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中国古代历朝,你喜欢哪个朝代的哪个皇帝,为什么认为他是一代明君?
刘邦,皇帝,始皇中国古代历朝,你喜欢哪个朝代的哪个皇帝,为什么认为他是一代明君?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56年7月14日-公元前87年3月29日),西汉第七位皇帝(含前后少帝),政治家、文学家。
汉武帝在位期间(前141年—前87年):
在政治上,创设中外朝制、刺史制、察举制,颁行推恩令,加强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在经济上,推行平准、均输、算缗、告缗等措施,铸五铢钱,由官府垄断盐、铁、酒的经营,并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文化方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设立太学。对外,汉武帝采扩张政策,除与匈奴长年交战外,还破闽越、南越、卫氏朝鲜、大宛,又凿空西域、开丝绸之路,并开辟西南夷。此外,还有创设年号、颁布太初历等举措。但他崇信方术、自奉奢侈,兼以穷兵黩武,引发统治危机,晚年爆发巫蛊之祸,后因对外扩张受挫而颁《轮台诏》。后元二年(公元前87年),汉武帝崩于五柞宫,享年70岁,葬于茂陵。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你好,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中国古代王朝,皇帝众多,我最喜欢的是隋朝的隋文帝杨坚。
杨坚,鲜卑小字为那罗延(金刚不坏),鲜卑姓氏为普六茹,普六茹鲜卑姓氏是其父杨忠受西魏恭帝所赐的。后杨坚掌权后恢复汉姓\"杨\"。杨坚在位期间,攻灭陈国,成功地统一了严重分裂数百年的中国,击破突厥,被尊为\"圣人可汗\"。
统一全国后,杨坚励精图治,开创了辉煌的“开皇之治”。结束了自西晋末年到隋统一前近300年的分割割据状态,实现了自秦汉以来中国的又一次统一,使北方民族大融合,南方经济发展。
政治方面,杨坚结束了西魏宇文泰的鲜卑化政策,将被改成鲜卑姓的汉人大臣以及府兵将领(以及其所辖府兵)恢复汉姓。复姓,代表汉化的主流,终究战胜了鲜卑化的逆流。表明府兵不再是一支胡人的军队,而是一支名副其实汉人或者夏人的军队。军与民的胡汉之分,至此消除。也表明关陇贵族集团事实上名义上都是关陇地区的一个汉人集团。
另外,杨坚废除九品中正制,改为五省六曹制,后改称五省六部制,是为唐代三省六部制之蓝图。中书、门下两省负责诏令的起草和封驳,尚书省负责政务的管理。尚书省又下设吏、民、礼、兵、刑、工六部。吏部,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和调动;民部,掌管全国的土地、户籍以及赋税、财政收支;礼部,掌管祭祀、礼仪和对外交往;兵部,掌管全国武官的选拔,和兵籍、军械等;刑部,掌管全国的刑律、断狱;工部,掌管各种工程、工匠、水利、交通等。
军事上,杨坚改变府兵制初设时,兵农分离情况。转变为和平时期府兵耕地种田,并在折冲领导下进行日常训练;战争发生时,由朝廷另派将领聚集各地府兵出征的“兵农合一”的制度。
经济上鉴于五胡乱华以来南北分裂达二百七十年之久,民生困苦,国库空虚。故自开皇九年(589年)统一天下后,即以富国为首要目标。轻徭薄赋以解民困。在确保国家赋税收入之同时,稳定民生。由于魏晋南北朝以来,户籍不清,税收不稳。于是于开皇五年(585年)下令实行大索貌阅(即按户籍上登记的年龄和本人体貌进行核对,检查是否谎报年龄,诈老诈小。)。并接纳尚书左仆射高颎之建议,推行输籍法,作全国性户口调查,结果查获没有户籍的百姓达165万余口,其中丁壮44.3万人,以增加国家税收,改善经济,尽扫魏晋南北朝以来隐瞒户籍之积弊。
隋初经历南北朝长期的战乱,民生疲弊困苦,故杨坚接纳司马苏威建议,罢盐、酒专卖及入市税,其后多次减税,减轻人民负担,促进国家农业生产,稳定经济发展。杨坚在位时代之富饶既非重敛于民,究其原因,与全国推行均田制有关。此举既可增加赋税,又可稳定经济发展,且南朝士族亦渐由衰弱至于消逝。均田制能顺利推行,对隋前中期的经济发展收益甚大。
加上隋代以关中作为本位,关中粮食短缺,需依赖关东漕运接济,故杨坚于洛州等地设立常平仓等官仓,贮存关东运来粮食,建广通渠,便利关中漕运。又于民间设义仓,人民捐纳粮食以防凶年。
在地方行政方面,文帝鉴于南北朝政区划分繁杂随意,地方行政交错混乱,支出庞大,杨坚遂于开皇三年(583年),尽罢诸郡,实行州县二级制,使国家地方行政渐上轨道。诚如学者钱穆所言:开皇之治的成功,简化地方行政机构是一个基本因素。据统计杨坚时期朝廷开支减省三分之二,地方官府之开支减省四分之三,全国于行政之经费,大约是南北朝时期开支三分一而已。故隋国库之丰积,不无原因。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翻阅历吏最值得我赞赏的是唐太宗!
无关乎他霸气和自私,为世人留的烧
饼歌是万代不休的宝贝,解说分史永无止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不用说,古代第一明君是唐太宗李世民。首先,大家都知道大部分历朝历代的开国皇帝都有杀功臣的污点,虽然李世民不是开国皇帝,但大唐的江山有一半以上是他以及他的幕僚们打下来的,所以在当上皇帝以后不仅没有杀那些功臣,而且都是论功行赏,并且跟他们其中的几个还处得非常不错,这是历代皇帝中难找的。
其次,大家都知道“伴君如伴虎”这句话,一个臣子如果对皇帝说了不好听的话,只要皇帝一不高兴,往往就有杀头的风险,而李世民身边的大臣,可以说是非常幸运的,最典型的就是魏征,一个当年李建成手下的幕僚,当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不仅没有将他杀死,反而重用他,让他当谏官,足见此人心胸之宽广。在其周围众多得力大臣的辅佐之下,在位二十三年的李世民开创了唐朝的第一个盛世:贞观之治,为后来大唐的鼎盛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上一篇:有一部分网友说,影视领域的创作者要加V很难,是真的吗?有啥办法可以通过优质回答?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