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描写音乐的成语(名词解释(第四弹))
弹词,潮州,曲调描写音乐的成语(名词解释(第四弹))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Hi~ 这里是可可的豆子收纳袋
来这里的每一个人都能
被分到一颗由 可可姐 精心烘焙的
“高能量的可可豆”噢~
艺术考研不迷茫,可可学姐陪你上岸!
大家好吖~我依然是你们热爱分享艺术考研干货的可可学姐!
今天我们来分享
艺术考研——必背考点
音乐史——名词解释
第四弹
GIF
▶名词解释:分点背更清晰、分点答拿分高 ❗❗
✅明清时期
三十五、乱弹 ⭐⭐⭐⭐
1️⃣.乱弹是明末清初,在西北陕甘一带兴起的一种新的戏曲体制。
2️⃣.其最大特点是板腔体,全部唱词均有七字、十字等整齐句式组成,以上下句为一组,比较自由的反复。
3️⃣.板腔体的使用,成为新兴戏曲与古老戏曲的一个分水岭。
三十六、梆子腔⭐⭐⭐⭐
1️⃣.梆子腔早称秦腔,初流行于山、陕、甘一带,因采用枣木梆子击节而得名,有强烈的节奏感。
2️⃣.其曲调来源于陕、晋、陇东等地的民间曲调,声音高亢激越、气势雄壮。
3️⃣.梆子腔属板腔体,唱腔由一个基本曲调,按角色要求和剧情变化分花音、苦音两大类,花音又叫“欢音”,用来表达欢乐的情感;苦音又叫“哭音”,用来表达悲哀的情感。
三十七、皮黄腔⭐⭐⭐⭐
京剧唱腔以“皮”、“黄”为主,“皮”指湖北襄阳将陕西梆子与楚腔相结合的襄阳腔,称西皮腔;“黄”指江西宜黄在弋阳腔影响下形成的声腔,又称二黄腔,这两种腔合套成为一个声腔系统,称皮黄腔。
三十八、木卡姆⭐⭐⭐
1️⃣.木卡姆是维吾尔族的大型器乐歌舞套曲。
2️⃣.木卡姆在明代已相当流行,清朝初期被列为宫廷回部乐。
3️⃣.它保存了许多15世纪以来的维吾尔族的传统音乐,被称为维吾尔族音乐之母。
4️⃣.木卡姆一般都有十二套,又称为十二木卡姆。
5️⃣.木卡姆的音阶、调式、曲式等丰富多彩,伴奏乐器有弹拨尔、卡龙等。演唱有独唱、对唱、齐唱等形式,歌词内容以描写爱情生活为主。
三十九、
囊玛 ⭐⭐⭐
1️⃣.囊玛藏语意思为内府乐,是藏族的一种古典歌舞音乐,流行在西藏拉萨、日喀则等地。
2️⃣.囊玛的初期演出形式主要是歌唱,伴奏乐器也只有六弦琴,后来伴奏乐器又加入了扬琴、京胡等,丰富了囊玛的音乐。
3️⃣.囊玛的结构一般由引子、歌曲和舞曲三部分组成。
四十、锅庄⭐⭐⭐⭐⭐
1️⃣.锅庄形成于明朝时期,是藏族人民所喜爱的艺术形式。
2️⃣.歌舞时男女数十人围成一圈或两排对立,手牵手,边唱边舞。
3️⃣.舞蹈动作大致有两种:(1)节奏舒展、优美;(2)节奏激烈、奔;
4️⃣.内容主要是反映劳动生产、男女爱情及宗教信仰等。
四十一、京韵大鼓⭐⭐⭐⭐⭐
1️⃣.京韵大鼓产生于清末,亦称京音大鼓,主要流行于京津一带。
2️⃣.它是在木板大鼓的基础上,与子弟书相结合,并吸收京剧、绑子腔等发展而成的。
3️⃣.其曲调流畅明亮,跌宕起伏有致,强调字正腔圆。
4️⃣.在其发展过程中,刘宝全、白云鹏等艺人对它进行了革新,他们以北京话作标准语言为,伴奏除三弦外增加了四胡,吸收戏曲唱腔加以丰富。
四十二、子弟书⭐⭐⭐
1️⃣.子弟书是从鼓词中派生出来的,大约兴起于乾隆、嘉庆年间清闲的八旗子弟中。
2️⃣.一些文人作家的创作促进了它的发展,并有西韵和东韵之分。
3️⃣.子弟书虽然是从鼓词派生出来的,但词语过于雅驯,音乐过于和缓,缺乏广大群众所需要的开朗、明亮的情趣,所以流行不到百年就衰亡了。
四十三、梨花大鼓⭐⭐⭐
1️⃣.流行于山东城乡的梨花大鼓,受益于西河大鼓,梨花是梨铧的转音。
2️⃣.早期音乐以两片破裂的梨铧互击作为伴奏。
3️⃣.发展到后来,伴奏乐器新增三弦、四胡、小鼓等,并利用谐音改名为梨花大鼓。
4️⃣.内容多为民间故事,音乐朴素,有南口、北口之分。
5️⃣.南口曲调刚健明快。唱腔婉转华丽,善于抒情;北口曲调浑厚质朴、咬字有力,乡土气息浓郁。
四十四、弹词⭐⭐⭐
1️⃣.弹词是明朝中期兴起于南方的一种板腔体的曲艺,弹词与陶真有直接的关系。
2️⃣.著名唱本有《珍珠塔》、《再生缘》等,现知最早的弹词唱本是杨维桢的《四游记弹词》。
3️⃣.在其众多流派中,影响最大的是苏州弹词。苏州弹词的发展有陈调、俞调和马调。
4️⃣.弹词的伴奏乐器以琵琶、三弦为主,唱腔婉转柔美,说白诙谐有趣,灵活生动。流派有苏州弹词、扬州弹词、长沙弹词等。
四十五、福建南音⭐⭐⭐
1️⃣.又称南曲、南管、南乐,流行于泉州、晋江、厦门、台湾等地,被誉为中国音乐史的活化石、晋唐遗音。
2️⃣.南音的乐队分上四管和下四管。
3️⃣.南音的曲调受大曲、宋词、元曲以及昆腔、弋阳腔、佛曲和地方戏曲、民间音乐的影响,形成了自身的风格特点。
4️⃣.曲目分指、谱、曲三大类。包括清唱、器乐演奏两种形式。
5️⃣.曲牌名称有唐前的《汉宫秋》、《后庭花》,唐时有《凉州曲》其乐谱属于工尺谱体系。
四十六、山西八大套⭐⭐⭐
1️⃣.山西八大套俗称八大套,主要流行于山西五台、定襄两县的民间器乐乐种。抄写曲谱所用的记谱符号与南宋张炎《词源》一书基本相同,应是古代鼓吹乐在山西的遗存。
2️⃣.八大套是指该乐种保存了完整的八套传统器乐合奏曲,每一套由两三个至十个左右的曲牌组成。其曲调源于民歌、民间器乐曲、戏曲曲牌和宗教音乐,风格简朴清雅,快板部分情绪欢快、气氛热烈。
四十七、智化寺音乐⭐⭐⭐
1️⃣.智化寺音乐又称智化寺京音乐,明朝正统年间建于北京的智化寺为中心的几处寺院,然后由僧人历代相传而保存下来的管乐。
2️⃣.现存最早的乐谱抄本是清朝康熙三十二年的《音乐腔谱》,其由智化寺僧人所抄写。
3️⃣.智化寺音乐的曲调有的来源于唐宋词牌和元明南北曲,有的源于民间流传的器乐曲牌。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