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侯姓男宝宝起名(何桥78个村名字故事,快看看你们村镇是怎么来得吧!)
行政村,自然村,庄里侯姓男宝宝起名(何桥78个村名字故事,快看看你们村镇是怎么来得吧!)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有地须有名,名因地生,地由名而指代。
村名就像人的名字一样,总有起名的缘由。
铜山22个乡镇、街道,
熟悉的地名村名,那些鲜活的人物事件,
让我们产生莫名的亲近感、认同感和自豪感,
从今天开始铜山发布是沿着村庄的源头,
村名的由来,遗留的古迹,口口相传的故事,
铺陈叙事,娓娓道来,
向大家展现一部简明的乡村史,
一张精美的导游图,一幅自然蕴藉的乡村画卷,
一缕回味悠长的美丽乡愁
今天大铜带大家走进何桥镇
何桥镇
位于苏皖两省以及铜、丰、萧、沛四县交界处,南邻安徽萧县,西接丰县范楼,北靠沛县敬安镇,距徐州市区35公里,总面积72平方公里。徐丰公路南线横跨镇区,交通便利。
何桥铜山农业大镇之一,全镇经济以种植小麦、玉米、设施蔬菜为主。生态优良,特产富饶;食用菌、富士苹果、皇冠梨、西瓜、大蒜等品牌名声远扬;何桥全羊宴名杨徐西。
镇政府驻地何桥自然村。下辖何桥、双楼、金安、袁寨、宗庄、庄里寨、付村、土楼、叶庄、苗庄、肖庄、张集、马行、段庄、赵台15个行政村,78个自然村。
何桥行政村
下辖何桥、曹楼、包楼、岗叉楼、新庄、马路口等6个自然村。2002年由原何桥、曹楼和岗叉楼3个行政村合并而成。
曹楼:清代,曹姓人家由山西太原迁来此地定居后盖有楼房,得名曹楼。土特产:曹楼西瓜驰名乡里。
包楼:清代时期,包姓人逃荒到此,后盖有二层小楼,得名包楼。
岗叉楼:明代,由山西太原迁来的周姓人家在此盖一叉型楼,故取名钢叉楼,后演变为岗叉楼。
新庄:清咸丰年间,从后矬楼迁来几户人家定居于此,取名新庄。
马路口:清初,古黄河的水旱码头通往古镇敬安后取名马路口。
何桥:明末清初,有何姓人由山西迁来安居于小河的石桥处,因此起名何桥。何桥有美食何桥全羊宴。
双楼行政村
下辖双楼、后郝庄、前郝庄、小楼子、蒋楼、二新庄、四楼、赵庄、蒋庄、季楼、许楼11个自然村。2002年,由原双楼、四楼两个行政村合并而成,位于何桥镇北2公里。
双楼:清代,由山西迁来李姓人家在此定居,富裕后盖楼房两座,故取名李双楼。
后郝庄:清代,郝姓人家从外地迁来,分居两处,前后相距200多米,本村在后,取名后郝庄。
前郝庄:清代,郝姓人家从外地迁来,分居两处前后相距200多米,本村在前,取名前郝庄。
小楼子:明末清初为大户李元太的寄庄子,庄内盖有小楼一座,因此得名小楼子。
蒋楼:解放前,有蒋姓人家搬到此处居住,周边村庄,叫楼的村庄居多,故也取名蒋楼。
二辛庄:清代时期,李姓迁来此处建村,因庄东南有大新庄,故取名二新庄。
四楼:明朝时期,该村有大户盖有楼房四座,故取名四座楼,现名四楼子。
赵庄:清代,赵姓从外地迁此定居,取名赵庄。
蒋庄:清代,蒋姓迁此定居,取名蒋庄。
季楼:清代为李姓寄庄子,庄中盖有小楼一座,故取名寄楼,现称季楼。
许楼:清代,许姓迁来定居并盖楼,故取名许楼。
金安行政村
下辖金安、前香铺、李楼、常庄、大新庄、洛天庄、夏口、后香铺8个自然村。2002年由原金安、大辛庄两个行政村合并而成,位于何桥镇东3公里处。
金安:据传清代文人金圣叹获罪逃此,搭一草庵隐居,后发展成村庄,取名金安。
常庄:清初,相传此庄人居住分散,东西居住较长,因名长庄,后“长”演变为姓氏“常”。
李楼:清代李姓人家从山西迁来定居,相传李姓人多,盖了九十九座楼,故叫李楼。
前香铺:清代,魏姓在此建庄设铺做香,故称香铺,后发展成前后两庄,此庄为前香铺。
大新庄:清代,敬安西南的新安集一老头有四个儿子,其大儿子在此安庄,取名大新庄。
洛天庄:明末,该庄原名南楼,后财主李洛天有钱有势,遂改村名为洛天庄。
后香铺:清代魏姓在此建庄设铺,以做香为生,名为香铺。后发展成前后两村,此庄在后,故称后香铺。
夏口:传说周朝太子的奶妈姓夏,居此庄,此处河岸有停船处,称夏口。
袁寨行政村
下辖袁寨、汪阁、单楼、卢楼4个自然村。2002年由原袁寨行政村、卢楼行政村合并而成,位于何桥镇西2.5公里处。
袁寨:清初,曾任山西太原总兵袁彪,在家乡建村筑寨,称为袁寨。
汪阁:清初,汪姓人在此盖有楼阁,取名汪阁。
丹楼子:清初邓姓在此建村盖楼,原取名“邓单楼”,现俗称“丹楼”。
芦楼:唐朝卢明月、卢明星于此建楼,故名卢楼。后卢误称为芦。
宗庄行政村
下辖宗庄、总府楼、王楼、鹿楼4个自然村。位于何桥镇东南,距镇区5公里。
宗庄:清朝时黄集大户宗家来此安庄,故称宗庄,
总府楼:相传,清朝两广总督为了治理黄河,来到此地建设了一个指挥部,指挥部有两层楼高,占地几百亩。两广总督在治理黄河期间为当地百姓做了很多好事,修路、建桥、减免苛捐杂税,赢得当地百姓的赞许。在黄河治理结束后总督离开,当地很多百姓入住指挥部,后来聚集的人越来越多,就形成了一个村落,指挥部为两层楼,形式似总督府,此后得名总府楼。
王楼:清朝时刘姓在此建村,后刘姓迁走王姓迁来,改称王楼。
鹿楼:相传,明朝鹿姓人家从外地迁来定居,取名鹿楼。后鹿姓迁走,其他姓氏迁来此地,仍用原名。村中原来有庙,每年3月28日有庙会,后废。
庄里寨行政村
下辖庄里寨、小庄、后孟、单庄、李集5个自然村。位于何桥镇东南,距镇区4.5公里。
庄里寨:清朝道光年间,庄里寨称为窑台子。当时村里有一寺庙,方丈名叫吕北条,每年正月十五庙会,方圆几十里地的百姓来此烧香拜佛,并由此形成集市,取名“吕北条”集。那时无人偷盗,夜不闭户、路不拾遗。据说:有卖粮食的卖不出就在原地划个圈,粮食放在圈内,第二天再回来卖,粮食分毫不少。
咸丰初,黄河发大水,寺庙被水冲塌,寺内钟也被冲走,水退后,寺庙选址重建,吕北条看这里位置好、地势高,便将寺庙建在这里,在搭钟的地方又立个石碑,起名“乐庆寨”。
光绪年间,社会混乱,当地大马子(土匪)结伙成群抢劫财物,闹得民不聊生,为了保家护园,寨里的人冬闲时即全民挖月河,筑土墙围子,并四角建炮楼,东西两头有寨门,寨门白天开,晚上关,晚上有乡丁巡逻、专人打更。至此,寨内百姓安乐太平、早集买卖兴隆,于是寨名由“乐天寨”改名为“庄里寨”。平常小集,逢三、六、九大会,吸引了周边几十里的商户、百姓前来赶会。
上一篇:男生美白脸部的护肤品(十大美白洗面奶排行榜哪款好?男士控油洗面奶排行榜十强推荐)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