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小麦黑穗病如何防治?
黑穗病,小麦,种子小麦黑穗病如何防治?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小麦黑穗病如何防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小麦黑穗病是小麦种植当中普遍发生的一种病害,以点片为害为主,各户间各地块差异也很明显,轻发田病率在5%以下,重发田可达至10%或更高,致使小麦造成不同程度的减产。小麦黑穗病有小麦腥黑穗病和小麦散黑穗病,两种病菌扩散和传播的方式主要有:种子带菌、土壤带菌、粪肥带菌。同时,播期过迟、土壤缺墒、播种太深出土时间拉长,地下害虫为害严重的小麦田等,往往都会诱发小麦黑穗病发生。
一,小麦黑穗病:
①,小麦腥黑穗病:
小麦腥黑穗病为腥黑粉真菌侵染而致,是一种幼苗侵染型病害,因而宜防难治,病菌在小麦芽鞘未出土前,不经过伤口,可经“胚芽鞘”侵染,植株主茎和分蘖穗都可以感病。当第一叶展开以后,就只能通过“伤口”才能侵入,所以后期侵入的菌丝,只能在后生的分蘖苗上发生黑穗。
腥黑穗病菌萌发侵入的适宜温度为9~12℃,最低5℃,最高20℃,所以播种过迟、土壤缺墒、播种过深出土时间拉长,气温、地温低,会增加病菌侵染的机会,地下虫害为害严重的田块也是发病严重的诱因。
②,小麦散黑穗病:
小麦散黑穗病,是由丝轴散黑粉真菌侵染所致,病菌以菌丝体潜伏在种子的胚部、或附于种子表面的冬孢子越冬,成为来年的侵染源,散黑穗病以种子带菌为主,属单循环侵染病害,当年不再侵染。
当种子发芽时,病菌也同时萌发,从芽鞘侵入,随着小麦植株生长点的伸长,病菌也向上发展蔓延,在小麦孕穗时侵入幼穗并繁殖,破坏穗部,形成黑粉,抽穗前就已变黑,入侵的菌丝不会破坏种子的发育,当种子形成时,菌丝已侵入种子胚部,成为来年的侵染源。抽穗后薄膜逐渐破裂,干燥时孢子黑粉随风飞散,只留变形或不变形的穗轴,潮湿时黑粉裹壳带部分残败颖壳。散黑穗病菌萌发侵入的适宜温度为5~20℃,最低5℃,最高30℃。
二,小麦黑穗病症状:
小麦黑穗病的症状从麦穗上看很明显,就是穗部为最初为灰绿色薄膜,逐渐变灰白,最后薄膜破裂,变为暗灰黑或黑色,黑粉随风飘散,留下灰黑穗轴。发病植株一般比健壮株矮短较粗,多发生在分蘖苗穗上,病株一般抽穗早,穗粗短或细小,多呈畸形状。若细研判,潮湿时,带腥味的属小麦腥黑穗病,没有腥味的属小麦散黑穗病,它们都是以种子带菌为主,因此在防治时,种子方面及播种质量更应引起重视和加强。
三,小麦黑穗病的防治措施:
①,种子检疫、选无病种子:
小麦黑穗病(腥黑穗、散黑穗)以种子传播为主,因此,对麦种进行检疫和药剂处理是预防黑穗病的首选措施,生产上要严禁使用发病田的麦种或带菌的种子,对制种田繁殖的小麦种子,在播前也要做好植物检疫,防止种子带菌。
②,药剂拌种、种子包衣:在播种前,用种子重量0.3%的20%的三唑酮,或种子重量0.2%的70%的甲基托布津,或种子重量0.2%的50%的多菌灵等杀菌剂拌种包衣。地下害虫严重的地块,可用种子重量0.1~0.2%的40%的甲基异柳磷,先拌杀虫药剂堆闷,后拌防病药剂,稍闷即可播种。
③,土壤处理、有机肥要腐熟:
黑穗病菌也可因落入土壤的病粒、粪肥中混入带菌而引发,因此,在播前对土壤杀菌也很有必要,可用40%的五氯硝基苯粉剂,每亩1千克,拌细干土或细沙均匀撒入土壤进行杀菌处理。在施用农家粪肥时,一定要发酵充分腐化后方可施用,以免生肥未腐熟而带病菌,降低病害。
④,适时播种、控制深度,提高播种质量:
适期播种:种子发芽出土时间快,以免晚播过迟,气温降低,拉长发芽出苗时间,给病菌侵入创造侵染机会。对因连天阴雨或秋作物迟熟等造成晚播的,应抢时播种,争取在适播期抢播结束。对回茬麦田应早腾地,抢时早播,降低病菌侵染的环境条件。
控制深度:晚播回茬麦田,应掌握好播种深度,控制在3厘米左右,尤期旋耕、施肥、播种一体化的,要根据土壤墒情、旋虚程度调整好播种深度,以免播种过深,拉长出苗时间,增加幼苗侵染机会。
⑤,化学防治:
小麦黑穗病多在幼苗至分蘖前期侵入,因此,在种子拌种包衣、土壤杀菌处理的前提下,再在植株分蘖前期喷施一次甲基硫菌磷,每亩70~100克,可进一步预防和防治幼苗及分蘖苗被受侵染。在小麦返青生长时,可用烯唑醇,或萎锈灵,或三唑醇等杀菌药再次喷雾杀菌,进一步将黑穗病菌杀治在小麦孕穗前期,可大幅降低黑穗病发生率。
总之,小麦黑穗病以种子带菌为主,并且是一种幼苗侵染型病害,宜防难治,因此,预防主要要从种子质量及播种质量着手,就是选无病种子、对种子检疫消毒,提高播种质量、适时播种、控制深浅,苗期喷药杀菌,返青后杀菌控固,才能有效预防和防治小麦黑穗病。
(注:图片来源网络)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小麦黑穗病又称腥乌麦,黑麦或者黑疸。是小麦的重要病害之一,不仅能够造成小麦减产,而且是小麦麦粒及面粉的品质降低。小麦黑穗病的发病率在1--5%,严重的年份达到10%以上。对于如何防治小麦黑穗病我们的先了解其发病的规律,才能够做到科学合理的防控。
小麦黑穗病发病的条件和规律
小麦黑穗病主要有腥黑穗病病菌和散黑穗病病菌危害而形成的。
1)腥黑穗病病菌主要以厚疸孢子附着在种子外表或者人粪尿,土壤内越夏或者越冬。小麦腥黑穗病是苗期侵染的单循环系统侵染的病害,小麦播种后发芽时,厚疸孢子也开始萌发,从芽鞘侵入麦苗并到达生长点。病菌在小麦植株体内以菌丝体形态随着小麦植株的生长而生长,以后侵入开始分化的幼穗,破坏穗部的正常发育,至抽穗时在麦粒内又形成厚疸孢子。
2)散黑穗病病菌以菌丝体潜伏在种子的胚部越冬。带菌种子是唯一的初侵染菌源。小麦散黑穗病属于单循环病害,在小麦的一个生长季中只侵染一次。带菌种子播种以后,潜伏在胚部的菌丝体也开始萌动,菌丝随着小麦的生长点伸长而向上蔓延。
到小麦孕穗期间,菌丝体在整个穗部迅速发展增殖,破坏花器并耗尽其营养,形成厚疸孢子。成熟的厚疸孢子随风吹散,落到其它小麦麦穗的花器上,24小时内既可以萌发产生菌丝,然后形成侵染菌丝。侵染菌丝一般由小麦雌蕊柱头侵入,经花柱进入子房,穿过珠被,到达胚珠。入侵的菌丝并不妨碍子房和胚珠的生长发育。放小麦种子形成时,菌丝已进入胚部和子叶盘,随着小麦种子的成熟,菌丝的细胞膜略有加厚而进入休眠状态。
上一篇:你已经被网课折磨成什么样了呢?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