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点春堂(上海豫园景点介绍)
豫园,假山,景区点春堂(上海豫园景点介绍)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上海豫园是谁的府邸
豫园主人是明朝四川布政使潘允端,从1559年(明嘉靖己未年)起,潘允瑞在潘家住宅世春堂西面的几畦菜田上建造园林。经过二十余年的苦心经营,建成了豫园。“豫”有“平安”、“安泰”之意,取名“豫园”,有“豫悦老亲”的意思。
豫园园内有穗堂、铁狮子、快楼、得月楼、玉玲珑、积玉水廊、听涛阁、涵碧楼、内园静观大厅、古戏台等亭台楼阁以及假山、池塘等四十余处古代建筑。三穗堂位于豫园正门处,清乾隆二十五年建。原为乐寿堂,清初曾被征为上海县衙办公之地,改建西园时重筑为三穗堂。
仰山堂、卷雨楼位于三穗堂之后,与大假山隔池相望。清同治五年(1866年)建,底层称仰山堂,上层为卷雨楼,仰山堂共5楹,后有回廊、曲槛临池、可小憩。望大假山景,池中倒影可鉴。
萃秀堂位于大假山东北峭壁下,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始建,乾隆三十五年竣工。
亦舫在萃秀堂东墙外,俗称船厅。明代以后,江南园林常在水边建石舫,用以临水赏月,而直接在陆地上筑舫不多见,此系后增建。
鱼乐榭跨于溪流之上,傍山临水,溪上筑一垛隔水花墙,墙上有漏窗,墙下处有半洞门,水从洞门流去。这里运用了园林中延伸空间的巧妙手法,游人至此,有不知何处是尽头之意。
点春堂于清道光初年(1820年)为福建花糖业商人所建,以作公所之用,共5间。
《豫园记游》
豫园乃东南名园之冠,与苏州拙政园,太仓弇山园并峙江南。
园为明时潘氏构建,盖寓取悦亲之意,蕴安泰、平安之义,故名"豫园"。园屡经兵燹,几废几建,遂有今时之貌。
园分其四,西、东、中及内园诸景区。
入门系西景区,一堂雄峙,名"三穗堂",取"禾生三穗,乃丰收之征兆"之吉言也。
有厅五间,甚宏敞,颇具规模。有匾二,其曰:"城市山林","灵台经始"。其下有文,乃潘氏撰文之《豫园记》。
堂后有楼一楹,与大假山隔池相望。楼分二层,下名"仰山堂",上名"卷雨楼"。其堂五楹,后有回廊,曲槛临池,可小憩。中悬"此地有祟山峻岭"之匾,实乃眺大假山之远貌,鉴池水之倒影绝佳处也。楼呈曲折貌,其名取之唐诗"珠帘暮卷西山雨"之意韵。
设若雨中登临,烟雾迷濛,山光隐约,不啻人间仙境也。
下楼趋行,登大假山。奇峰攒峙,重峦叠嶂,磴道曲折,景随步移。其上有二,其一在麓,名"挹秀亭",意为登此可挹景色之秀。其二在巅,名"望江亭",乃立此可视黄浦吴淞之远,风帆云树,皆历历可数也。
信步至东,峭壁下有堂名"萃秀堂"。堂前峰峦林立,花木郁翳。
大假山之侧有复廊联之,跨于池上。间设方亭,有匾曰:"渐入佳景"。下有湖石,似美女之腰,故名"美人腰"。系池水山色,有使人信步之意也。
廊口踞铁狮一对,元代之物,铸工精致,酷肖矣。
堂东墙之外,有厅如船,谓之"船厅"。陆地筑舫,亦属罕见。
循溪而行,一榭跨水,傍山临水,凭栏观鱼,恬然焉,名"鱼乐榭"。
溪上一墙隔水,上有漏窗,下有半洞,水从口流去,有不知何处是尽头之喟叹矣。
榭侧植紫藤一株,岁逾三百,龙枝虬干,勃勃焉。
其东有复廊,中筑方亭,有匾曰:"会心不远"。其出自《世说新语》:"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木,便有濠濮涧想,觉鸟兽禽鱼自来亲人"之清语。
其东隔墙有二,有窗,可环顾楼台山石之妙,其匠心独到,臻化境矣。其南,有轩面山对水,蕴古人"观山观水两相宜"之雅趣,故名"两宜轩"。
出廊,一堂兀立,乃"点春堂"也。其名远播,系发党之乱之小刀会据此之故。堂有五间,画栋雕梁,宏丽精致,其门窗刻有戏曲人物,皆逼肖也。堂名乃取之东坡词"翠花春妍"之妙旨。
其外小戏台面之,镂金错彩,名"凤舞鸾吟"。
台东南假山峙立,其下有水自窦溢出,汇成小池,台半架于中,幽雅之至。堂后有槛临水,有匾曰:"飞飞跃跃",其书飘逸遒劲。
其南有堂一楹,面山背水,甚亮敞,夏凉冬温,故取名"和煦堂"。堂后池畔山岩耸立,下有洞,水声潺潺。上有方形小轩,名"学圃"。
有八角亭与学圃隔池相峙,亭中古井一,其栏系明制,故称其"古井亭"。两堂东侧之山上有岩名"抱云",水石环绕,洞璧幽奥。岩上小楼隐约,二层,上名"快楼",下名"延爽阁"。
登楼可晀园内全景。其阁画栋垂檐,错落有致。点春堂北拥藏宝楼,东揽静宜轩、听鹂亭,皆可一观。至此,西处景地遍历矣。
游罢西景区,步入东景区,迎面有石玲珑,俏然而立。此石高约丈许,剔透,颇有皱漏瘦透之美,其名"玉玲珑",乃江南三大名石之一,诚为石中甲品也。
石旁有堂名"玉华",颇齐整雅致。沿园之东围墙,缓行,有廊临曲池,即"秋玉水廊"。其间,有石玲珑,其名"秋玉峰"。
池西及堂前后,清水潆洄,怪石嵯峨,花木扶苏,甚幽寂矣。循廊前趋,数十步至园中央,有楼居中,因登之可观全园景物,故名之"会景楼"。
其西北,有轩临池,夏时可凭栏赏荷,名之"九狮轩"。东景区复亦尽阅也。
循东景区溪流而行,入中景区,有楼一楹,两面临水,亦二层,其上袭"近水楼台先得月"之余绪,故名"得月楼"。
其筑设精致,梁栋描彩,修廊曲槛,亦幽寂焉。其前有匾曰:"皓月千里"。其下为"绮藻堂",以其"水波如绮,藻彩纷披"而名之。檐下雕有百个迥异木体"寿"字,谓之"百寿图"。
堂前天井方如壶,内有匾,曰:"人境壶天",颇有雅趣。左侧之墙垣镌砖刻"广寒宫",亦精致矣。
又趋行,西廊之间,一亭翼然,乃纪念黄道婆而建,名"织亭"。
于得月楼之北,临溪石径,循山脉迂回,洞内有清泉,登楼可闻水声依稀,陈从周题识"流云"名之。其楼对面,则藏书楼。至此,中景区亦历遍矣。
从中景区循环龙桥南行,入内园景区。
该区布局紧凑,曲折幽深。行间,一屋崖立,雕梁画栋,轩昂宏敞,其阔五间,深三间,厅前石狮雄踞,内有"静观","灵诏山寺"之匾,窃以为乃取"静观万物皆自得","历观流水静观山"之义理也。故名"静观大厅"。
其对面,异峰耸立,层叠多姿,如三官献寿,九狮盘球,蝙蝠飞舞等之类矣。厅前植一白皮松,丈寻高,冠幅华盖,已有二百余岁矣。
其西南,有楼名"观涛",盖其高十余丈也。其正面,有两楼东西相联,为串楼形,其一名"还云楼",其二名"建清楼"。"还云"之意,含"手挥丝桐,目送还云,西山爽气,在我袖中"之感兴焉。
观涛楼西之山石上,立双层亭阁,置石桌、石凳,因林木翠挹,亭内有匾曰:"灵木披芳",故名"耸翠亭"。其上有亭名"船厅",亦可一赏也。
静观大厅东南,有池,内砌湖石,两壁隙间匿四石雕龙首,水中倒影亦四首,其池状若龙首,故谓之"九龙池"。
上一篇:罗之恋(泰国电影什么罗之恋?)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