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曹操早年真的是个爱国青年吗?
爱国,洛阳,他的曹操早年真的是个爱国青年吗?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凡此种种,己经足可证明曹操忧国忧民忧天下之心。我们姑且不论他是否就是\"乱世之奸雄\",仅凭他早年的这些经历,要说他是\"治世之能臣\",应当无人质疑。
那么,既是能臣,就说明他心中有君,胸怀天下。如这般的青年才俊,你敢说他不是爱国青年?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曹操早年善歌舞,吊儿郎当,经常捉弄人。后来一个算命先生说他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他才收敛一些,但是曹操有个爱好是他喜欢别人的老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最开始的曹操肯定是爱国的。一开始当县令的时候,发明了五色棒帮助人民,在反董联盟军一直主张救回天子,奈何最后输给了现实。只得自己开始打拼,后来又违背了 非刘姓不得称王的 的规定,但一直忍着没有废掉汉献帝,一生终为汉臣。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曹操早年我觉得也不是什么爱国青年。
从他公开和董卓干,说明他是看董卓就是一个乱臣贼子,将当时的都城皇宫搞的乌烟瘴气,他看不惯,出于那点血气方刚的正义。
后来,他做大,想的是一统天下,好像,爱国,在他的意识中没有概念,就像他没有忠君是一样的。
那是时代造就的,倒是和曹操没有多少关系,毕竟,在那个时代天下分分合合的,国家本就没有定论,何来爱国一说。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是的 曹操是一个非常爱国的有志青年!而且家庭条件也非常好!还有曹操是一个…………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个问题,壹零壹肆来回答。
曹操在历史上的形象不太好,客气的说法是“奸雄”,不客气的就是“奸臣”,甚至“奸贼”。
曹操年轻的时候,曾经被预言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曹操其实是想做能臣的。
曹操担任的第一个官职是洛阳北部尉,但是洛阳北部尉是不好当的。因为洛阳北部尉官职不大,权力不大,责任却很重大,麻烦也不少。因为洛阳处在天子脚下,权贵甚多,没有哪个是把王法放在眼里的,没有哪个是不惹是生非的,也没有哪个是惹得起的。然而首都的治安又不能不维持,事实上曹操是很称职的。他一到任,就把官署衙门修缮一新,又造五色大棒,每扇大门旁边各挂十来根,“有犯禁者,不避豪强,皆棒杀之”。灵帝宠信的宦官蹇硕的叔叔,依仗侄子炙手可热的权势,不把曹操的禁令放在眼里,公然违禁夜行。曹操也不含糊,立即将这家伙用五色棒打死。从此“京师敛迹,莫敢犯者”,治安情况大为好转,曹操也因此名震朝野。
曹操此举也颇受后世好评,一些历史学家赞之曰“不畏强暴”、“执法如山”。但是做能臣是要有条件的:第一要看时世;第二要看政局;第三要看人主;最后即便是治世,是明君,也还要看他的兴趣、心情。
曹操进入官场的时候,还不能算是乱世,但时局已经十分混乱。曹操生于东汉桓帝朝,长于灵帝朝,而桓、灵两朝,要算是汉王朝四百年间最黑暗、最混乱的年代。所谓“桓灵之时”,几乎就是君昏臣奸、政治腐败的代名词。因此,曹操是肯定做不成“治世之能臣”。
但是,至少从公元190年到公元200年这十年间,曹操堪称“乱世之英雄”。
曹操成为“乱世英雄”所做的第一件事:首倡义兵。
曹操的义举得到了天下豪杰的响应,各路诸侯纷纷打出旗号,要讨伐董卓,匡复汉室。
然后,从公元191年(汉献帝初平二年)到公元196年(汉献帝建安元年),曹操主要做了三件事,即略地、募兵和屯田。曹操做的这些事,证明他在这个天下大乱的时代,不愧为一个深谋远虑的政治家和顶天立地的大英雄。
然而,曹操随着势力的扩大,权利的增大,野心也越来越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曹操年轻的时候是个爱国有志青年,上演过荆轲刺秦的好戏,把七星宝刀藏于袖中刺杀董卓,到以后一直以统一中国为己任,虽然也有野心但你要知道一直到病死都没有称帝,曹操很看重自己的名声不想背负篡汉的骂名,但是三国演义不是史书是小说,明清的小说是的题材源自民间带有浓厚的风俗传说,小说家把坊间的传闻写进去又带有自己思想偏见,对于曹操明显带有偏见对刘备就明显带有关爱,小说毕竟不是一手资料不符合当时的特征,如果越想了解真相就要阅读靠近当时年代的史书比如(三国志)和(晋书)都是写的年份最靠近,但是也要注意写史书也有统治阶级的美化,所以看史要有辩证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