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米姓男孩名字大全(“亚洲飞人”苏炳添,他到底有多牛?)
自己的,赛道,他的米姓男孩名字大全(“亚洲飞人”苏炳添,他到底有多牛?)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近日,亚洲飞人、暨南大学体育学院教授苏炳添推动设立的“983高水平运动员培养基金”收到社会捐赠1000万元的新闻引起了热议。
此前的东京奥运会上,苏炳添凭借9秒83的好成绩,成为历史上首位闯入奥运会男子百米决赛的中国人。
他不仅刷新了亚洲纪录,也超越了同赛道的黑人运动员。
冲过终点线的苏炳添,跪在跑道上紧握双拳,红色的中国队服包裹着他健壮的肌肉,全部力量释放在震天怒吼中。
深深刻进了中国体育史的,除了这幅画面,还有“苏神”的名字。
人民日报评论:“苏炳添一次次逆天改命,跑赢了时间。这是中国骄傲,也是亚洲荣耀。”
尽管今年的世锦赛首秀,他的成绩不尽如人意,但他早已是国人心中的“无冕之王”。
他是赛道上的短跑冠军,爱情路上的长跑健将,体验无限可能性的探索者。
苏炳添也曾在人生的节奏里迷失过,失望过,但最终依然在摸索中重建节奏,以0.01s的进步,一直向前。
田径场上的“神”
苏炳添出生在广东中山一个普通家庭,从小活泼好动,小时候的苏炳添喜欢在泥巴地里乱跑,喜欢在跑步中寻找飞的感觉。
初中时,他是体育课的活跃分子,但学习成绩一般,为了逃避补课,他主动申请加入校田径队。
在古镇的田径队,他第一次测试百米就跑出11秒7的好成绩,连体育老师都以为是记错了时间,自此他开始练习短跑。
起初的训练没人督促,也没人鼓励,他依然每天放学都会坚持练。
“体育特长的孩子一般调皮好动,常常一兴奋就忘记做热身,可苏炳添会默默做好所有准备活动。”
她的启蒙教练对他的沉稳劲印象深刻。
17岁时,苏炳添终于有机会广东省田径队,接受更专业的训练。
可是成绩提升却不是那样容易。
有段时间他的成绩很糟糕,信心降到谷底,他开始质疑自己的选择,甚至想回去读书。教练袁国强鼓励他再坚持一 下。
其实,很长一段时间,苏炳添都不被看好。
有人说,他个子太矮,没有发展空间,也有人说,10s是黄种人的极限,根本不可能打破。
2009年苏炳添加入国家队。
2013年莫斯科世锦赛半决赛,求胜心切的苏炳添因为抢跑意外被罚下场。
他常常看着那张失败时的照片,提醒自己:绝不能再错,一定要赢回来。
第二年,苏炳添做出了一个极其冒险的决定,从转换起跑为左脚开始,完全改变自己的技术动作和奔跑节奏。
这个决定对他而言真可谓破釜沉舟,因为这意味着要改变接近10年的肌肉记忆。
勇敢是你还未开始就知道自己可能会输,可你依然要去做,而且无论如何都要把它坚持到底。
他一遍遍地蹬踏起跑器,压低身体向前,起身,冲出跑道……这样枯燥反复的练习,就是憋着一口气:打破黄种人的极限。
苏炳添明白,先要接受自己普通,然后拼尽全力与众不同。
2018年春寒料峭之时,他3次跑进10秒,创造了新的亚洲纪录9.91秒。
这年,博尔特在采访中说:“起跑的时候他就在我旁边,我觉得他好像飞起来了,我有点不知所措。”
熬得住无人问津的寂寞,才配拥有万人瞩目的光环。
2021年东京奥运会上,32岁的他终于迎来赛道上的巅峰时刻。
这位奥运百米赛道的中国人,以矫健的步伐,箭一般的速度冲过终点线,这一夜,他“苏神”的绰号响彻了全中国。
曾经,层层叠叠的疼痛,都变成赛时一骑绝尘的力量;那些无人喝彩的幽暗,都化为日后成功的光芒。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打破亚洲人的身体和心理极限,苏炳添做到了。
每一个人都有可能在追寻目标的过程中迷茫困惑,只有敢于打破节奏的人,才能拥有不断向前的动力。
在变化中进步的人,才能赢得了生活
和短跑赛道的百米冲刺一样,苏炳添的爱情长跑也是充满了挑战。
“学霸班花”林艳芳聪慧漂亮,让苏炳添一见钟情。
因为训练的原因,从学生时代异地恋到如今结婚生子,两人总是聚少离多。
他们沟通最多的方式就是每天写日记 ,见面时聊不够的话题,就写在日记里。
下一次见面时互相交换日记,见字如面的亲切感时而让人兴奋,时而让人慌乱。
两人的日记本写了满满的一大摞,表达爱,也变成了一种习惯。
为了坐大巴车见苏炳添一面,林艳芳经常要凌晨四五点起床出发。
凌晨5点天都是黑的,路灯也没有,外面一片黑乎乎的。
但在艳芳心中,苏炳添是那颗最亮的星,有了他一切都亮了。
苏炳添进入国家队后,训练基地在国外,见面是不可能了,两人更是只能靠打电话保持沟通,这个习惯一坚持就是十几年。
林艳芳怀孕最难熬的十个月,和苏炳添见面的时间总共不到一星期,其中有几天还是挺着肚子在赛场陪丈夫训练。
2017年,他本打算拿到全运会金牌,就结束运动生涯,没想到,因为状态不佳,他错失了金牌,退役计划再次搁浅。
妻子明白他的不甘,立即取消蜜月,“逼”苏炳添重回训练场。
也就是在这一年,苏炳添幸运地到兰迪·亨延顿教练,并开始了新的“科学训练”。
儿子出生时,苏炳添正在瑞士返京的飞机上,难怪媒体调侃说:“全世界都知道他当爸爸了,只有他自己不知道。”
在访谈节目中,苏炳添提到妻子,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她不仅打理好我的生活,而且每次比赛之前都会鼓励我,她比我还了解自己的状态。”
为了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苏炳添在生活上极其自律。
妻子也和他一样,在生活节奏上共同进退。
表哥说:“每次家庭聚会,大家都吃吃喝喝,但是炳添从来不乱吃东西。”
所以妻子的微博里总有学做饭的内容,等待丈夫归来团聚。
有时,林艳芳还会把美食照片发给远在异地的丈夫,让他隔空感受家的温馨。
爱不是山盟海誓,而是烟火人间的温暖。
每次赢得奖牌,苏炳添第一个感谢的总是妻子,如今,他们的每条微博都互相艾特分享自己的近况。
硬汉子也有柔情。
在外界看来坚不可摧的苏炳添,其实也有自己的软肋。
他曾用最快的速度在赛场拼搏,也曾暗暗发誓:用最慢的速度陪爱人走完一生。
有了爱人的支持,一起追梦,苏炳添不再孤单。
回望初心,他无怨无悔,在选定的跑道上不懈地奔跑。
生活中,意外和变化常在,只有拥抱变化,在变化中进步的人,才能赢得了生活。
人生从来没有固定标签
除了短跑运动员之外,苏炳添的另外两个身份,不在赛道上,但都和赛道有关。
一个是暨南大学体育学院副教授,另一个是北京体育大学2019级博士研究生。
喜欢读书、爱动脑子,是周围人对苏炳添的评价。
他的聪明劲儿发挥在“科研”当中恰到好处。在深圳大运中心备战东京奥运会期间,他充分发挥刻苦钻研精神,完成了自己的博士论文。
上一篇:猕猴桃可以美白皮肤吗(一到夏天就容易晒黑?多吃这4种水果吧,效果堪比防晒霜)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