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如何做一个好教师(鲍传友:做研究是教师最好的工作状态)
教师,北京师范大学,学校如何做一个好教师(鲍传友:做研究是教师最好的工作状态)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从事教育研究不仅是教师认识、分析和解决复杂教育问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而且是改变教师专业生活方式,实现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路径。“做研究型教师”已经成为广大中小学教师追求的目标。《做研究型教师》从“教师即研究者”“行动研究:教师研究的基本定位”“问题:研究的缘起”“文献:研究的基础“方法:研究科学化的保障”“做好研究设计:让研究规范开展”“学会表达研究成果:走向理论自觉”七个方面介绍了教师如何做研究,以丰富鲜活的案例、生动平实的语言,阐述了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研究的特征和价值,展现了研究的过程、方法、技术和工具。
作者简介
鲍传友 教授
鲍传友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教育管理与政策、区域教育规划、学校文化与特色建设、教育领导力研究。曾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院长、北京师范大学校长培训学院常务副院长、教育部小学校长培训中心副主任。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管理改革指导专委会委员,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政策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先后主持10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重点课题,20多项区域和学校合作项目,出版著作10余部,发表文章百余篇,获“第四届明远教育奖”。
写给教师的话:做研究是教师最好的工作状态
20世纪90年代,我差不多都是在老家的一所乡村中学度过的,学校除了几间教室,只有一间破旧的办公室,办公室里仅有几份上面指定要求订阅的报纸,想找一本小说看看都非常困难,更不要提专业学习了。大部分教师基本上靠一本教科书和一本教学参考书就度过了整个教学生涯,今天人人诟病的、泛滥的习题集在那个时代对于老师们来说都异常珍贵,成为唯一能够给教学带来一点生机的东西。我当时在初中教三个班的英语,同样的课要在一个上午连上三节,疲惫不堪,以至于现在听到“韩梅梅”都有一种不自在的感觉。“话说三遍淡如水”,我是真正体验到了那种无聊和痛苦。每到第三节课,四十五分钟往往成了一种煎熬,我经常站在讲台上不知所云,有时候甚至感觉舌头不听使唤,以至于有些语无伦次了。所以,那个时候早上第一节上课的学生算是比较幸运的,而上第三节课的学生就没那么幸运了,他们感受到的不是学习英语的乐趣,而是教师的疲惫和有气无力。我深知这对这些学生不公平,多次请求学校让我只带两个班的课,但在那个英语教师非常稀缺的年代,这样的愿望基本不可能实现。后来,为了解决“话说三遍”的问题,我自己想了个办法,到第三节课的时候,我索性把教科书放到一边,自己研究英语教学要求,编写教学材料,课堂上只讲我自己编的内容,而教科书上的内容留给学生自己学习,这样一下子我又有精神了,课堂也有了生气。更让我感到意外的是,这个班期末测试的成绩竟然高出另外两个班很多,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教学改革的神奇功效,也感受到了从来没有过的职业快乐。也就是从那时开始,我对教育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随着研究的深入,我已经不再满足于英语教学,开始不断涉猎大量关于学生发展和学习的理论,读了很多教育教学方面的名著,我也因此从中学英语教师转型为高校的专业教育研究工作者。
进入高校以后,我仍然喜欢与一线教师打交道,喜欢去课堂听课,喜欢参加学校和教研组的各种研讨,深切地感受到了蕴藏在教育实践中的无穷智慧。但同时也感受到在日益复杂和富有挑战的教学工作中,很多教师无所适从,消极倦怠,那种无力和无助感始终萦绕在我的脑海中。于是,我结合自己过去的工作经验,于2009年写了一本《做研究型教师》,希望把那些年在中学工作时的思考、做研究所产生的经验和快乐分享给更多的一线教育同仁,也希望告诉那些身处焦虑和倦怠中的教师,只有通过研究才能走出困境,才能最终体验到教师职业的幸福感,正如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言:“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致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实际上,这个道理已经被实践中涌现出来的一大批名师和教学能手所验证,无论是哪个学科、哪个学段,他们的共性都是乐此不疲地进行教学研究,把工作和研究很好地结合在一起,走出困惑,走上前台。
这本书出版十几年来受到广大一线教师的欢迎,在不少地方和学校成为教师专业学习和培训的指定用书,我倍感欣慰,也深受鼓舞。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科学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各种教育新理论、新政策、新方法、新技术层出不穷,令人目不暇接。可以说,从来没有哪个时代比今天教育变革的速度更快。“双减”政策提出了“减负提质”的要求,而《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的发布,更是明确了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评价等改革的方向。立德树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注重综合素质、推进深度学习等,正成为当下教育教学改革的主题。这对教师的角色和专业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也给广大教师提出了很多新的研究任务和研究课题,需要我们用更科学的方法和工具来开展研究,从而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更有效率,也带给教师们更多的快乐和成就感。所以,本书修订的重点集中在问题、文献和方法三个方面,特别是在研究方法和研究工具方面增加的内容比较多。我经常把这三个方面称为研究的三要素,因为只有解决了这三个方面的问题,才能真正体现研究的功能和价值。
这些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不搞科研的学校、不做研究的教师已经很少了。我参加过很多次校长和教师的课题研讨,也指导过不少校长和教师做研究,总体感受是真正有价值的研究凤毛麟角,结果是课题和项目做了很多,教学和学生问题却未见减少,原因主要还是没有掌握做研究的基本规范,缺少指导,研究走过场,形式主义,不深入,不严谨;有不少研究连基本的调研都没有,也不知道要研究什么问题,就开始长篇大论,东拼西凑,什么问题也没有解决。这样的研究对教育实践来说不仅没有益处,反而会形成粗制滥造的风气,徒然浪费教师们宝贵的教学时间、精力和资源。希望此次修订能够让教师们更加重视研究的基本规范,把教学当成一项科学的工作,用证据来代替感受和经验,对日常教育现象和问题做出更准确的判断,做到精准施策,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断展现教学的精彩和魅力。
希望本书能够给一线教师做研究提供一些参考,使研究做起来更加容易,更加快乐。
本文节选自《做研究型教师(第2版)》一书,教育科学出版社2022年7月出版。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呢。
上一篇:个税反推税前工资公式(劳务报酬所得的个税计算方法是什么)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