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赞美穆旦(赞美 穆旦 原文)
穆旦,他的,民族赞美穆旦(赞美 穆旦 原文)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泪的,
/他没有流泪,因为一个民族已经起来.”这首诗写作于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在战争刚刚发之际,全民族上下都处于一种“战争乌托邦”的精神狂欢中,文艺界也
是如此.当时诗坛上,“有过多的热情的诗行,在理智深处没有任何基点”①.许多人天真地相信战争能净化一切.其实,年轻的穆旦也经历了成长的过程.在一首
叫做《1939年火炬行列在昆明》的佚诗中,穆旦写道“祖国在歌唱,祖国的火在燃烧, /新生的野力涌出了祖国的欢笑,
/轰隆,/轰隆,轰隆,轰隆———城池变做了废墟,房屋在倒塌,/衰老的死去,年轻的一无所有;
/祖国在歌唱,对着强大的敌人,/投出大声的欢笑,一列,一列,一列;/轰隆,轰隆,轰隆,轰隆———/(我看见阳光照亮了祖国的原野,温煦的原野,绿色
的原野,开满了花的原野)”,显而易见,这种热情的呼喊和情感的膨胀与穆旦诗歌的总体风格相去甚远,所以,穆旦有理由取消它作为“诗”的资格,将它排斥在
自己的诗集之外.然而时间过去了一年,一九四〇年下半年,穆旦从西南联大毕业到叙永分校任教,有更多机会接触世事,逐渐发展出自己的“怀疑主义”.一九四
一年社会大环境动荡不安,皖南事变、香港沦陷和英国对滇缅公路的封锁等等,这一切都使穆旦的思想变得更加深沉.大路上的“演说,叫嚣,欢快”已不能轻易地
使他激动,相反,他认识到,个体溶入“大众的爱”的过程实际上有可能就是“溶进死亡”.人民在苦难中选择了抗争,然而这条路却是漫长而艰险的.他们必须忍
受饥饿、疲倦和痛苦,甚至随时面临着死亡,这不是几句简单的振奋人心的口号所能涵盖的.诗人对于人民的付出充满了敬佩和同情,同时对于战争的不公和以“名
词”利用“大众的爱”的可能保持着警惕.这就是穆旦的深刻之处.诗人在这里第二次使用“一个民族已经起来”的诗行,情感更加凝重,它昭示出中华民族的不
屈,以及华夏儿女由苦难走向抗争的伟大历程.
“在群山的包围里,在蔚蓝的天空下,
/在幽深的谷里隐着最含蓄的悲哀.”诗人在第三节中把镜头推向农夫背后,将描写范围扩展到家园.在那里有倚门凝望的母亲,有忍饥挨饿的孩子,有黑暗的茅
屋,有屡遭蹂躏的土地.虽然写的是“他”的家园,又何尝不是生活在悲哀痛苦中的千千万万人民的象征呢!
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舍弃了自己的小家,义无反顾地走上了抗日的道路,既然选择了就“从不回头诅咒”.面对他们,作者惟有用拥抱表达自己最诚挚的安慰.然而
有些伤痛和苦难是无法安慰的.面对死亡的威胁,一切安慰都会显得轻飘.所以,诗人禁不住痛哭了.他曾经期待过泉涌的热泪,曾经直面无泪的农夫,而今,自己
却痛哭失声,不是因为脆弱,却是为了可敬的人民,为了我们民族的崛起.
诗的第四节就像交响乐的最后乐章,它回复了主题,总托了全诗.三个“一
样的”表明我们耻辱的历史是那样的漫长.中华民族饱经摧残,备受欺凌,人民忍辱负重,生活步履维艰.“我们无言的痛苦是太多了”,但是中华民族却是坚实而
富有生命力的.作者从人民身上看到了民族潜在的巨大力量,由此,发出了反复的咏叹:“然而一个民族已经起来.”这首诗的题目是“赞美”,赞美什么呢?
我想就是赞美生活在这片古老土地上的人民,赞美他们的坚忍,赞美他们由苦难走向抗争,赞美整个民族的崛起!
作为九叶派的领军人物,穆旦的诗歌
体现着“平衡”的美学追求.他曾说:“我是特别主张要写出有时代意义的内容.问题是,首先要把自己扩充到时代那么大,然后再写自我.这样的作品,就成了时
代的作品……因为它是具体的,有有肉了.”②穆旦的诗,把人生和艺术结合起来,把心灵思索和社会现实扭结起来.他从不以生活代替艺术,不以政治观念代替
自己的思考.他的诗中有着对现实的清醒认识和对未来的执著信念,冲破了中国早期象征派和现代派“咀嚼着身边的小小的悲欢”的狭小天地,而且与西方现代派也
有质的区别.
穆旦曾经批评过这样两种抒情方式,一种是“枯涩呆板的标语口号”式,另一种是“贫的堆砌的辞藻”的旧的抒情,他主张走第三条路
———“新的抒情”.他认为这新的抒情应该是“有理地鼓舞着人们去争取那个光明的一种东西”③.他特别强调“有理地”一词,《赞美》正是这种主张的实
践.这首诗一方面表达了对祖国的礼赞,另一方面,这种礼赞又以深厚的理精神为依托,而不致流于表面化和庸俗化.理与情感的交融使它既富有感情的强度,
又富有思想的力度,从而成为穆旦抗战诗歌中的不朽之作.
穆旦的诗风深沉凝重.有人把他的艺术风格比喻为一条深沉的河.袁可嘉也说过:“读穆旦
的某些诗,我总觉得有一种新诗中不多见的沉雄之美.有的人深沉如穆旦或过之,但豪气不足;有些诗人豪则豪矣,但不免粗浮.既深沉而兼雄健的,穆旦要算一
个.”所以,他把穆旦的《赞美》称为“带的歌”.“本来无节制的悲痛往往沦为感伤,有损雄健之风,但穆旦没有这样,他在每个诗段结束处都有以‘一个民族
已经起来’的宏大呼声压住了诗篇的阵脚,使它显得悲中有壮,沉痛中有力量”④.袁可嘉的评价可谓是一语中的.这就是穆旦,这就是穆旦的《赞美》.
穆旦的诗 赞美表达了什么主题
穆旦的诗《赞美》表达了三大主题:
一是对民族生存现状的痛苦记忆,二是对坚忍不拔的民族格的深思,三是中华民族的顽强生命力的赞美。
以上就是赞美穆旦的相关信息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呢。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