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场地类别(记笔记啦!结构设计及校审要点详细解说)
标高,大样,荷载场地类别(记笔记啦!结构设计及校审要点详细解说)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非框架梁箍筋用了梁端加密,或框架梁未梁端加密
○箍筋肢数是否正确,一般小于350用2肢,350-600用4肢,650-800用6肢等
○梁筋支座锚入长度(特别是水平锚固长度)是否足够
○梁底筋面积是否小于梁面筋的0.5倍(一级框架)或0.3倍(二、三级框架)
○所有梁配筋需查对计算书,特别注意框支梁、悬挑梁、大跨梁
○集中标注时检查大跨段、悬挑段配筋是否足够
○变标高处面筋不能连通,是否有大样表示
○吊筋、吊箍是否足够
○抗扭筋有没有表示,是否足够,带挑板(悬挑长度较长时)的梁要考虑扭矩,加腰筋,
带挑板的独立梁也应验算抗扭配筋。
○跨度较大的屋面梁配筋是否满足梁面裂缝宽度小于0.2的要求
简单处理方法:梁端弯矩调幅系数取1.0,梁设计弯矩增大系数取1.2或1.3,重新计算后根据新的计算结果配筋。
【墙柱图】
○逐个检查柱、暗柱是否有编号,编号是否重复或遗漏,大样是否重复或遗漏。
○逐个检查柱墙是否定位,特别是墙的长度。
○墙柱是否有漏、有多余,是否与建筑平面、结构平面符合。
○大样是否标注完全(主筋或箍筋),主筋根数是否与大样相符。
○需在某特殊位置收柱的墙柱顶标高有没有表示
○尺寸与平面是否对应
○所有墙柱配筋均须查对计算书
○配筋是否遗漏,纵筋箍筋是否满足规范构造要求。
○截面高度较大的的柱、框支柱箍筋是否全高加密
○柱宽大于200的柱端纵筋间距是否小于200
○墙分布筋是否合适(即刚好满足最小配筋率)
○墙拉筋间距是否是分布筋间距的倍数
○底部加强层、框支墙的水平、竖向钢筋是否有加强。
○注意短柱(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的体积配箍率是否足够(rsv/1.2%),箍筋是否全高加密:
·与楼梯半平台梁交接的框架柱一般为短柱
·电梯井道范围内的框架柱由于与井道圈梁相连应为短柱
·与底层店面广告牌位置的梁交接的框架柱一般为短柱
·坡屋面起坡位置处的框架柱一般为短柱
○靠窗边的框架柱当净高与截面高度之比不大于4时,箍筋应全高加密(体积配箍率可小于1.2%)。
○约束边缘构件:轴压比/0.3时,应满足规范最小配箍率和最小配筋率的要求;轴压比<0.3时,仅配箍率可放松要求。
○整个结构中仅存在少量短肢剪力墙时,可不必满足全部满足高规 7.1.2条的要求,只要满足轴压比和配筋率就可。短肢剪力墙底部加强区全部纵向钢筋配筋率不宜小于1.2%,其他部位不宜小于1.0%。
○剪力墙构造边缘构件中的端柱应按框架柱的要求设计,注意满足最小配筋率的要求。
○是否提出沉降观测要求及布置观测点。
【基础平面】
○轴线与【平面模板图校对】同。
○逐个检查承台定位、编号、标高、桩长、持力层、桩型号和桩尖类型等
○吸水槽、集水井、集水沟是否与承台、地梁冲突,电梯底坑标高与承台面标高的关系
○建筑台阶、坡道等处对承台标高的影响
○承台有无出建筑红线,承台间桩距有没有小于3d(预制)或2.5d(钻孔,挖孔)情况
○柱子形心是否落在承台形心上,柱边离承台边是否过近(不宜小于150)
○注意抗浮引起的抗拔桩够否,抗浮措施是否合理。
○对照勘察报告,注意天然基础底能否落在持力层上,桩长是否合适(应对持力层深度变化分区段注明)。当设计选用了地质报告未推荐的持力层时,应要求勘察单位补充该层的承载力参数。
○建筑地面有高差的地方注意挡土要求
○地梁高度:有底板时约为L/8,无底板时约为L/15且≥400,地梁与承台会不会碰水管
○需验算单桩承载力,复合地基也应计算承载力
○受较大扭矩作用的承台应考虑按梁配筋
○防震缝处常设两道基础梁,遇单桩承台时,应采取措施避免出现基础梁与承台无法全截面连接的状况。
○斜基础梁的轴线一般应为柱中心点或轴线交点的连线。
○布桩时底层墙体、地下水池等荷载应考虑
○场地条件是否影响某种桩机的施工。设计桩位与暂时无法拆除的建筑或围墙的距离过近则无法满足体型较大的桩机正常施工;场地土较为软弱则无法满足配重较大的桩机正常施工;
○地梁高度/450时,应加腰筋,说明不能遗漏
○桩基动测和静载试验数量应符合规范要求
○两桩承台、条形承台的配筋率应满足rmin 的要求
○跨度较大的基础梁配筋推荐选用平法表示,梁底梁面通长筋至少3根,钢筋直径不小于18
【地下室】
○地下水计算按水土分算。水压力可考虑适当折减(0.8),但应提前与校审或审查人员沟通。
○底板水压力标准按恒载输入时,已考虑分项系数1.35,验算裂缝时应考虑弯矩标准值。
○顶板、底板等效静载可按活载输入,但应先除1.4,计算时不考虑活荷不利布置。
○应注意室内外覆土厚度不同时,顶板等效静载有可能不同。
○地下室车道入口顶板梁一般为反梁,画图时应注意。
○战时封堵的尺寸应先确定,以确定梁高。封堵两侧的柱边及顶板、底板梁边应平齐。
○顶板、底板各部分标高及风井、采光井位置应先明确(影响梁高及梁系布置)。
○人防口部选用的防护密闭门及悬板活门应先选定,这样门框墙尺寸才可确定。
○战时主要出入口的顶板等效静载应考虑(特别注意:车道顶板;室外出入口楼梯首层至二层楼梯踏步与休息平台)。
○主楼框架柱与室外顶板梁交接时,通常应将该框架柱断面加大,至少为500x500。
○人防荷载作用下,地下室顶板、侧墙均可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减小支座配筋,增大跨中配筋。
○一般情况下地下室人防梯恒载可取12.5,非人防梯恒载可取10.5
○梁支座弯矩调幅取 0.8可减少支座配筋,梁底配筋较多时第二排钢筋可不伸入支座,有利柱头砼浇捣。
○人防板计算按塑性理论,异形板无法按塑性理论计算可考虑折减系数,支座0.6,跨中0.8
○一般情况下顶板梁配筋宜考虑:
①非人防设计时室外顶板梁梁面筋按计算结果乘1.2~1.3采用,梁底筋按实际计算结果采用,基本可满足裂缝宽度的要求(室外顶板梁梁面、梁底裂缝宽度分别按0.2mm、0.3mm控制)。室内顶板梁配筋按实际计算结果采用。
②按人防设计时顶板梁配筋按实际计算结果采用(无裂缝挠度限制)。
○一般情况下底板梁配筋宜考虑:
①按水压力设计时,考虑到水压力在计算时已乘了分项系数 1.35,基础梁钢筋按计算结果采用,基本可满足裂缝宽度要求(基础梁梁底、梁面裂缝宽度分别按0.2mm、0.3mm控制)。
②按人防设计时基础梁钢筋按计算结果采用(无裂缝挠度限制)。
○顶板错层高度大于梁高时,梁应加腋以增强高差处传递水平力与弯距的能力,使实际情况与计算模型相符。
【承台大样与承台表】
○承台长宽高等尺寸是否与平面图一致
上一篇:一日二餐(一份详细的健身餐搭配,一日六餐,让你增肌不增脂)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