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渑池之会(武关会盟,秦昭襄王扣留楚怀王,而渑池之会,他为何不扣留赵王)
秦国,和氏璧,秦王渑池之会(武关会盟,秦昭襄王扣留楚怀王,而渑池之会,他为何不扣留赵王)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公元前299年,秦昭襄王邀约楚怀王到武关会盟(今天的陕西省丹凤县武关)。楚怀王到达武关后,就被秦王的弟弟泾阳君扣押,在大将白起的护送下,到了秦国首都咸阳。在过了两年寄人篱下的生活之后,楚怀王客死咸阳。
武关会盟是在秦楚两国交战多年之后,秦国已经具有压倒性优势的情况下举行的。对秦国而言,搞一个高端会盟,初衷压根就是给楚国设计的一个圈套——以礼代兵。对楚国而言,多年的抗秦战争几乎没有胜利,已经被折腾得遍体鳞伤,急需要停止战争,改善关系。
楚怀王误以为可以和秦王平起平坐,重修旧好。外交无侥幸,果然事与愿违,楚怀王落入虎口。一千多年以后,唐代大诗人来到了武关,留下了“郑袖娇娆酣似醉,屈原憔悴去如蓬。”的慨叹。
武关会盟过去20年之后,时间到了公元前279年。秦昭襄王准备集中精力消灭楚国,为了稳定边防,主动邀约赵惠文王在渑池(今天的河南省渑池县)搞了一次秦赵高层会谈。
这次会晤的主角是秦昭襄王、赵惠文王。陪同赵惠文王前往渑池赴约的还有著名的赵国重臣蔺相如。
蔺相如是一个自带光环的人物,他和秦昭襄王的第一次交手,就创造了完璧归赵的故事,成为耸立在历史深处的大人物。
秦昭襄王听说赵国得到了楚国的一块和氏璧,心里惦记得不行。于是,给赵惠文王写了一封信,希望拿秦国的十五座城池交换和氏璧。当时秦国处于战略上升期,国力比较强大。秦王的来信提出以城易璧,无异于巧夺。不给,担心秦国攻打;给,明知道秦不会拿出城池。
如何解开这个困局?有人推荐了忠勇仁义的蔺相如。赵王立听取蔺相如的意见,并愿意带着和氏璧前往秦国。
秦昭襄王见到和氏璧后,和左右近臣、美女妻妾一起分享这块绝世宝物,似乎忘记了以城易璧的承诺。蔺相如急中生智,以给秦王指出璧上瑕疵为由,要回和氏璧并退至章台的柱子跟前,说明了赵王的心意和敬意,斥责秦王出尔反尔,不守约定。无奈之下,秦王斋戒五日,准备举办迎奉和氏璧大殿。这时候,蔺相如安排随从乔装打扮,带着和氏璧潜逃回国。最终,秦没有得到和氏璧,赵没有拿到城池。
但蔺相如的忠勇德行却留了下来。
这回,秦昭襄王在渑池相约。
赵惠文王赴约,风险很大。就在他刚刚即位的那年,秦国设下圈套,在武关扣押了楚怀王。
不去,就会和秦王交恶,加上国力没有比较优势,一定会受到威胁。
在权衡当时行驶之后,赵王决定前往渑池。他带上了曾经“完璧归赵”的老臣蔺相如。
渑池之会没有像二十年前武关会盟那样,秦王并没有扣留赵惠文王。
首先,秦昭襄王和赵国之间有着割不断的历史渊源。当初,若果没有赵惠文王的父亲赵武灵王的站台,秦昭襄王恐怕做不了秦国君主。受人恩惠,报人大德。秦昭襄王不可能对恩人的儿子下黑手。
再从赵国自身发展看,虽然秦赵双方时有交恶,但赵国国力逐步攀升,出现明显的比较优势。秦昭襄王十九年(前288),赵国联合燕、韩、魏、齐向秦开战,秦国自顾不暇,无力四面树敌。到了秦昭襄王二十四年(前283)前后,赵惠文王坚持父亲胡服骑射的改革政策,赵国实力达到巅峰,已经成为山东六国的翘楚。在这个大背景下,渑池之会时的赵国已经完全不是二十年前武关会盟时的楚国。
从当时的发展趋势看,在秦国的战略路径中,赵国属于需要稳固的力量。“完璧归赵”后的几年间,秦昭襄王多次攻打赵国,夺取赵国多城,但赵国一直走在追赶秦国的道路上。秦国当前的目标是攻打楚国,他要赢得空间,和赵国修复关系。加上燕国联合其他国家攻打齐国,赵国同样面临着燕国带来的风险。秦赵都有进行和谈的需要。渑池之会,是秦赵相互承诺放弃武力对抗的签约大会。赵惠文王被扣留的可能性几乎没有。
再说说随赵惠文王同行的蔺相如。因为和氏璧,秦昭襄王记得这个血腥汉子。在这次会谈中,又是蔺相如义正言辞、据理力争,保全赵国颜面和赵惠文王的安全。
大国外交,利益至上。楚怀王被扣和赵惠文王无恙,都是秦王保证自己利益最大化的必然结果。
�D�7�?�,(9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呢。
上一篇:面基什么意思(2.2亿单身人群“拼经济”流行 为什么和陌生人结伴旅游?)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