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依山尽(依山尽什么意思)
黄河,白日,依山依山尽(依山尽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这首诗在写法上还有一个特点:它是一首全篇用对仗的绝句。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选录这首诗时曾指出:“四语皆对,读来不嫌其排,骨高故也。”绝句总共只有两联,而两联都用对仗,如果不是气势充沛,一意贯连,很容易雕琢呆板或支离破碎。这首诗,前一联用的是正名对,所谓“正正相对”,语句极为工整,又厚重有力,就更显示出所写景象的雄大;后一联用的是流水对,虽两句相对,而没有对仗的痕迹。诗人运用对仗的技巧也是十分成熟的。
《梦溪笔谈》中曾指出,唐人在鹳雀楼所留下的诗中,“惟李益、王之涣、畅当三篇,能状其景”。李益的诗是一首七律;畅当的诗也是一首五绝,也题作《登鹳雀楼》。全诗如下:“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诗境也很壮阔,不失为一首名作,但有王之涣的这首诗在前,比较之下,终输一筹,不得不让王诗独步千古。
王之涣(688年—742年),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字季凌,汉族,绛州(今山西新绛县)人。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他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其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等。“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更是千古绝唱。
王之涣
江上小堂巢翡翠,苑边高冢卧麒麟。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江水侵云影,鸿雁欲南飞。 君去沧江望澄碧,鲸鲵唐突留余迹。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山暝闻猿愁,沧江急夜流。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全诗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出自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鹤雀楼》。诗文如下: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译文:
夕阳依傍着山峦慢慢沉落,滔滔黄河朝着大海汹涌奔流。
想要看到千里之外的风光,那就要再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注释
1
白日:太阳。
2
依:依傍。
3
尽:消失。
4
欲:想要得到某种东西或达到某种目的的愿望,但也有希望、想要的意思。
5
穷:尽,使达到极点。
6
千里目:眼界宽阔。
《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创作的一首诗。此诗前两句写的是自然景色,但开笔就有缩万里于咫尺,使咫尺有万里之势;后两句写意,写的出人意料,把哲理与景物、情感融化得天衣无缝。诗人受大自然震撼的心灵,悟出的是朴素而深刻的哲理,能够催人抛弃固步自封的浅见陋识,登高放眼,不断拓出愈益美好的崭新境界。
这首诗写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以上就是依山尽的相关信息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呢。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