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室内循环水养殖南美白对虾,用淡水养殖,生产车间如何改造成?
对虾,南美,污水室内循环水养殖南美白对虾,用淡水养殖,生产车间如何改造成?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1 水循环排污原理
在对虾养殖过程中,一般采用微管(或纳米管)增氧。在排污前,关掉或部分关掉微管(或纳米管)增氧,开动架设在池口水面四边角的水车,让水车同向运动,利用水循环产生涡流,从而将池底沉积物旋到排污口附近,通过排污口将池底沉积物排出池外。在水泥池中,在池底设计坡比,即池底的四底角及四底边高,而排污口处最低。为了增加沉积物的下滑速度,减少摩擦力,池底要光滑。但坡比太大反而影响其他的生产操作,具体的坡比要根据池口、工作需要等灵活掌握。
环境的变化,形成生态环境不稳定,容易引起南美白对虾的应激与机械损伤,这就要求水流的冲力及坡比产生的下滑力要恰到好处。排污间隔时间及每次排污持续时间要控制好,如果每次排污持续时间偏短或偏长,排污间隔时间偏长或偏短,水环境都可能会出现相对大的变化,南美白对虾养殖可能因此而失败。标准的排污,既能保证池底沉积物顺利排出池外,又同时避免整个吸污操作过程对健康对虾产生不利影响。
2 水循环排污设施
排污设施示意图见图 1。
设施俯视图
设施断面图
图 1 室内工厂化养殖南美白对虾的水循环排污设施示意图
注:1.弧型角;2.坡降方向;3.水车;4.隔离网;5.隔离框;6.池壁;7.池内排污口竖管;8.水平管;9.进排水阀门;10.池外活动竖管;11.微
管设施断面(设施俯视)
2.1 养殖池
养殖车间通常采用塑料大棚或者玻璃钢瓦大棚封顶,养殖池口面积一般为 80~200 m 2 ,水深 1.2~1.5m,池口不宜太大或太小,否则产生涡流排污效果不好,圆形池口最好。池壁与池底:垂直的池壁的四角不宜采用直角,要用水泥将其做成弧形,既防止出现残存污物的死角,同时避免对虾出现可能的机械损伤。池底排污口最好设在中间,池底的四底角及四底边与排污口的坡降为 1%~2%。如果排污口设在养殖池一端的中间,池底的四底角及四底边与排污口的坡降为 2%~3%。池底及池壁要光滑,最好养殖前喷漆,喷漆可以减少致病微生物的生存空间,喷漆时间为养殖进水前 1 个月进行,一般喷漆 1~2 遍。
2.2 隔离网与隔离框
网目大小以隔离网破损 1 目,最小规格对虾无逃离或无卡住对虾为标准。如果可能的话,养殖期间可以一次或多次更换隔离网,以调整网目大小,增加排污效果,对虾规格小于 7 cm 时,每月更换 1次隔离网;对虾 7~10 cm 时,每半月更换 1 次隔离网;对虾规格大于 10 cm,每月更换 4 次隔离网。将隔离网镶嵌在隔离框内,隔离网为圆形或方形,半径或边长为 10 cm 或 15 cm。将隔离框通过螺丝或其他形式盖在排污口上,要求排污口水平边缘与隔离框卡紧并固定,且接触面平滑,避免出现缝隙而残存沉积物。如果隔离框做成凸形并增加隔离框的半径或边长,排污效果会更好。
在实际生产操作中,使用圆形竹制罩帘作为隔离框,罩帘上口半径为 15 cm,高低为 12 cm,根据需要外套适宜网目的纱网,纱网紧贴罩帘外部并固定在罩帘上,罩帘边口紧贴池底,必要时用纱网等填塞罩帘边口与池底间的间隙,一般使用重物压在罩帘上。在没有适宜排污口的情况下,可以将水泵放在排污位置,水管穿过罩帘与纱网,通过水泵电动排污,多使用 0.75 kW 潜水泵,按照排污技术要点进行排污。
2.3 充气与水循环
池底设置微管(或纳米管)增氧,微管(或纳米管)离池底高度为 1~2 cm。养殖期间最高水位离池口水平面 30 cm,防止对虾跳出养殖池,在养殖池口水面的四边角安放四台水车,水车运转方向相同,一般 100 m 2 池口安装 4 台 1.5 kW 的水车。
2.4 排污管
整个外型近似“L”型,排污管直径 15~20 cm,PVC 管;池内短管为排污进水管,长 3~5 cm,垂直,埋在池底且通过接头接水平管一端;水平管为埋在池底并略向下倾斜的水平排污管,水平倾斜角度为 5°,水平管另一端接池外带三通的进排水阀门;进排水阀门上端开口接 PVC 管但接口为活动接口,该 PVC管与水平面垂直,高度与养殖期间最高水位持平。
3 水循环排污操作方法
3.1 养殖对虾前进行的试验
当初次在一个养殖车间养殖南美白对虾时,不能局限于一些理论数字或者经验,要进行试验,以便能够更好的设计和利用水循环排污设施(方法)。将养殖池进水达到养殖对虾时的水位,并安装水车,在水泥池内全池均匀泼洒粉状配合饲料,待饲料完全沉入池底,开动水车,然后进行观察,在 5~15 min 内,沉底的配合饲料基本都集中到排污附近时,水车安装就达到要求了。
3.2 排污操作
在养殖生产阶段,排污前,关闭微管(或纳米管)增氧,开动水车 5 min 后,排放池塘污水,污水排放结束后,养殖池添加新鲜达标养殖用水至预定水位。
3.3 排污期间的注意事项
3.3.1 污水排放时间控制 换水排污选择在晴天8:00 以后进行,上午光线好的时候排污,光合细菌或藻类等生长旺盛,水质稳定,排放污水不容易出现问题。
对虾生病时或者水质理化因子超标时,全天均可以换水,但最好选择在白天光线强时进行。排放污水的时间要控制在上次投喂饲料 1 h 之后和下次投喂饲料 1 h 之前进行。
避开对虾大量蜕壳的时间排放污水,如夜间及农历的初一和十五尽量不排水。
如果不是情况特殊,阴雨天不换污水。水环境出现较大变化时,不宜立即排污水,要在 1 h 后,水环境稳定再排放污水。比如在池塘内使用各种投入品等。
3.3.2 排污水速度控制 开始排污水时,缓缓的打开排水阀门,而后逐渐加大排水速度,一般阀门半开 1 min,再全部打开阀门。
对虾规格小时排污速度慢,对虾规格大时排污速度快,养殖 1 个月前的对虾养殖池,可以一直采用半开阀门排放污水;养殖 1 个月后至 2 个月前的对虾养殖,基本是全部打开阀门排放污水;养殖 2个月后至 3 个月前的对虾养殖池,根据养殖水质情况,采用全部打开阀门排放污水,并间断性的使用池外与水平垂直的排污管排水;养殖 3 个月以后的对虾养殖池,使用池外与水平垂直的排污管排水。对虾生病时或者水质理化因子超标时,通过排污水及时调整好对虾的生态环境,但为了避免对虾对环境的不适应而产生应激,给对虾养殖造成更大的危害,排污水的速度以半开阀门排放污水为佳。
3.3.3 排放污水量控制 对虾养殖时间越久,养殖池的污水排放量越多。养殖 1 个月前的对虾养殖池,每次排放污水量为养殖水体的 5%~10%;养殖 1个月后至 2 个月前的对虾养殖池,每次排放污水量为养殖水体的 8%~15%;养殖 2 个月后至 3 个月前的对虾养殖池,每次排放污水量为养殖水体的 10%~20%;养殖 3 个月以后的对虾养殖池,每次排放污水量为养殖水体的 15%~25%。
结合对虾的养殖密度、养殖规格、水质情况等,灵活掌握每次排水量,如果对虾养殖密度偏高、养殖规格偏大,要酌情增加 5%~10%的换水量。如果换水后,水中的 pH、氨氮、亚硝基氮等其中一个或多个指标依然超标,要结合其他的技术措施,继续增加换水量,直至水质指标恢复正常。
上一篇:听课基础部分感觉太简单不想听,难题太难听不懂怎么办?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