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我的爱只能够让你一个人独自拥有(一年变现七位数?高考志愿填报背后的生意密码)
志愿,机构,思源我的爱只能够让你一个人独自拥有(一年变现七位数?高考志愿填报背后的生意密码)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此外还有一种极为常见的变现方式,就是带货。马老师称,高报师可以在网络平台上直播带货,或是在社群里带货,用高考志愿规划及填报专业知识来吸粉,售卖的商品可以是志愿卡,还可以卖押题卷、准大学生训练营等产品。“只要你想做,可延伸的产品是非常多的,不仅仅在高考填报这一个环节。”
更有机构根据行业周期性特点,拓展了更加多元的商业模式——高考季填报咨询、非高考季学员培训、日常招商加盟合作。
河北省一家小型志愿填报服务机构负责人张老师称,自己拥有两家线下填报机构,同时开展高报师培训业务。培训课程从2000到1万元不等,对应不同的服务:2000多元档位课程只教授填报技能;5000多元档位课程除了技能,还会教授如何招生引流,以及和家长沟通的技巧;还有10800元价位课程,会教授学员如何开设线下机构,同时会对店铺进行扶持,包括选址要求、人员配备、运营流程、招生引流等。“可以加盟,也可以用自己的品牌。”
张老师讲述了自己一年的业务节奏:每年高考填报季就是6、7月,分别给本科批和专科批填报;另外,强基计划、综合评价、单招会在5月份进行。除了这几个月之外,就做线上的学员培训和加盟孵化。
张老师自称,能赚到填报费用,又能赚到培训费,还有合作加盟收入,“一年收入超过7位数。”
也有机构以寻找加盟伙伴为主要运营模式,比如近期正在招商的北京一家志愿填报服务品牌称,公司可向加盟伙伴输出方案、技术及资源,收取一定加盟费用。
一家主打“高报师”培训的机构给出的证书示例。受访者供图
营造焦虑、短期速成、花钱买证,行业乱象为人诟病
“据新闻报道,去年光河南考生就有13.8万人滑档,这种上线没被录取的原因就是高考志愿填报失误。”华夏思源在某自媒体投放的引流广告中如此写道。
新精英生涯在宣传资料中也提出:“60%左右的考生及其家长缺乏对于高等院校和专业的正确认知。新高考改革增加报考难度,2021年山东4.8万考生过线却无缘本科。不了解清楚就随意填报,易导致录取到不理想院校甚至退档滑档。”
同时,“省几十分”、“避免一本变三本”、“低分捡漏儿好学校”成为不少机构“说服”家长买单的理由。
实际上,机构的这一操作被诟病为“渲染紧张氛围、营造焦虑情绪”。而此番渲染的下一步,往往就是推出各自的付费填报服务。
更令人担忧的是,当前行业内志愿填报师的专业素质水平良莠不齐。有机构招生广告中称,“入场无专业要求,0基础也可以学,只需要了解城市、学校、专业的信息,掌握高考志愿填报的技巧即可。”
不少机构的培训堪称“速成”。记者咨询的多家机构中,以录播课自学为主,号称一个月学成,快者甚至十几天、二十天就可以学成。更有媒体报道,有机构培训高报师“3天培训,一个月上岗”。
“该行业门槛的确很低。”晨雾告诉记者,通过短时间速成培训来入门,加之大数据志愿卡的辅助,套用一些程式化的服务模式,做一个志愿填报咨询师很容易。“而且现在实行平行志愿,大大降低了退档滑档的风险,虽然新高考实施后志愿数量增加了,但是这几十个上百个志愿里,只要能中一个就算成功。”
但是,晨雾表示,短时间速成培训只能入门,要成长为一个专业资深的填报师还需要多年的经验积累、对招录政策的敏锐观察,才能帮考生规避风险,这不是短时间的培训能够达成的。
此外记者注意到,各培训机构均提到培训后可考取证书。一位机构销售人员发来的证书模板上显示,该证书为“国家职业资格培训鉴定实验基地”颁发。该销售人员宣称:“该证书是国内最权威、最有效力的高考志愿规划师证书,没有之一。”
张老师则透露,只要参加考试就可以拿到证书,甚至“可以花钱买”。“到时候会给你一个题库,有单选、多选和判断,100满分,60分及格,刷两遍就能过。”
记者多方采访获悉,目前国内对高考志愿填报服务从业人员没有权威的资质考核及规范标准,很多培训机构在学员经过培训和结业考试后会给个证书,但这个证书只能说明接受过培训,不能说明其他问题。
另一个事实是,当前行业内的高报师在为考生提供填报方案时,普遍依赖“志愿卡”。“跟学生要到数据,输入进去就能得出大概的填报参考方案。”晨雾称。
张老师告诉记者,所有院校和专业招生数据信息等都在这个志愿卡里,一个学生一个账号。有这个卡,大数据直接根据考生的分数及选科情况进行筛选推荐,填报师出方案很快。“像我基本上15、20分钟就能出一个方案。”
记者了解到,当前市面上有多家厂商生产的大数据志愿卡。某品牌志愿卡公开售价为360元,而有机构透露称,该品牌志愿卡拿货价80元一个。
2022年,高考大军人数再创新高,达1193万人。6月23日,教育部发布预警,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社会上有机构或个人向考生和家长开展的“高价”志愿填报咨询活动,存在政策解读不精准、信息提供不准确、费用收取不规范甚至诈骗等问题,切勿轻信所谓的“天价”志愿填报指导服务。
晨雾建议,家长在面对志愿填报这件事时应当理性,不是必须要付费进行志愿填报,只要自己肯研究规则,也一样可以信任自己。如果要选择填报机构,一要留意机构本身的从业资历,二要看咨询师本身经验是否丰富。
新京报记者 冯琪
编辑 缪晨霞 校对 赵琳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呢。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