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人生为什么要有所敬畏,做事情遵从良知和大自然规律,不犯众怒?
敬畏,大自然,人类人生为什么要有所敬畏,做事情遵从良知和大自然规律,不犯众怒?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那些贪婪,嚣张跋扈,坑蒙拐骗,偷鸡摸狗,造谣生事,有几亇能长期横行的?
所以说人在做,天在看,不是不报,時间一到就报应了。
做人耍有道德良心,要有敬畏的心,公道自在人心,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一定会报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人不可以没有敬畏之心。
如果心中没有敬畏,人生就不会有厚重感,使命感。
心中没有敬畏,人与人之间生就会缺少庄严与崇高,做事就会欠缺责任和担当,会对自己言行没有戒惧心,唯我独尊,会因为自傲缺乏尊重,而轻忽他人感受。
同样人类对大自然缺乏敬畏之心,违背了自然的道德天性,一样会遭受惩罚,疫情就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无情报复。
做人要心怀敬畏,才会懂得感恩,懂得感恩才会被感动。因为感动才会心生慈悲,慈悲才会心生善良。一个心怀感恩、善良、慈悲的人,一定是对生命万物心存敬畏之人。
敬畏是一种境界,敬畏是一种美德,谁也无法夺走,谁也无法给予,敬畏是人一生最宝贵的财富。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人生为什么要有所敬畏,有所敬畏才不至于涉危犯错,遵从一切,宽待、善待,众生,不欺众生。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资格人,要畏法,知廉耻,褒善嫉恶。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老子在两千多年前就告诉我们: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又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个“道\",就是自然形成的规律,而且是不可改变的规律。既然这个规律无法改变,我们就要敬畏它、遵从它,一切按自然规律办事,不然就会犯众怒。这次抗击新型冠性病毒的斗争已经给人类提供了非常深刻地教训,其中之一就是不要违背大自然规律,破坏大自然平衡。否则,吃亏的将是人类,吃亏的将是自己。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敬畏之心”就是人之于法律法规的敬畏,是对社会文明制度的敬畏,比如“私欲”,合理的私欲之心是我们每个人的正常生活,而建立在“损人利己”上的“极端利己主义”便是法律所不能容忍的,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必须注意“严格节制”自己的这种“私欲”,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确保在法律法规及社会文明规范的可控值范围之内,正是由于我们每个人都怀有一颗对法律法规的敬畏之心,才有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进步和发展。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著名哲学家康德说过:世界上只有两件东西最能震撼我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法则,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这两件东西指的正是我们所敬畏和尊崇的人类良知和自然规律。
从地球生命进化史上看,恐龙统治世界1.6亿年,靠的是它的凶猛和强悍。恐龙灭绝后,地球生物物种被重新洗牌。在这个过程中,人类的祖先始终饱受生存的威胁,一直在地下、树上东躲西藏,直到人类用智慧拿起了石头。如果靠凶猛和强悍称霸世界,人类远不是老虎和狮子的对手。而人类正是用智慧发现自然规律,遵循和利用自然规律,才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成就了今天地球的繁荣。智慧是人类的生命线,尊重自然规律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也是我们每个人人生发展的基本遵循。
从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看,良知是人类唯一的使命。在每个历史发展阶段,不管阴暗邪恶的势力有多强大,最终都会被人类的正义和良知所征服和战胜。良知是文明的结晶,是人类道德共同的认知和遵循,是人们深藏心底的那一份感动。没有良知,人生就是灰暗的。
从社会生活实践上看,失去敬畏就会失守人生的底线;违背良知和自然规律,就会形成贪婪、任性和野蛮。有些底线绝不能触碰,可偏偏有人不顾性命往上冲。非得拿鸡蛋碰石头,只能粉身碎骨;非得硬着头皮撞南墙,只能头破血流。有多少人因此而深陷囫囵,身败名裂,遭万人唾弃。又有多少事,因无视自然法则,一味满足贪婪的口腹之欲和眼前利益,而遭到大自然的无情报复。一种小小的病毒就足以威胁到人类的生命,给整个社会按下暂停键。生命很脆弱,且行且珍惜!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