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怎样才能让闹脾气的小孩子好好听话,安静下来?
孩子,父母,自己的怎样才能让闹脾气的小孩子好好听话,安静下来?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怎样才能让闹脾气的小孩子好好听话,安静下来?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锻炼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对付小崽子的办法本人有很多,但是闲聊白呼可以,写在文字上表达不好,
总之,用行动和语言出丑,叫小崽子们想象不到的~大笑特笑,
然后,小崽子们不仅平静安静了,还离不开你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遇到这种情况:走去玩游戏,而且让她在游戏中取胜,她总觉的比我牛逼,还老是教训我不如她玩得好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儿子才两岁多,俗话说:两三岁的孩子狗都嫌。就是说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在建立他自己的规则意识,所以如果不按照他的心意来就大闹天宫了。
请原谅我不厚道的笑了。因为每次想起儿子发脾气闹的样子,我就觉得好笑。这个时候,我一开始会问他:宝贝,你为什么这样呢?有什么问题好好跟妈妈说。然后会试着去抱他安慰他,如果这熊孩子还不停的哭闹,我就放弃了所有动作,安静的坐在旁边看着他表演。时间长我就拿本书看。要不然就闭着眼睛休息,总之是不离开,也不干预,让他闹个够。等到看他嗓子都哑了,也累了,我就会问一句:宝贝,累不累?喝点水吗?这个时候他就会再爆发一次,我继续等着,看到他实在没力气了,会过去抱着他,拍拍后背,说:宝贝,我知道你委屈了,妈妈刚才没管你,是不是伤心了?来,我们擦擦脸,妈妈给你拿好吃的,休息下。儿子这时候听到有好吃的就会乖乖的了!我在儿子喝水吃东西的时候,就会说:宝贝,以后有什么事跟妈妈好好说,哭闹没有用的,妈妈不懂呀!这样几次后,儿子就养成了习惯不闹了,有时候又要闹可是转眼就好,因为他自己也觉得没用了。
我是一名宝妈,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我们携手学习,共同成长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在孩子小的时候,许多父母会通过讲故事、唱摇篮曲来哄孩子入睡,可等孩子长大了,父母与孩子的沟通却变得越来越少了。
缺少沟通的生活是枯萎的生活,父母与子女的沟通是情感的需要也是成长的需要。
沟通真的变得困难了吗?
如果在孩子入睡前我们能一起坐下来清理一天的“垃圾”,不让忧愁过夜,这是不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呢?记得有一位教育家说过:“父母教育孩子的最基本的形式,就是与孩子谈话。我深信世界上好的教育,是在和父母的谈话中不知不觉地获得的。”如何做有效的沟通,是我们需要学习与探讨的。
沟通的技巧
常听不少父母抱怨:现在的孩子真是很不象话,好好地同他讲道理,他却不以为然,道理比你还多,有时还把我们父母的话看成是没有意义的唠叨,总之一个字——烦!父母为孩子烦,孩子嫌父母烦。这样,父母和孩子能坐下来交流才怪!
但问题出在哪里?这是问题孩子的问题,还是父母的问题,还是沟通方法的问题?
也许孩子不是一点问题没有,但更多的问题可能出在父母身上。父母内心的担忧语气的急促,使谈话变得不讲究方法和效果而只有情绪的宣泄,如此,便容易使听者产生排斥、逆反心理,沟通被迫受阻。 尊重和信任是沟通的前提,交流只能在这一基础上进行和完成。这一基础意味着沟通双方是平等的,代表着彼此是可以相互接纳的。
1、学会倾听,且允许孩子发脾气。
学会倾听,这是沟通的第一步。假如孩子正为某事在气头上要允许他发脾气。父母不妨先坐好,安静地等待孩子,安静地看着孩子,不去打断他的话,全神贯注地倾听,不左顾右盼,停下手边的工作,这等于告诉孩子:你是被我们在意的,我们在认真地听在注意你所说的感觉或问题。
2、真诚地作出反应,表达父母的真实感受。
真诚地作出反应,而不是敷衍,真实地表达父母的感受,而非得只有训导。 孩子往往是非常敏感的,父母在与孩子的交流中语调暗含着一种态度,它同谈话的内容同样重要,从接受者的角度看甚至还比内容更重要。想一想我们是用怎样的语调来同自己的朋友交谈的,我们对孩子又是怎样说话的,是否居高临下了,生气时是否对孩子叫喊了,渐渐地那叫喊的音量是否变成了你说话时的“正常声音”了?另外“身体语言”不可忽视,据美国人类学家得出的结论是:在所有的影响力中,语言占7%,音调占23%,表情及肢体动作各占35%,可见其作为沟通工具的作用。 3、选择恰当的谈话时机,有冲突时也要避免伤害孩子的自尊。
一天中什么时机是适合谈话的呢?生理规律告诉我们,下午5点-7点是生理活动最低点,迫切需要补充营养,恢复体力。所以,孩子放学回家刚放下书包时是不易谈严肃的话题的,因为一天下来的疲劳使人难以集中注意力,也不好控制自己的情绪。晚饭过后,心情逐渐开朗,这是比较好的时机,找到孩子的兴奋点,父母便可润物细无声地转达其观点了。冲突也许在所难免,原则是避免伤害孩子的自尊。批评不是攻击,,批评只对事不对人,用建设性的意见代替批评,将批评转化为希望,这才是批评的最终价值之所在。
上一篇:你们公司那边现在复工了吗?如果人不够,你们怎么去解决?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