观望,坐失良机。《史记》中这样称赞白圭的雷厉风行的精神:“趁时若猛兽鸷鸟之发。”
3、用人的条件:智、仁、勇、强。
白圭要求自己的团队具有姜子牙的谋略,孙子用兵的韬略,商鞅严厉管理的制度。同时白圭还认识到: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工作成果与他们的人品、德行、心理有密切关系。所以他不靠高压和利诱,而是用“同甘共苦”的方法来激发他们内心做事的动机。这个理念在当下也不失为一种经商大智慧。
第二位古人:范蠡
春秋时期人,史学界公认的政治家、思想家、道学家。被世人尊崇的称号:国师、财神、商圣、陶朱公。下面我们只谈谈他的人生智慧。
1、阴阳智慧。
范蠡通过对宇宙万物的缜密观察,对社会历史的深沉反思,修到了哲理智慧。他认为一定要用发展的观点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经商也是如此。许多问题都有“阳至而阴,阴至而阳,日困而还,月盈而匡”的特点。
范蠡到了齐国,齐王聘他做宰相。范蠡感到:“居家致千金,居官致卿相。”这是“布衣之极”,于是感到福祸相随,有了不祥预感,立即逃离齐国,到了陶地。
2、让货等人,运用待乏贸易的智慧。
所谓待乏贸易,就是“夏则资皮,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就是让货等人,不要人等货。要准备别人没有的或想不到的,占据市场优势。
3、范蠡的“就地之利”体现了选择的智慧。
范蠡把经商之地选址为“陶”,可谓独具慧眼。经过他认真研究,感到在“陶”地经商,定会财源滚滚。因为此地被司马迁誉为“天下之中”,是交通要塞之地。也是春秋时期的大都会,来历非浅。传说尧在此居住过,舜在此地制作陶器。并且此地距楚、晋、越国都不远 ,正所谓“诸侯四通,货物所交易也”。经过一番努力,果然如范蠡所料,他挣得盆满钵满,成了巨富。
4、不争的智慧。
范蠡不争名利。他信奉道家理论,“不争而善胜”,“夫唯不争,故无忧”。他不与社会争,取之于社会,还之于社会。《史记》说范蠡:“尽散其财,以分与知友乡党。”他“三聚三散”的事迹闻名天下。《史记》记载范蠡:“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再分散与贫交疏昆弟。”意思是说范蠡经商十九年当中三次盈利达到千金,三次把钱财接济贫穷朋友和困难兄弟。真可谓是“富好行其德”的楷模。
5、体察细节的智慧。
范蠡运用《易经》观卦的智慧,对社会审时度势,对人情细微观察,在政治、军事、经商各个方面都卓有成效。
观卦的《象传》里讲:风从地面上刮过,经过山川和河流,这就是观察、深入的方式。
试看范蠡的一个事例,最能体现出他体察细节的大智慧:范蠡帮越王勾践复国后,一次君臣设宴庆功,群臣皆乐,范蠡观察到唯独勾践面无喜色,于是他对越王这个人有了重新认识:越王为争国土,不惜群臣之死,而今如愿以偿,便不想归功于臣下。从此判断出越王可以共患难,但不可以共富贵。他断定越王要杀功臣,于是急流勇退,放弃了荣华富贵,果断地离开了越王。
二、根据时代发展的特点,商人的类型分时期的出现了:草商、儒商、哲商、禅商四类群体。
随着社会进步,经济的发展,商人的地位在整个社会中可谓举足轻重,但不同时期的商人根据不同的社会资源在不同的领域发挥了作用。农耕时代,土地和农产品成为经济主体,占有土地,拥有大量的农产品成了商人追求的人生目标。工业革命来到后,厂房和机器成了商人占领市场的有效资源。科学技术发展后,知识产权、申请专利成了商人角逐的目标。当今,网络资源和网络平台成了商人获利的主要工具。下面我们根据经济发展的历程谈谈不同时期商人所拥有的智慧:
1、草商。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涌现出一批商人和企业管理者,如河北的马胜利等,他们可以被称为“草根企业家”,富有冒险和实干精神,是商业丛林中的“土狼”,他们“敏于行,讷于言,拙于思。”不重视学习,没有考虑企业后续发展问题,更没有基业长青的理念。
2、儒商。
儒商是草商的华丽转身。他是“儒”和“商”的结合体。儒在这里内涵是道德和才智。商是指财富和成功。儒商的代表人物:联想总裁柳传志、海尔总裁张瑞敏等,他们注重个人修养,文化素质很高,有救世济民的责任感。他们把儒家的仁、义、礼、智、信作为企业的人文精神。在管理方面,把儒家思想和领导力进行了对接。中国的领导力思想,包括历代皇家对国家的统治,一直沿用:外用儒术,内用黄老之术。但是,从事物都有两方面这个角度来看,在管理方面儒家有明显的短处,那就是:能上不能下,缺乏一种掌控。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