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尿的组词(这个语文老师不一般,从尿和话能否憋得住引经据典谈言行关系)
成熟,的话,憋不住尿的组词(这个语文老师不一般,从尿和话能否憋得住引经据典谈言行关系)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上课前早去了几分钟,教室里面乱哄哄的一片,人声鼎沸这样的词用这个情境中是很恰当的,更形象一点儿的是声音大到简直要把屋顶掀翻。
上课了,依然有一部分学生还因为惯性的原因,不能把嘴巴闭上,立刻安静下来。我灵机一动,没有说话,而是转身在黑板上写下了这样几组词。
尿 话
憋不住 憋得住
幼稚 不够成熟 成熟 衰老
刚写的时候,学生有一点儿惊讶,不知道我想说什么。写完之后,我将这三组词语连线,一边连线,一边给他们讲我曾经在网络上读过的一个段子。
有人很形象地说,人生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所谓幼稚,就是既憋不住尿,又憋不住话;所谓不够成熟,就是憋得住尿,但憋不住话;所谓成熟就是既憋得住尿,又憋得住话;而所谓衰老就是憋得住话,但憋不住尿。”
现在欢迎每位同学都对号入座一下,看看你处在人生的哪一个阶段?
毫无疑问,绝大多数同学都认定自己处在憋得住尿,但憋不住话的不够成熟的阶段。也有人一脸坏笑地指向某个同学,大声说他“既憋不住尿,也憋不住话”,引得其他同学哄笑起来。
到此处,有一部分学生已经领会我的用意,在婉转地批评他们某些人上课铃响了半天了,还安静不下来,还憋不住话。但我不想将批评停留在讲一个网络段子的层次上,段子只是开胃菜而已,我希望进一步将话题引向深入。
于是,我又接着说:“其实,在我们同学这个年龄,憋得住尿,憋不住话非常正常。天真、活泼、可爱用在你们这个年龄的身上,都是好词儿,但如果再过十年、二十年、三十年,还有人用天真、活泼、可爱来评价你,你还笑得出来吗?你还觉得那是在表扬你吗?”
这个问题无需回答,走向成熟不仅是个体的愿望,也是社会规范的需要。
但接着的问题来了,是不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自然而然就成熟了呢?显然不是。生理成熟可以如此,但心理成熟并不如此。一个人要想让心理成熟,让思想成熟,就要从小就要养成不断深入思考的习惯,然后才能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走向成熟。
憋得住尿这个事儿咱们抛开不谈,因为太简单了。我们专门谈谈“憋得住话”这个问题。为什么要“憋得住话”?我们一起来看看“子”对这件事儿是如何“曰”的。我很自然地把话题转换到对“话”的认识上来了,一边说一边在黑板上板书上这样两句话。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话”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成“言”。“巧言令色,鲜矣仁”这一章在《论语》中字样完全相同地重复了两遍,再加上“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这样的话,这是典型的“重要的话要重复三遍”。
那孔子为什么认为“巧言令色”,也就是花言巧语,装模作样的人“鲜矣仁”,很少有仁德,或者说缺少仁德呢?为什么“巧言、令色、足恭”,这样的人是可耻的呢?
有这样一句俗语,所谓“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巧言令色之人之所以巧言令色,他一定是有所求,有所图,缺乏最基本的做人的诚敬态度,没有诚敬,自然缺少仁德。
怎么样才能做到诚敬,成为一个有德君子呢?《千字文》中说,“信使可复,器欲难量”。所谓“信使可复”,就是要使得你说出的话能够得到复验,怎么样得到复验呢?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言要落实在行上”。
这就涉及到一个“言行关系”问题。这个问题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极为重要,因为日常生活中,没有人可以回避这个问题,我们会经常受到这个问题的困扰。接下来,我们一起看看孔子如何论述“言行关系”的问题。我接着在黑板上下了《论语》中的这样几句话。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中这几章谈论“言行关系”的内容,共同点是强调“言行一致”、“行胜于言”,所以要“敏行慎言”,要“先行后言”。那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孔子对此也有明确的解释。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子曰:“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
之所以要“言之不出”,要慎言,是因为说出来做不到,行动跟不上言语,也就是“躬之不逮”,那会让人觉得很羞耻。而且一个人如果大言不惭,喜欢吹牛,也就是“言之不怍”,要让他言语付之于行动,常常也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吹牛的话,想要落到实处,非但困难,简直是不可能。有谁会喜欢一个只知道吹牛,不知道干事儿的人呢?
讲完了《论语》中的话,我还给他们讲了几句《弟子规》中的话。
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
一件事情,如果觉得不合适,就不要轻易许下诺言,因为轻易许下诺言,可能到最后会进退维谷。有时候别人求我们帮忙做一件事,可能我们自己好面子或者对自身的能力估计不足,没有拒绝,随口就答应下来了,但到践行承诺时,就会发现吃上辣椒屙不下——两头难受。
像这样的关于言行关系的话语,其实不仅要记住,更要在生活中去体会。我自己有很多次轻易答应了别人一件事,结果进退维谷。做,能力不足,或者道义上觉得不合适;不做,又觉得违背了诺言,会被人认为言而无信。每每这个时候,我就对“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这句话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其实,我在给学生讲《弟子规》中的这句话时,还想到了《论语》中的一句话,这句话也令我受益匪浅,常常陷入深思。
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这就是涉及到言行关系更深层次的问题了。不但要思考能不能憋得住话,还要思考话要在什么时候说的问题。当讲不讲,当说不说,显然也不行。但一节课容量有限,不可能一下子把言行关系问题彻底讲透,不过以后还有很多机会,可以慢慢讲来,逐步深入。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呢。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