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初中数学新课标学习心得(新课标学习感悟:变通新思路,树立学科观)
语文,教师,学生初中数学新课标学习心得(新课标学习感悟:变通新思路,树立学科观)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今年,新课标落地,为了能准确理解和把握新修订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新要求、新变化,把课程目标和要求落实到课堂教学中,近日,我参加了为期三天的学习,真是大开眼界、受益匪浅。
县教育局邀请到的都是省级或者省级以上的专家,所以解读《新课标》更透彻。
总体感觉说,语文新《课程标准》总目标最突出的特点是:对语文知识、能力、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要素加以融会整合,系统地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课程目标,并贯穿于“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五方面。总目标内在地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语文课程价值取向。
面对课程改革,一线语文教师该何去何从,我做了以下5点思考:
1、教师要树立新课程理念
方法要行,理念先行。纵观20多年来语文课程改革,其中语文课程目标理念的演变,经历了“突出语文知识”,到“语文知识与能力并重”,再到“突出多维语文素养”的轨迹。
2022年的新《课程标准》,更是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确立为语文课程目标的基本理念,这是一个跨越式的新高度,第一次系统地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课程目标,并使之具体、综合地体现在课程总目标以及必修与选修课程目标的结构之中,构建起多维的、立体的新语文课程目标体系。
大开眼界之后,我认为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首先要做到树立新课程理念,才能促进课程改革进一步实施。
2、教师要树立新的教材观
古人说过“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好文章”,今人则说“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在语文学习上,我们要进一步提倡“大语文观”,不仅有权编制、加工教科书,而且要积极整合、拓展,总之树立新的教材观。
课程改革中提出课程,令我们大开眼界。所谓教材,不仅仅指一本语文书,而是教授行为中利用的一切素材,除了最标准的教科书,还有形形色色的图书教材、视听教材、电子教材等。
教材由国家、地方、学校三级共同开发管理,这等于给予我们广大教师编教材的空间,要是我们能变“教教材”为“用教材”,那么无疑对于语文教学又寻找到一条新路子。
教材不止是教材,教师只有树立教材为学生服务的观点,才能成为为学生与他人、生活、社会、自然等的桥梁和纽带,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3、教师要树立师生“交往”新方式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学的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发生交往。
语文也是一门充满感受和体验的学科,只有学生心灵为墨韵书香所浸染,与作品产生共鸣,用整体感知代替对文章的肢解,将语文知识予以积累、消化,内化为自己的学识,才能真正提高语文素养。
那么这就需要教师打破常规育人模式,摆正师生在课堂的地位,树立以学生为本位,淡化教师,破除师道尊严鼓励学生以独立的姿态积极参与对话。教师应该是课堂的组织者、促进者,做好情景的设置,学生思绪的引领,共同参与学生的活动,使学生多元解读文本,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与师生对话。
新《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把教学定位为交往,强调师生交往、生生交流,构建互动的教学关系,不仅在理论上超越了历史上的“教师中心论”和“学生中心论”,以及现实中的“特殊认识论”,而且在实践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但愿,今后通过师生进一步“交往”,能够使我与学生之间重建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爱上大语文。
4、教师要鼓励学生尝试新学法
新《课程标准》明确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地位,力求满足学生学习语文的需要和兴趣,在总目标中多处体现了对学生自主选择、自我体验学习的重视。
新《课程标准》还提出“根据自己的特点,扬长补短,逐步形成富有个性的语文学习方式”,“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选读经典名著和其他优秀读物,与文本展开对话”,“在语文应用中开阔视野,初步认识自己学习语文的潜能和倾向,根据需要和可能,在自己喜爱的方面有所发展”等目标,鼓励学生主动开发个性化的语文学习新天地,说到底都是讲教师要进一步提高主导意识,将课堂尽可能还给学生,做好引路人的角色。
最有效的学习永远是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要做的就是不断转变观念,努力营造学生自主体验的学习环境,积极引导,这样既满足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需要,又实现语文素养的培养目标。
5、教师要关注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养成
语文教育专家张志公先生曾说,语文教学“不能喧宾夺主,热热闹闹搞了许多名堂,却没有把语言文字训练本身搞好”。
学习是一辈子的事,尤其是语文学习。教师只有多方引导,转变观念,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动力,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这才是语文教学最成功的地方。
“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以利于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在学生终身学习和持续发展能力培养方面,我们要允许学生“了解学习方法的多样性,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能根据需要,采用适当的方法解决阅读、交流中的问题”。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这次学习是一个起点,我们应当以此为契机,紧跟课改步伐,认真学习新理念,落实新思路,寻找新方法,努力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顺利地进行下去。
我是木子老师,一位热爱写作的数学老师,用感性从容生活,用理性感悟人生,期待与你的关注。
原创不易,如果喜欢,记得转发哦。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呢。
上一篇:初中数学学科网数学(学好初中数学要具备哪些学科核心素养)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