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皎怎么读((八年级下册复习专题))
母亲,绒花,选文皎怎么读((八年级下册复习专题))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农村大都五天一集,集市像块磁铁,把方圆十几里的人们聚拢在一起,自由买卖,享受属于乡村独有的喜悦。
13.选文第④段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14.结合选文内容,说说母亲是怎样的一个人。
15.选文结尾写道:“不知不觉年集已远离我们,百姓富足阔气了,年味却越来越淡。”诚然,以往过年是赶年集、放鞭炮、舞狮舞龙……如今新的过年方式已成为主流,网上购物、电话拜年、抢红包……传统的年味在慢慢淡去。有人说这是时代的进步,有人说这是一种退步,结合实际,说说你的看法。
综合性学习
16.学习了《社戏》后,同学们一致认为,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有责任把我们的传统戏曲发扬光大。为此,他们决定以“拯救戏曲”为主题,举行一次主题班会。
(1)【设计开场白】请你为本次班会设计一段开场白。(50~100字)
(2)【谈谈看法】班会上,同学们针对“中国传统戏曲如何摆脱困境,获得新生”这一问题展开讨论,请谈谈你的看法。
(3)【认识脸谱】在这次班会中,特以中国传统艺术——脸谱作为欣赏对象,请你写出下列脸谱代表的行当。
体验中考
17.(2018山东青岛中考)请从下面给出的四个语句中,选择合适的句子,将四副对联补充完整,使之符合节日和对联的特点。(只填序号)
①银花火树开元夜 ②避恶遍插茱萸枝 ③几处笙歌留朗月 ④角粽投江祭诗魂
(1)元宵节
上联:
下联:紫气丹光拥玉台
(2)端午节
上联:龙舟竞技怀屈子
下联:
(3)中秋节
上联:
下联:万家箫管乐中秋
(4)重阳节
上联:延年畅饮菊花酒
下联:
18.(2017江苏苏州中考)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用几个短语概括昆曲的特点(其中至少一个是主谓短语),含标点不超过40字。
昆曲,如一坛经年温醇的美酒,缓缓地在舞台流淌而出,道不尽的良辰美景,说不完的哀艳沧桑。载歌载舞如行云流水,典雅的词,婉转的曲,在丝竹声乐里,在亭台水榭上,在小桥流水间,舒徐缓行。遥想当年,一到中秋,苏州人便倾城而出,在虎丘曲会,“唱者千万,鼓吹百十处”。昆曲,又称昆剧、昆腔、昆山腔,元朝末期产生于苏州昆山一带。昆曲是戏曲中影响最大的剧种,京剧、川剧、越剧、晋剧、湘剧、赣剧、桂剧、闽剧、婺剧、滇剧等,都受到过昆曲艺术多方面的哺育和滋养。昆曲中的许多剧本,如《牡丹亭》《长生殿》《桃花扇》等,都是古代戏曲文学中的不朽之作。
参考答案
夯基达标
1.A 解析 B项,“皎”应读“jiǎo”。C项,“筋”应读“jīn”。D项,“相”应读“xiànɡ”。
2.B 解析 A项,“销”应为“消”。C项,“桨”应为“浆”。D项,“辟”应为“僻”。
3.(1)指出嫁的女儿回娘家看望父母。 (2)从旁鼓动人做某事。 (3)纠缠不清的事情;纠纷。
4.D 解析 运用关联词语时,要弄清分句之间的关系。如“然而”表转折关系,“因而”表因果关系,正确理解了前后句之间的关系,方能准确运用关联词语。
5.(1)动作描写 (2)心理描写 (3)语言描写
课内品读
6.解析 找出动词后分析这些动词表现了人物的什么特点。
参考答案 拔、点、磕、架。这些动词形象地描写出了少年们娴熟的驾船技术,表现出他们机灵能干、团结友爱的品格,也折射出他们去看戏时的愉快心情。
7.解析 本题考查对内容的概括能力。从选文内容看,主要写了看社戏前的见闻和感受。
参考答案 “我”去赵庄看社戏途中的见闻和感受。
8.“飞”。都写出了船行速度快的情形。
9.解析 本题考查对修辞手法及其作用的把握能力。首先从常用修辞手法中判断出画线句运用的修辞手法,然后结合内容分析修辞手法的作用。
参考答案 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行船时两岸青山向后退去的视觉感受,很好地烘托出“我”去看社戏时急切与兴奋的心情。
10.作者调动多种感觉来写景,如写豆麦和水草的清香是嗅觉描写,写月色朦胧在水气里、渔火等是视觉描写,写水气夹杂着清香扑面吹来是嗅觉和触觉描写,写宛转、悠扬的笛声是听觉描写。
课外拓展
11.解析 文章最后一段的总结是对这一问题的提示,抓住其中的关键词句——“年味却越来越淡”“记忆”“渴望”“仿佛回到”等可以准确而全面地归纳概括作者的情感。
参考答案 文章通过对“赶年集”的回忆,抒发了作者对少年时代在父母呵护下的过年生活的热爱与赞美、对赶年集的留恋与怀念、对与亲人团聚的渴望、对赶年集离我们越来越远的遗憾和惋惜。
12.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集市比作磁铁,生动形象地写出农村的集市对人们的吸引力之大,以及来赶集的人们的范围之广、数量之多,集市之热闹。字里行间传达出作者对赶年集的喜爱之情。
13.解析 “只见赶集的人很多……清晰而漫长”“人们摩肩接踵,熙熙攘攘,非常热闹”是作者对年集的场面描写,写出了热闹的年集场面;“甩年货、购年货的都着急,牲畜的叫声、车轮声、笑声、歌声此起彼伏”是作者耳中听到的年集中的各种声音。两者结合渲染了年集的热闹,更能体现人们兴奋的心情。
参考答案 这一段是对年集的场面描写。作者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对年集的场面进行了细致的描写,渲染了年集的热闹气氛,烘托了作者以及乡邻们高兴的心情,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年集的热闹,从而更能体会到作者对这种生活的热爱以及对这种生活已远离的遗憾与怀念。
14.(1)临行前,“母亲给我套了件又厚又沉的大棉袄”,还让父亲多给“我”五角钱,后来“我”赶集回来,虽然已经过了吃饭的时间,但她“从锅里给我端来预留着的热乎乎的饭,用力搓搓我被冻红的耳朵和手,还心疼地埋怨我回来晚了,饿坏了……”,说明这是一位关心孩子、爱护孩子的母亲。(2)从“我母亲不舍得花钱,从来不赶集,过年自己什么新东西也不添”,看出这是一位节俭、舍己为家人的母亲。(3)从“正在拽着针线纳过年棉鞋的母亲”,看出这是一位勤劳、善良、具有奉献精神的母亲。
15.解析 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只要有自己的观点,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 我认为如今的过年方式有的是进步,有的却是在退步。比如过年有的地区不再放鞭炮,我认为这是一种进步,因为人们逐渐认识到环境对于我们生存的重要性,而人为的破坏又是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鞭炮含有污染空气的成分,所以很多人提倡过年不放鞭炮,从改善人类居住的环境这一角度看,这种古老的过年方式的远去是一种进步。再说另一方面,“网上购物”等过年方式是一种退步。因为过年是人们在一年结束时的庆祝活动,需要大家聚到一起,彼此传达喜悦、问候等,如果少了这样的欢乐,只是为购物而购物,或只是为了拿到红包而抢红包,就失去了过年的意义。
16.(1)示例 同学们,中国的戏曲源远流长,有着鲜明的民族风格,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这次活动可以使我们更加了解中国戏曲,增强我们把中国戏曲艺术发扬光大的责任感。
(2)示例 戏曲艺术应该与时俱进。应考虑如何使古老的传统艺术跟上时代的步伐。
上一篇:饺子皮怎么做(饺子皮别一个个擀,一个矿泉水瓶就搞定,1秒3个,比机器还快)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