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2个字的游戏名字男(“招弟们”想改名,有多难)
名字,姓名,自己的2个字的游戏名字男(“招弟们”想改名,有多难)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澎湃新闻记者 朱轩
那位因名叫“招弟”而感到自卑的女孩芃芃,在历经严格的改名流程后,终于在她20岁的夏天改掉了名字。像芃芃一样叫“招弟”“招娣”的女孩,仅某一个省份就超万人。
澎湃新闻《当“招弟”决定改名》报道刊发后,更多“招弟”讲述了她们的改名经历。
迎娣改名“于歌”。
2021年1月1日起正式生效的民法典,对于姓名更改的规定有所变动,成为不少“招弟”们改名的契机。
但有法学教授向澎湃新闻指出,严格来说,《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并不能直接作为姓名登记的法律规范基础,因为民法典是民事规范,不是行政规范,而姓名登记具体是行政登记行为,它最直接的规范基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
“遗憾的是,这个1958年制定的条例对于姓名登记事项规定得比较简单,诸如人姓名的选取、姓名变更的条件及次数等问题一概付之阙如。”他说。
因此,“招弟”这类名字在改名申请中,因没有统一标准,大部分地区倾向于严格对待,且处理方式不尽相同。“招弟”想改名,在一些地方依然困难重重。
歧视:从学校到社会
出生于1999年的安徽女孩小唯(原名某男)也曾因名字受到过欺凌。小时候她因这个名字被班里的男孩子欺负、辱骂和孤立。后来工作了,同事领导甚至顾客也会嘻嘻哈哈地解读其名字的含义。
在经济独立前,“招弟”们需要应对来自同学、老师和亲人们的压力,不少人甚至是在旁人的嘲笑中才明白了自己名字的含义。
天津“00后”女孩于歌原名“迎娣”,早在小学三年级时,村里人看见她就会问一句:“你没有弟弟吗?”她才知道这个名字的意思。等到六年级,开始有同学、朋友给她起外号,调侃她没有招到弟弟,就叫她“迎妹”。
初中时,电视剧《娘道》播出,剧中有三个角色分别叫盼娣、招娣和念娣,于歌因此又遭受了一番嘲笑,但当时她依旧觉得“迎娣”是个特殊的名字,没想过去改。
于歌曾问过爸爸起名的缘由。爸爸解释,这是奶奶给她起的,他还偷偷地加了个女字旁。她出生时爸爸才21岁,没有能力当家,只能听奶奶的。同年,于歌姑姑生下了一个男孩,也是奶奶起的名字,叫“天赐”。
在于歌印象中,家族中其他人包括爸爸、妈妈和爷爷都没有重男轻女的倾向,也很爱她,但奶奶比较偏心,会在弟弟去做客时特别准备很多好吃的。
名字带来的“不好的印象”从学校一直延续到社会。
今年10月中旬,于歌在网上发布了自己的求职简历,希望寻求修改建议,但她发现,不少网友第一眼看见的并不是简历中的内容,而是她的名字“迎娣”,并提醒这会让她在找工作时占劣势。
社交软件上,有网友劝说于歌改名。
毕业后她共面试了三份工作,其中两次面试都感受到了或多或少的歧视。一个面试官问她,能否去杭州出差三到六个月,她表示可能不行,对方便称:“为什么?是因为你家庭的原因吗?”于歌被问蒙了,表示不是因为家庭,对方追问道,“那是因为你有弟妹要照顾吗?”
“HR的问法让我感觉我好像在为家庭而活,要给家里顾前顾后,问得我很不自在。”她说。
此后,她又面试了一份房地产相关的岗位,面试官问到了于歌家庭情况、父母工作等各种细节。结束之后又补充了一句:“你是很缺钱吗?”于歌无奈:“我不缺钱,那我为啥要上班呢?”但她也清楚,自己的名字确实给人一种家庭条件不太好、很“封建”的印象。最后,于歌没有选择这份工作。
于歌第一次有了改名的念头。她意识到顶着这个名字在职场上,也会有人会因为刻板印象质疑她的工作能力。
原名“某男”的安徽女孩小唯(化名)也曾遭受过来自同学的语言暴力。从小班里就有男孩欺负、辱骂她,不许小朋友跟她一起玩。初中时,有个男孩子每次看见她都斜眼瞅人,嘴里骂骂咧咧。
“有一次我实在受不了,去找班主任(反映情况),班主任说了那个男孩一通,从那之后男孩就不再拿我名字说事,但是对我的态度也没有转好。”小唯说,她不明白自己究竟做错什么,要被这样对待。
上班后,她发现,同事领导甚至顾客会嘻嘻哈哈地解读她名字的寓意,对方会说,你家想要男孩呗,那你有弟弟吗?
“既然明眼人一下就能看出来的事情,为什么非要跑过来专门问一遍呢?”小唯说。
她问过父母为何给她起这个名字,得到的回答是:这个名字很好,是翻字典翻的,特意取的名字,还反问她,“你不觉得很好听吗?”
小唯回答,发音没有问题,但为什么一定要带个男字,真的很难看。父母仍是嘻嘻哈哈地回应:“你去改啊,改名字非常麻烦。”
“我在想,既然他们知道麻烦,为什么要这么不负责任地选择这个名字呢?没有想过孩子成长过程中会有多大的阴影吗?就因为自己的私心、所谓的愿望?” 小唯说。
每每此时,小唯总是感觉人的悲欢总是不相通的。“夜里想到自己的原生家庭,再想到这个名字,只觉得(它)是个污点,自己的整个人生就如同这个名字一样,只是一个愿望,你不是你。”
改名:“四天改完”和“被拒两次”
这种“不相通的悲欢”不仅仅体现在“招弟”们改名前的生活和工作中。
在改名时,有些女孩发现,她们与户籍民警在名字的理解上存在分歧,这种认知差异直接影响着能否顺利申请改名。
于歌改名相对轻松而顺利。
决定改名后,她想了一宿,第二天便给当地派出所打电话咨询,简单陈述了改名原因系“影响工作”,接线人员表示改名需要户口本、身份证两样材料。
当天,于歌便带着相关材料前往派出所,又在派出所填写了申请书和无犯罪记录证明保证书。
于歌的户口登记申请书。
在《办理常住户口登记申请书》中,于歌写道,我是迎娣……在日常生活中,现用名字有歧义,经常被人取笑,在工作上造成了很大的困扰,导致给本人造成了不可磨灭的心理伤害,特诚恳向贵所申请将现用名“迎娣”更改为“于歌”。
办理当天,接待于歌的一位女民警对她说,看过有叫“招娣”“盼娣”的,还真没见过叫“迎娣”的,她能理解为什么于歌想改名。
于歌说,一般情况下个人改名需求是3—7天内给予审核办理,但民警给她加急了。“不久后民警姐姐就打来电话告诉我,她一直追着所长给我办理,户口本上的名字已经修改,之前的户口本名字页作废。”
改名一共花费20元 (身份证换领的费用),整个流程用时4天,再过10天,于歌便可拿到一张崭新的身份证。
小唯也是在今年动了改名的念头。八月的一个晚上,她在浏览网站时刷到了网友成功改名的帖子,并附上了详细的流程和详细的材料,让她“突然有了方向”,当时连新名字都还没想好就下了改名的决心。
之后,她向户籍所在地的派出所民警了解了改名字需要的材料,但由于工作忙碌暂时耽搁了一阵子。
上一篇:怎么设置网银默认登录浏览器(银行企业网银安装维护技巧)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