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邓姓男孩名字大全(鳌湖)
启明,宗祠,学校邓姓男孩名字大全(鳌湖)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鳌湖村是龙华一座有着近三百年历史的客家村落,在深圳的城市版图中,它只是一个平凡的城际边缘村,位于深莞接壤处。经过多年来的对文化艺术的重新定位,现如今的鳌湖村已经从一个古朴老村华丽转身成为艺术气息浓郁的艺术先锋基地。
村名由来鳌湖村,现多称为牛湖村。鳌湖老村因湖而得名。“鳌”在客家人眼中指“天上的龟”,而“鳌湖”则代表“神仙居住的地方”。因“鳌”“牛”方言同音,1949年后,当地人将鳌湖村写成“牛湖村”。
清康熙《新安县志》地理志“七都”村落中载名为“鳌湖村”,清雍正三年观澜建的大布巷庙(乾隆年间重修改建为观澜古寺),鳌湖村人曾捐资修庙。
清朝年代,属东莞县鳌湖乡。民国时期,属东莞县鳌湖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起初属东莞县。1950 年,土改后属宝安县观澜乡1958 年,与君子布村合并为牛湖大队,属宝安县红色公社。1984年改牛湖乡。2015 年,属龙华新区观澜办事处牛湖社区至今。
现村于 1998 年在原地重建。改革开放经济生活好起来,建成新的牛湖老围,仍称为牛湖老村。
鳌湖村位于山区丘陵谷地,中有田段可耕土地。主要山岭有求雨岭山,海拔最高 100 米。主要河流有牛湖河,在村东面。
姓氏溯源鳌湖村是个多姓村,最早落居邓、李、魏,随后还有张、罗、巫、陈,后来陈姓落居,因人多而迟来,又建村庄叫鳌湖新围,而取名最早落居为鳌湖老围。
第一大姓氏为邓姓。1704 年从河南迁移至江西南丰,约 1705 年从江西南丰迁移至本地。
第二大姓为李姓,1706 年从河南迁移至广东省梅州,1706 年从梅州迁移至本地。
第三大姓为魏姓,1706 年从河南迁移至广东省五华,1708 年从五华长乐迁移至本地。
第四大姓为曾姓,700 年前从江西南丰迁移至广东省五华、兴宁,1800 年从五华、兴宁迁移至本地。
2015 年末,户籍人口 600 人,基中男性 310 人,女性 290 人;80 岁以上 31 人,最年长者年龄 94 岁,为女性;实际在村人口 600 人,非户籍外来人口约 7000 人。
祖籍本村的香港同胞有约 300 人;华人华侨 290 人,主要分布国家或地区:马来西亚等南洋地区、加拿大、欧洲、美洲。
世居民系为客家民系,本地通用方言为客家方言。
老村新生和深圳其他传统村落相似,鳌湖在近代开始进入全球化进程,村民通过南洋交通,往东南亚、美洲等地经商往来,同时也将财富和现代文明带回故乡。时至深圳特区建立,村民 " 洗脚上田 "" 种房出租 ",处于深莞交界的鳌湖老村也成为厂房包围的城中村。
由于地理位置相对偏僻、房租便宜,废品收购站、垃圾场、黑作坊接踵而来,不但影响了整个片区的人居环境,也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2006年,原住民邓春儒返乡,老村的破败及外来加工厂“入侵”造成的破坏让他很是心痛,出于保护古围屋的目的,邓春儒暗自下定决心:要通过文化积淀来保护这座村落。
2006年,邓春儒和朋友将村子里废弃的启明学校租了下来,改成了工作室,成为住进老村的第一个艺术家,为村里的孩子免费授课,课程内容包括雕塑、写作、音乐等。
与此同时,邓春儒开始以参观客家老建筑的名义频繁邀约圈内好友来村里做客,“推销”老宅给他们做工作室。几百元的月租就能换来三间大瓦房和一个可以实现很多用途的院子,再加上对邓春儒的信任,大家纷纷将工作室迁入此地。
随后,来自OTC、深圳雕塑院、香港等地的艺术家自发地聚集在一起构成一个艺术村落,并把这里取名鳌湖艺术村。
现在居住在鳌湖艺术村的中外艺术家已经超过70位,同时在艺术家们的装点下,老村的一栋栋民居化身成为各具特色的工作室,艺术生态多样性也使鳌湖老村从一个平凡的城际边缘村,正在逐步成为深圳文化艺术领域内的新生力量。
古建遗存传统民居
鳌湖村传统民居为客家民居,现存 80 座。代表性民居有牛湖老村客家围屋,建于 300 年前,占地面积 3000 平方米,建筑是客家民居特色,县区级文物,保存现状良好,有人居住。
宗祠
鳌湖村现存宗祠有 7 座。
邓氏宗祠,始建于清朝年间,占地面积 120 平方米,客家宗祠特色,保存完好,仍作宗祠使用。
魏氏宗祠,始建于清朝年间,占地面积 120 平方米,客家宗祠特色,保存完好,仍作宗祠使用。
此外还有陈氏宗祠、巫氏宗祠、李氏宗祠、罗氏宗祠、张氏宗祠现存于世。
焕廷家塾
焕廷家塾,始建于 1921 年,位于老围的东北面,为魏氏族人所建,家塾大门两侧上联书“焕新国运”、下联是“延献家修”,充分现实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学风及人生目标。焕廷家塾建筑面积1147平方米,整座建筑雕梁画栋,古香古色,具有很高的历史和研究价值。
启明学校
启明学校旧址始建于民国时期,由鳌湖老村华侨捐建而成,现有主体建筑包括主楼、配楼、碉楼三部分,另有内庭花园等。教学楼是一座四五层高的碉楼建筑,在村子的一片平房之中显得格外宏大。
学校最初由上下两层共五间瓦房外加一座碉楼组成,上世纪七十年代,华侨们又在旧有建筑旁边捐赠了与原有校舍体量相当的新校舍,至此,校舍总建筑面积接近一千平方米。
启明学校不大,从学前班到六年级,各开设一个班,承载了牛湖老村、一村、二村和大水田等村落孩童的小学教育。
1985年启明学校的师生合影
在90年代的时期,整个深圳开始经历大张旗鼓的建设,启明学校周边的村落有了建设更加完备的校舍;于是,启明学校因其相比之下落后的校园功能,生源日渐减少,最终彻底被新校园取代,
在1994年启明学校停止办学,学生并入广培学校,自此启明学校便闲置下来了。
启明学校闲置了近二十年后,以略加修缮的面貌重新示人是在2007年,由深圳的艺术家改造成为一个艺术创作的工作环境,为一些渴望探索的艺术工作者提供分享与交流的机会。
2018年4月,观澜街道开启启明学校旧址修缮项目。经过4个多月的紧张施工,顺利完工,修葺一新的启明学校旧址将作为鳌湖艺术村的一部分对外开放。如今,修缮后的启明学校旧址与鳌湖艺术村以及周边古建筑群融为一体。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呢。
上一篇:登录微信的方法(怎么在电脑上登录多个微信,教你三种方法,小白也能操作)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