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桑树有哪些栽培技术,该怎么种植?
桑树,桑苗,土壤桑树有哪些栽培技术,该怎么种植?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栽后填土踏实,按树型养成要求高度剪去苗干,并全面整地。
单位面积的栽植株数和空间配置形式,是成林早迟、盛产年限的支配因素,一般树型愈低,密度可愈大,稀植桑园,树干较高,树冠较大,抗逆性较强,树龄较长,但成林迟,土地利用率低,早期收获量少。
密植桑园则树型养成快,成林早,一般亩栽2000株的桑园在栽植当年秋季就能收获桑叶养蚕,第2~3年达高产水平。
中国现有成片桑园的大体密度为:广东地区每亩5000~6000株,多的8000株左右,浙江、江苏等地 800~1000株。
栽植形式根据栽植密度和桑园作业决定。通常行间是作业道,行距在150厘米以上,如采用机械作业,行距宜相应增加。每亩株数超过2000株时,常采用宽窄行形式,以宽行为作业道。
树型养成
桑树定植后,通过剪定、疏芽、摘心等技术措施,养成一定的树型,有利于多生枝条,增加桑叶产量,并便于收获和田间作业。
树型根据栽植密度、肥培管理及收获方式决定,一般按树干高度有地桑(树干接近地面)、低干桑(树干70厘米以下)、中干桑(树干71~160厘米)、高干桑(树干161厘米以上)及乔木桑(接近自然型)等不同型式。
又因夏伐时伐条的方式不同,可分为齐枝条基部伐条的拳式和在枝条基部留3~7厘米伐条的无拳式。
前者伐条后由潜伏芽萌发成新条,重复伐条形成桑拳,树型变动甚少,采用较普遍,后者伐条后由休眠芽萌发成新枝条,因每次伐条在枝条基部留有一定长度的枝条,故树型逐年增高,经过若干年后须进行截干,降低树型。
成片桑园多采用地桑、低干和中干型,边地、滩地以中干为主。从不同地区看,中国珠江流域多地桑,长江流域的江、浙两省多低、中干桑,四川省和黄河流域多中、高干桑。树型养成的步骤
桑园管理
主要包括土壤管理和桑树管理两方面。
土壤管理:在多施氮肥的前提下,配合适当比例的磷肥、钾肥,有利于提高桑叶质量。
每生产桑叶100千克约需氮1.5~1.7千克。
氮、磷、钾比例,丝茧育的桑园为10:4:5,种茧育的桑园为 5:3:4。
全年施肥量中,春肥约占20~30%,夏秋肥占50~60%,冬肥占10~30%,寒冷地区以春肥为主,温暖地区以夏秋肥为主。
华南珠江流域采叶次数多,施肥次数也相应增加。
桑园土壤易板结,通常全年进行冬、春、夏3次耕翻。
冬耕在桑树落叶后土壤封冻前进行,宜稍深,春耕在春季发芽前进行,宜浅,夏耕在夏伐后进行,耕深约10~13厘米。此外并需视杂草生长和土壤水分情况及时进行除草和灌溉、排水等措施。
桑树管理,主要措施有:疏芽,即在夏伐后疏去细弱和过密的新芽,使每株发育出一定的枝条数并分布均匀。
整枝:即在桑树停止生长后剪除细弱和受病虫危害的枝条以及死拳、枯桩等,以增强树势,减少越冬病虫害。
剪梢:即剪去枝条梢端,使养分集中,提高发芽率。
通常剪去条长的1/4~1/3,长枝多剪,短枝少剪,花果多的品种可剪去 1/2。
枝条长势较一致的桑园以水平式剪梢为宜。
预防霜、冻、风、雹等气象灾害。
除注意气象预报,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外,受害后应剪除被害枝条,壅直倒伏树干,加强肥培管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栽种方法
1,1 土壤选择
具有较强适应性的桑树可栽种于较多地区,土壤的肥沃程度是选择栽种地时需重点考虑的因素,这是因为栽种质量、产量与肥沃度相关。因此,在栽种桑树时最佳选择为黏质土,且需综合考虑其灌排条件、地面平整度、土层厚度以及肥沃度,微碱性或微酸性土壤均可。栽培桑树可选择河滩地、坡地以及山地等。选地后需进行相应的整地,清除秸秆、杂草等物,并使土壤疏松。栽种以超过 0.5m 土层深度为宜,因此,需进行整地深耕 。
1.2 品种选择
栽培实际条件、地区气候情况及遗传等因素均会影响桑树品种性状。为确保栽培效果,应选择适宜当地条件的优良品种。以云南某县为例,该县在试验与总结经验基础上进
行品种的选用,所选强桑1号 与农桑14号 均为适宜当地条件的优良品种,并经农科院进行品种的统一调配,为其栽种提供了重要保障。
1.3 种植时间的选择
栽种选择在早春或冬季进行较好,成活率较高。这是因为休眠为该时间段桑树的状态,有较多营养物质存在于树体中,因此成活的可能性相对较大 。
1.4 密度方面
栽种密度的确定需以实际树形、品种、气候和土壤条件为依据,南方桑园杂交桑(桂桑优12/粤桑11)品种种植密度以 5000~8000 株 /667 ㎡为宜,一般行距60~80cm 、株距15~25cm 。嫁接桑(农桑14号/强桑1号)品种种植密度以 800~1000 株 /667 ㎡为宜, 一般行距100~120cm 、株距50~80cm 。
1.5 具体方法
较为常见的栽种方法为穴栽,此外还有沟栽法。将植穴挖好,并注意将基肥施足,于正位置放置苗木,放置需以预定株距为依据,并尽可能对齐纵横行列。将根部应用细碎表土埋没。提苗干与回土应同时进行,以根尖朝下方式伸展苗根,将根尖间隙应用土粒填满,踏实土壤,最终应为馒头状,土壤与根尖密接,这一过程即为穴栽。
2 管理
2.1 新栽桑树
施肥与锄草相结合,施肥前提为保证肥量,选用有机粪肥,施肥原则为多次少量。对于新种植于山坡上的桑树,有机粪肥施用尤其重要,这与土壤肥力、结构密切相关。 同时还应注意药品的统一发放,从而进行有效的打药灭虫。
为了提高桑叶的质量与产量,需重视其树形的培养,主要通过冬伐与夏伐进行培养。 冬伐部位为与地面相距 30~ 50 cm 处,实施时间为栽种的第二年春天,需注意保留 2~3 个壮芽在枝条上。夏伐可实施根伐(平地面剪)或低伐(距离地面 10~20 cm 处剪) 。
树形培养的优点主要表现在 3 个方面:首先,可对营养生长起到促进作用,同时可对生殖生长进行抑制,使枝条数增多,从而优化产量与桑叶质量;其次,高矮适宜、整齐的树形对于采叶、管理、透气通风均十分有益;最后,树形培养可降低病虫源基数。
树形包含无拳式、低干等类别,本文以低干形为例说明培养方法。 栽种后,应将定杆实施于春天发芽前,剪苗梢与地面相距 20~ 25 cm 的位置;第二步为发芽后的疏芽,新梢需达 12~ 15 cm,选择生长壮枝 2~ 3 条;冬伐,与上文所提相同,发芽后同样需选壮枝生长,2~ 3条即可;夏伐实施于与地面相距 50 cm 的位置。
2.2 修枝管理
上一篇:兴趣认证通过后,被推荐到首页的文章,还会提示成为优质回答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