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电脑打不了字(中国算盘为什么没进化出电脑?)
算盘,计算机,中国电脑打不了字(中国算盘为什么没进化出电脑?)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文/王力德
一、中西方计算工具在原始阶段其实差不多算盘是中国古老文化的光辉,也是现代计算机最原始的鼻祖,而且在算盘与计算机的速度对阵中,聪明的中国人多次在四则计算中把计算机打得落花流水。这些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骄傲。
但现在我要说的是另一方面,正是因为算盘的存在,使中华注定不能成为现代计算机的发明国度,因为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化,他们的根基不同,方向不同,最后算盘走入了进化的死胡同,而西方的计算机则获得了无限生机。
这有点儿像生物进化,本来两个有血缘的物种,一个在某地发展得很好,进步神速,非常适应当地的环境,但它过于早熟,已经“特化”了,再不能适应其它新的环境,进入了进化的死胡同。比如熊猫,现在只能吃竹子,只能生活在特定的那个区域,属于孓遗动物。而另一个物种,也许一开始发展得不大好,很笨,有很多不适应,它却具有继续改进的各种可能性,最后进化出更优秀,适应性更强,分类更多的的庞大的物种群落。
算盘确实是早期人类的智慧产物,它的祖先是算筹,算筹靠人手一个个摆小棍。在差不多同时,西方也有类似的发明,也是用具体的物件来表示数字,摆摆弄弄,互相比量来计算。
这个时候,中西方的计算工具好像并排跑着的两辆火车,似乎在同一条路上。但跑着跑着两条轨道就分岔了,各自走向了不同的方向。
二,算盘的“特化”就在于“算盘珠拨了才能动”东汉时中国已经有了原始的算盘雏形,只能算算加减法。大致在元朝,伟大的发明——比较完整的算盘出现了。
古人本来是在桌几上移摆算筹,而现在先把移动不方便的算筹变成灵活的珠子,一个个套在光滑的竹棍上,上下滑动,比挪动算筹快多了。再把竹棍固定在木框里,保证滑不出去,而木框就相当于原来的那个桌几。最后再巧妙的把木框分成上下两区,上珠代表那横置的一个顶五个的算筹,下珠则代表竖放的一个顶一个的算筹。只用手指把珠拨在不同位置就能代表不同的含义。
这个发明确实太伟大了,把桌面上摆的算筹方阵巧妙地整体移到这个木框子里,能飞快滑动,且进位方便,你不得不对古人的智慧佩服得五体投地!
它之所以能算得如此之快,除了算盘巧妙的结构本身,还要靠口诀和指法的巧妙配合,如此,则加减乘除,甚至开方,全都不在话下!
然而,正是这个附加上去的口诀和指法,成了它致命的弱点。或者说,这就是那个导致算盘“特化”的关键所在。因为它把人的脑子和手指也当成了算盘的一部分,组合在一起。手和脑在机械中的参与程度太高。
这里的关键是珠子自己不会动,必须靠手去拨,并由此生出许多有趣的熟语:“你是属算盘珠儿的?不拨不动啊?”“蒋介石的算盘多少年来都是靠我们拨动的!”其实这是个致命缺陷,由此造成计算过程离不开手,下文跟西方一比就知道了。
口诀要背得滚瓜烂熟,指法要练得如闪如飞,甚至能盲打,这对善于背诵和练功的中国人一点儿问题都没有,连老夫自己年轻时都能把“打百子”之类练得飞也似的。
算盘玩到精熟之后,口诀不用再想,已化为手指的条件反射,数字刚报出来,手指便自动射出,得数随即出来,连脑子都用不大着了。有人甚至能双手同时打两部算盘,那真是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
到后来,连算盘这个道具也可以不要,人只要在脑子里想象一个算盘,手指如此这般地在空气中拨来拨去,照样能飞快算出数来。这就是所谓“速算法”。再后来甚至连手指都不动,只在脑子里拨珠儿,嘴里吐答案,这种速算法能把外国人吓一溜跟斗!
这时,手和脑就从“参与”扩大到了“代替”,算盘没用了。但这样的神人一死,神功也随之灰飞烟灭,神算盘也就死了。新起来的一代还得从头练。
这样就“特化”了,把一个本来帮助人的机械发明,变成手脑自己忙活,不要机械。物质没了,全剩了精神。
三,“特化”还有一个原因在于汉语的特殊性中国人干什么都喜欢弄个口诀,比如武术口诀、健身口诀、防盗口诀,甚至炒菜口诀,这一点得力于中国的语言。汉语与世界绝大多数语言的结构都不同,它属于“孤立语”,或者叫“词根语”,它缺少形态变化,语法关系主要靠词序和虚词,而其它语言大多都是“粘着语”和“屈折语”。
首先,汉语的“字”全是单音节发音,比如所有数字都是一个音节,一、二……十、百、千、万,等等。所以很容易凑成类似“五言快板”“四言快板”这样的句子,比如:“二八一十六、三八二十四、四八三十二……”“逢三进一,逢六进二,逢九进三……”,节奏整齐、朗朗上口,易学易记。
珠算口诀经千百年来已经溶入中国人的思维和语言习惯中,形成了许多饶有趣味的谚语,比如:
贼甲:“不管它三七二十一,先偷了再说!”
贼甲:“偷来的钱咱俩二一添作五分了吧!”
贼乙:“分明是你的主意,到局子里你倒一推(退)六二五,把责任推了个干净!”
你看,连贼都有点儿“珠算文化”!
其次,中国人说话可以省去必要的成份,也可以增加字词,却不改变原意,很神妙。本来是“二乘以八等于十六”,它可以省去“乘以”和“等于”,又可以把“十六”增扩为“一十六”,就变成了“二八一十六”,中国人照样听得懂,而且更简明,也更好记。
中国古诗词曲也有类似特点,只用少数名词就能表达诗意,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简洁至此,反而意境更佳。
如果把“二八一十六”直接按词译成英语,就成了这个样子:two eight sixteen,西方人根本听不懂,必须加上所有句子成份才能懂,这就复杂了,不可能成为简明的口诀。
而且这个句中每个词的音节也长短多少不一,很多句子放在一起既不整齐,不便于排成快板式的节奏,不易上口。
总之,西方语言要想编成中国这样整齐易记的口诀非常困难,珠算口诀尤其如此。这也是算盘难以向世界推广的另一个重要原因。虽然中华文化圈内,如日、韩、越等,算盘也有流行,但因语言不同,恐怕很难形成口诀,这就限制了推广。
四,西方的关键就在于“让珠子自己动起来”表面看起来西方人比中国人笨拙得多,背功不行,手上的功夫更没门儿。他们的脑子很机械,干什么都要整个机械,切菜,削皮,打蛋,全都发明出这机那机。
稍后一些,大致在中国的明代,欧洲开始了文艺复兴,这时计算工具开始有了新的发明,方向全是机械。
先是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发明了“比例规”,这是一种最简单的按比例关系设计的机械。
然后英国人甘特发明了计算尺,也是简单机械,因为用了对数原理,理论稍复杂一点儿。
同时,英国人席卡德构思出机械式计算机,大致是齿轮拨动原理。
再往后法国数学话帕斯卡把构思变成了现实,发明了能加减的计算机,后来德国科学家莱布尼茨发明了能做四则的机械式计算机。
上一篇:电脑打字(10个冷门逆天的电脑快捷键,全是隐藏技能,绝对颠覆你的认知)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