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海洋知识(海洋的小知识有哪些?)
海洋,海水,引潮力海洋知识(海洋的小知识有哪些?)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我们在海岸边设置盐田,使海水慢慢蒸发,就可以得到海盐,全世界每年生产海盐约1亿吨。3、海里为什么有波浪?海水本身并不会产生波浪。
波浪是受风力、海底地震或月亮与太阳的吸引力的影响而产生的。在这些因素当中,风力对海的波浪影响最大。
4、海洋有多大?如果把地球表面分为四份,那么有三份都被海水覆盖着,只有一份是陆地。地球可以说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水的星球。
5、大海会呼吸吗?海水按时涨落的现象,就是大海在有节奏地呼吸,而且天天如此,年年不变。它的名称叫“潮汐”。
海水永不停息地一涨一落,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在钱塘江入海口附近曾放置过装满12吨重石块的铁丝笼,可是在一次海潮后便消失得无影无踪。
早在1912年,就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潮汐电站。有人做过计算,如果把地球上的潮汐能都利用起来,每年可发电12400亿度,相当于110座葛洲坝水电站的发电量。
6、为什么要保护海洋?海洋覆盖了地球71%的面积,是大陆淡水径流的主要来源。广阔的水面,巨大的水体和永不停息的海流调节了全球的气温和降水。
海洋每年为人类提供30亿吨的鱼,仅藻类产品就比世界目前小麦总产量多20倍,海洋所能提供食品的能力是陆地的1000倍。海底石油可采储量约3000亿吨是世界石油总储量的40%。
海底锰(měng)结核可供人类使用上万年。海水中还含有铀、氢的同位素等多种核原料、大量无机盐类等资源。
海洋还蕴藏着巨大的潮汐能,据估计约有10亿多千瓦。如果把波浪能和海流能也计算进去,就更可观了。
无节制的污染、掠夺性的开发,必然严重破坏人类共有的海洋环境。保护海洋就是保护人类共同的环境,就是保护人类的未来,这已成为人们的共识。
为什么要建立海洋自然保护区海洋是生命的摇篮。至今那里还生活着20多万种生物。
据统计,动物界有32个门类,其中23个生活在海洋里。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海洋开发利用的范围不断扩大,给海洋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带来一些不利的影响,甚至造成严重破坏。
最明显的是,一些海域鱼类资源量急剧减少,某些海洋珍稀动植物濒临灭绝,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建立海洋自然保护区,可以保留一部分不受人类干扰的海域自然状况,使各种海洋生物能够保存下来,为人类持续利用,这对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科学研究、文化教育、旅游业都具重要意义。
国际上把海洋自然保护区建设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海洋保护事业水平和文化程度的标准之一。海洋不但非常辽阔,而且深得惊人,最深的地方,就是把世界最高的珠穆朗玛峰整座放下去,它的山尖也会被海水完全淹没!就在浩瀚无边和深不可测的大海里面蕴藏着无穷无尽的动物、植物、矿物和其他资源。
仅仅是目前已经发现的海洋动物,从身长30多尺,体重120吨以上的鲸,直到小得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得出的浮游动物,就多达15万多种。那数不清的鱼、虾、蟹、蚌(bàng),都是营养丰富、鲜美可口的食物。
藻类等海洋植物在一万多种以上,其中很多含有丰富的脂肪、蛋白质和人体不可缺少的维生素,可作优良的食物或制成珍贵的药品。在海底深处,更重要的宝藏,是人们已找到了的丰富的石油啊!所有这一切,只不过是这个伟大的人类秘密仓库中一部分的财富。
由于人类对海洋知识仍然浅薄,还有更多的宝藏,蕴藏在海底深处,等待着人们去开发呢。太平洋是世界上最大、最深及边缘海和岛屿最多的大洋。
它东西最大宽度约2万公里,南北约1.6万公里,超过所有大陆和岛屿面积的总和。太平洋的平均深度是4028米,一半以上深度超过5000米,最深处为马里亚纳海沟,深达11034米。
大西洋面积为9336万平方公里,平均深度3626米。最深处位于波多黎哥海沟,为9218米。
印度洋面积7491万平方公里,平均深度2897米,最深处为爪哇海沟,达7450米。北冰洋面积1310万平方公里,平均深度1200米,最大深度5449米。
4. 海洋知识
不知道你要了解哪方面的,帮你找了一些:海洋杀手——赤潮 9月18日和19日,中国海监B-3807飞机在渤海锦州东部海域上空执行巡航监视任务时发现大面积海水水色异常现象,海洋执法监察部门已组织力量赶赴现场进行调查、分析。
根据现场调查和海监飞机的跟踪监视以及卫星遥感图像分析,确认此次水色异常现象为赤潮,面积约3000平方公里,并正在向渤海中部发展,速度较快,对海洋生态环境将产生一定影响。水域中一些浮游生物暴发性繁殖引起的水色异常现象成为赤潮,它主要发生在近海海域。
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海洋,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大量消耗水体中的溶解氧量,造成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富营养化现象,这是引起赤潮的根本原因。由于海洋环境污染日趋严重,赤潮发生的次数也随之逐年增加。
香港海域去年就发生了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赤潮。由于赤潮的频繁出现,使海区的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赤潮生物在生长繁殖的代谢过程和死亡的赤潮生物被微生物分解等过程中,消耗了海水中的氧气,鱼、贝因窒息而死。
另外,赤潮生物的死亡,促使细菌大量繁殖,有些细菌能产生有毒物质,一些赤潮生物体内及其代谢产物也会含有生物毒素,引起鱼、贝中毒病变或死亡。-------------------------------------------------------------------------------- 潮汐——海洋的呼吸 生活在海边的人都知道海水有一种交替往复,永不停息的小涨落运动。
海水这种有节奏的周期性的涨落运动就是“潮汐”,法国文学称之为“大海的呼吸”,科学地讲,潮汐是海水在月球和太阳引潮力作用下所发生的周期性运动。我们把海面周期性的涨落叫潮汐,海水周期性的水平流动称为潮流,潮流与海流不同之处就在于潮流具有严格的周期性。
很早以前,人们就注意到海水的潮来潮往很有规律性;初一,十五涨大潮。通常,地球上绝大部分地方的海水每天出现两次 *** 和两次低潮,这种潮汐称为“半日潮”,有些地方,两次 *** 与两次低潮的潮差很大,涨落时间不等,称为“混合潮”。
有的地方一天只有一次 *** 和一次低潮, *** 和低潮之大约相隔12小时25分,称为“全日潮”,掌握了潮汐的规律,对海边人民的生活有很大帮助。 潮汐的这种规律性与它的日月起因是分不开的。
我国早在《山海经》中就说潮汐与月亮有关,十七世纪后期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即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相互吸引。地球、月球、太阳三者当然也不例外。
潮汐的产生就是由于月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引潮力作用引起的。在这一系统中,由于月球(又称太阴)离地球远较太阳近,故其质量虽小,但它产生的引潮力比太阳大得多,是它的两倍左右。
在地球——月球系统中,地球受到两个力的作用A:一是月球对它的引力,二是地球自转、绕日公转和绕地月系中心转动时产生的惯性离心力,这两个力结合产生合力。这种合力就称为“月球引潮力”,在引潮力的作用下导致海水运动形成潮汐。
上一篇:清字组词(清组词有哪些?)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