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采血方法有哪些?
静脉,血液,针头采血方法有哪些?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准备试管
不同检查项目可根据试验需要选择不同的抗凝剂及与血液的稀释比例,如血细胞计数及MCV、MPV等参数测定时应选择适当的抗凝剂,不要用肝素抗凝剂,因为肝素抗凝会影响RBC和PLT的计数结果。
选择静脉
如果肥胖患者的静脉暴露不明显,可以左手示指经碘酊、乙醇消毒后,在采血部位触摸,发现静脉走向后凭手感方向与深度试探性穿刺。
检查注射器
静脉采血前要仔细检查针头是否安装牢固,针筒内是否有空气和水分。所用针头应锐利、光滑、通气,针筒不漏气。抽血时针栓只能向外抽,不能向静脉内推,以免形成空气栓塞,造成严重后果。
扎压脉带
采静脉血时止血带压迫时间不能过长、绑扎不能过紧,以避免淤血和血液浓缩,最好不超过1min,否则会影响某些试验结果,如造成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增高。
穿刺皮肤
不能从静脉侧面进针。针头进入静脉的感觉是:皮肤有一定阻力,而静脉壁阻力较小,更富有弹性。
抽血
血液加入抗凝试管中应与抗凝剂充分混匀达到抗凝目的;无需抗凝时则将血液直接注入试管中。要防止血液标本溶血,因为溶血后标本不仅红细胞和血细胞比容减低,还会使血清(浆)化学成分发生变化。造成溶血的原因有:注射器和容器不干燥、不清洁;压脉带捆扎时间太久,淤血时间长;穿刺过程中损伤组织过多;抽血速度太快;血液注入容器时未取下针头或用力推出时产生大量气泡;抗凝血用力振荡;离心时速度过快等。
止血
不能弯曲手臂,以免形成血肿。
放血
颠倒混匀时,需防止溶血和泡沫产生。切忌振荡试管。
检测与保存
血液标本采集后应立即送检,实验室接到标本后应尽快地检查。抗凝静脉血可稳定8~12h,如不能及时测定,应将其置于较稳定的环境中,如4℃冰箱,减少和降低条件的变化。测定前,将其从冰箱内取出,恢复至室温状态,混匀后再测定。用于生物化学检查的标本若不能及时检查,应将血清或血浆与细胞分离,进行适当的处理。
一次性器材
只能使用一次,不能反复使用。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诊断疾病或做健康体检时,我们常要采血检验。采血的部位有多种,如指尖、手肘,手腕等……有人不禁要问了,这些抽血方式究竟有啥区别?从哪儿采血,其实大有学问。
肘窝:医院最常见的采血部位
位于肘窝的肘正中静脉是医院最常见的采血部位,原因主要有如下几点:
1、大部分人肘正中静脉较粗且较为表浅,容易寻找和穿刺;
2、肘窝处皮肤敏感性相对手臂其他部位低,从此处抽血疼痛感也相对较弱;
3、肘正中静脉处手臂内侧,相对较为隐蔽不易接触到外物,可避免穿刺抽血后伤口被污染。
由上可见,肘正中静脉以其得天独厚的优势,成了我们手臂抽静脉血部位的不二之选,然而他也并非十全十美。由于存在个体差异,有个别人肘正中静脉也会比较细,并且位置较特殊或者较深,所以仍然会有穿刺抽血失败的可能。这时,我们需要积极配合医护人员耐心寻找血管或者采用其他替代部位抽血。
肘正中静脉与深部静脉之间有恒定的交通支相连,因此这里可以一次采集较多的血液而不会对肢体有较大影响(如献血)。在医院,从肘正中静脉采集的静脉血可以用于最基础的血常规检查、血型鉴定等,也可用于肝肾功能、心肌酶谱、电解质的检验,以及肿瘤指标、各类激素水平、病毒抗原抗体等等众多特殊项目的检查。
手指、耳垂:一对“难兄难弟”
手指和耳垂都是被用来采集末梢血的常见部位。所谓末梢血,就是刺破肢体末梢循环的毛细血管后所采集的血液。相对于耳垂,手指末梢毛细血管更为丰富,并且操作也更为方便,所以现在医院里基本很少从耳垂采集末梢血了。新生儿因为耳垂、手指都过于纤嫩,所以会选择从足跟采集末梢血。
为什么左手无名指最常“遭殃”?
采过手指血的人都知道,一般扎手指都是在左手无名指指尖的内侧面,为什么左手无名指那块儿成了最常“遭殃”的部位?其实这也是经过层层筛选的。
从预防穿刺部位感染的角度来讲,一般人左手使用少于右手,所以左手入选;而手指头侧面接触物体的机会也远远少于手指头正面,所以扎针部位就选择在了指尖的侧面。
从解剖学的角度来说,手指的毛细血管都是沿着手指的两侧分布的,因此扎手指头侧面比正面指腹处更容易使出血顺畅。
至于为什么选无名指,有个别研究认为无名指有手指中最“木讷”的,扎无名指的话疼痛感最低。这样简单一总结,哪个部位才是“最佳人选”就一目了然了。
末梢血采集费时受外界影响较大
末梢血虽然也可用作观察血液固有成分,进行血常规等检查,但因为末梢血采集费时,血量有限,且采集时需辅以挤压,若操作不慎易混入一定组织液而稀释血液成分,采集情况还会受外界因素影响(如气温低时,身体因为减少热量散发而会使身体末梢毛细血管收缩,末梢循环变差可使出血不畅)。且日常工作常易用到手指,相对肘窝处接触污物的几率高。所以除了个别项目如快速血糖测定,以及儿童专科医院外,一般医院采血都选择从肘正中静脉抽取静脉血。
手腕:桡动脉采血最疼
手腕采血其实主要是采集桡动脉的血,桡动脉即位于手腕内面大拇指侧,能摸到搏动的那个血管。身体表浅的动脉不多,而位于手臂上的就更少了,桡动脉就是不可多得的那位。大部分人都没有过动脉采血的体验,因为动脉血与静脉血主要成分的含量基本是一致的,绝大部分检验项目用静脉血就完全可以完成了。
既然两者差异不大,那为什么要用抽静脉血代替抽动脉血而不是任选其一呢?因为动脉的血管壁特别厚且神经分布丰富,因此动脉穿刺比静脉穿刺采血痛不少;动脉血压远较静脉血高,位置也比静脉深,所以穿刺后压迫止血也比静脉困难。
什么时候动脉血才无可替代呢?就是当需要进行“血气分析”评估病人是否缺氧、是否二氧化碳潴留等情况时。动静脉血液差异较大的主要就是两者血液中所含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静脉血流经肺部后释出机体代谢所生成的二氧化碳,结合新呼入的氧气,因此动脉血氧气含量较静脉血高。
血液暗黑并不代表血不好
经常有病人在抽血的时候疑惑自己的血“怎么这么黑,是不是我的血不太好啊?”其实这是正常的,而原因在于血液含氧量的差别。血中的血红蛋白在结合氧气后呈现鲜红色,释放氧后会变成暗紫色,使得静脉血看起来常比较“黑”,而动脉血才是像人们所预想的那样是鲜红的。
上一篇:红菜苔怎么做冲菜?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