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马姓虎宝宝名字(马氏宗谱初修序,概括了马家的源缘,道出了马氏后人的心声)
凤山,马氏,族人马姓虎宝宝名字(马氏宗谱初修序,概括了马家的源缘,道出了马氏后人的心声)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宗谱家史,就是我们的传家之宝。当我们把这块大幕拉开,一代 代先祖奋力拼搏、生生不息的历史;一代代先祖为国尽忠、为家尽孝 的光辉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时,作为晚辈,那是多么的自豪与骄傲。 做为马家的后人,我们就应把马家的历史和每个人的经历告诉儿孙。 因为儿孙是马家的未来,总有一天,我等所有之荣耀与辉煌都将成为 历史,我们留给子孙最重要的不是财富而是思想。只有承前才能启后, 此乃初修宗谱之真谛。
从左到右,马孝泉、马二彦、马拴来
在修谱过程中,寻根问祖理清脉络乃修史之第一步。然我村马氏 家族既非名门,又非望族,民间传言无可稽考,州、府、县志不可能 将平民百姓迁徙定居一一记录在案。如之奈何?我们北凤山马氏家族在 马氏大家族中犹如参天大树中微小的一支,且一世以上与远祖折断, 谁能与我衔接?近几年来,经多方奔走联络,询访遗老,可以把我祖 由山西大槐树底村入井陉东迁以来概括为:
据 老 人 们 传 说 , 明 洪 武 年 间 ( 1 3 6 8 年 - 1 4 0 2 年 ), 即 距 今 六 百 年 前 , 北凤山村的老祖们,来自山西大同,属在城社九甲,其家族共 12 户 57 口人。,据现在东尖山的马氏族谱记载,始祖马旺,自明朝宣德年间由 北障城村迁到了东尖山 。
北凤山村ji天火场
马才,明朝正德二年(1506 年四月初八),本村施主马才为直隶真定府井 陉县大化乡天威郡在城社奉山村护国寺住持北丘牲通发心重修石佛碑捐款。老祖马才,出生在明朝弘治年间的后期,是目前为止北凤山村 马氏族人中的第一个有记载的人。
马厚奄,1654 年,清顺治十一年,在北西村的马公碑有记载为证, 这是本村马氏族人有记载的第二位。老祖马厚奄从正定来到井陉后, 先后由北障城迁到尖山 ,后迁到秀林的南横口村, 最后才定居到北凤山村。北凤山大部分马氏族人,是始祖的大儿子和 三儿子的后代。马厚奄的长子和三子以务农为生,留在了当地,支撑 家门;次子读书后,外出到保定府和京城等地为官。常言讲,伴君如 伴虎,为防止以后出事连累家里,长子提出从此和二弟断绝联系,以 防后患。
据老人讲,80 年代初,从山西来了两个上了年纪的马姓人说,他 们的祖上曾说过,他们那一支系,现在也有十几家,是从井陉县北凤 山村分出去的,他们是来认祖归宗的,细说下来的情况,也基本吻合。 可奈于事过多年,已经各自为系,生活也比较倨紧,距离较远,双方 决定还是不走动为宜。从北凤山走出去的有马厚言、马赤言、马峰、 马用章、横北的马五毛和马六毛;清泉的马四孩、马五孩和马峆蟆; 西村马氏族人也有是从北凤山搬去的。据他们有的后代讲,他们的老 人小时候,也到村东的马家坟烧纸祭祖。
乾隆年间(1750 年)左右,马氏一支迁往北凤山村定居, 父辈们在小时候在西村年年祭祖时,见过马公碑上的这个记载。据马 玉昌老人回忆,他奶奶曾经说过,他们那一支系,是直接从山西省洪 桐县马家台迁移过来的;村志上说是从大同迁来的,马公碑上的记载, 很可能就是指他们这一支系。他们的祖坟从清代乾隆年间开始,就在 本村南北角的矾土矿窑处,有四通清代的石碑,文革时期,族人为保 护它们,就将石碑移到自家门口,翻过来当石桌用,保护起来了;过 了几年,村里规划要在坟地处分地基盖民房,族人就将其坟迁至村东 南的马家坟地段了,前些年,族人们又商议将石碑运到坟上立了起来。
马家老坟六处之多,最大最老的坟茔是“东坟”,也叫马家坟, 在本村东南角的大沟岭上。这个坟地建立在明朝时期,听老人们说,这 是一个“倒葬坟”(就是一种棺材头的朝向和一般葬法相反的一种葬法, 在葬制上信奉“五音姓利”之说 而东坟这地方,正符合北宋阴阳堪舆 术中所要求的墓地条件。“五音姓利”就是把人的姓氏分成宫、商、角 (jué)、徵(zhǐ)、羽五音,再将五音分别与阴阳五行中的土、金、 木、火、水对应,这样即可在地理上找到与其姓氏相应的最佳埋葬方位与时辰)。
村东的马家坟葬满后,先祖们就购买了一处新坟地,也就是常说 的“北坟”,在现在的横涧乡横西村的西岭上,现在的张家井二工地东 边贾凤路口那一片儿,从前叫西村岒,建立在清朝后期。在五六十 年代,每逢清明节和十月一祭族日期,北凤山大部分姓马的,都是先 在东坟上烧了纸,才到北坟上烧。而且去的人很多,因为谁去上坟烧 纸,还能领上个白面馍馍,在哪个年代,那可是最大的奖赏了。最后 再各到各家的坟地里去烧纸祭奠。
那时候每逢家里有人去世,出殡的队伍不仅人多,而且还要经过 白彪和张家井两个村庄,这两个村有的村民对出殡队伍路过他们的村 庄意见很大。鉴于这种情况,我们这一支就从马慎言去世后,直接在 北凤山村西购买了坟地,那时在坟地周围栽满了槐树,所以又称 槐树坟。由于马慎言名望大,所以没有从北坟引上辈的牌位,自立了 坟莹,坟地至今还用着;后来本家的其它门户,也陆陆续续也把坟地 迁了回来,村西西岭上有一马润小那一代起的旧坟,还有涧北和淹水 沟的老坟,都已经不往下用了。张家井由旧村迁移到新村时,让迁移 北坟,由于坟头太多,当时的老一辈们,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形成统 一的意见,由当地人给随意迁走安置了,至余安置到什么地方,后人 不得而知。
从 1506 年四月初八记载的修碑捐款的施主马才,1654 年马公碑 和神主牌位上记载的马厚奄,就冲这我村马家有记载的 500 多年的历 史中,体现了马氏家族勇于拚搏、生生不息的自强精神。
据老人回忆传说,当时老祖马后奄的后代来到北凤山村时,先是购买了 本村人家的一处旧院,经过多年发展,共购置了 36 顷地,也就是 360 亩。家业壮大后,后辈们分别在马家台儿前后街道盖起了三处切位和 三处楼院。前街马拴柱、三孩、四孩家是切位,志科家是楼院;后街 小北院的楼院是玉全、二夸家;小南院的楼院是马慎言家的。
二十多 年前,本族老人马孝泉、马拴来、马宝柱等等前辈们带头追忆撰写马 氏宗谱,并绘制了北凤山村的在城社九甲马姓宗谱图;在七年前,我 也曾看到过马二彦爷爷和马辉文叔等撰写的他们那一支系的【小北院】 家谱,以及全村包括男女老少的家谱草图,可惜现在找不到了。
今年清明祭祖过后,热心家族事宜的十二代族人马惠亭叔,提出让我做一下我们这一股的家谱,同时建议我到拴来伯伯家看一下前辈们做的家 谱。我去了,当家的兄弟媳妇热心地拿出家谱来,我一看,在长一米半,宽一米的一张厚纸上,密密麻麻的写满了本村所有马氏族人的名 字。我完全被前辈们宽厚的胸怀震惊了,当时我就暗下决心,我也要做全村马氏族人的家谱,以此来圆了前辈们的梦想。正是因为我有此缘分,才有了今天撰写全村马氏族谱的行动和初步取得的成果。并在 我这股家族微信群的基础上,经和管理员商议,扩大为全村的马氏微信群。有了这个便利条件,谱书完成的进程会更快更好。
上一篇:马桶冲水底座往外漏水(马桶底部漏水,异味很严重?维修师傅教你一招,彻底解决问题)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