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嫡孙和孙子有什么区别(农村俗语“姑老以后连着筋,姨老以后断了根”为啥姑比姨好呢?)
老大娘,孩子,都是嫡孙和孙子有什么区别(农村俗语“姑老以后连着筋,姨老以后断了根”为啥姑比姨好呢?)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
在儿子上学的商店门口,遇到一个七旬老人,带着孙子买东西,一番交谈以后,内心五味杂陈
儿子在县城的私立学校读初二,每年的学费15000元,再加上各种杂七杂八的费用,以及车接车送所带来的各种开支,一个学生一年的花费大概在25000元,两个儿子都在这所学校就读,两个人一年上学的总开支基本上就是50000元上下,这个钱说多也不多,说少也不少,今年挣钱显得困难一些,所以难免在花钱的时候就有些捉襟见肘,可是再苦也不能苦孩子,学校门口的商店,每逢开学放假的时间,都是围得水泄不通,买东西的往往都是学生,而付款的都是家长。
在商店门口能看到很多有意思的事情发生,比如说,孩子会花五元钱买上一瓶饮料,而当家长的连一瓶矿泉水都不舍得买,又比如从汽车站打车把孩子送到学校的家长,而返回汽车站的路上,十多里地都是步行,可怜天下父母心,说多了都是泪。
今天送孩子上学,照例在商店门口,要把上学这十多天的面包,纯奶准备充足,学校的伙食很不错,但是像这些吃的东西该买的还得买,孩子们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学校一天三顿饭,难免学生都会有饿的时候,再加上一个宿舍的学生都吃零食,根本不会有学生能够避免这种诱惑。
商店门口有一个老大娘,带着一个小男孩买文具,当奶奶的心疼孙子,把大把的零食往袋子里面装,可是小男孩总是推脱着不要,一个劲的给奶奶说,这些东西够我吃的了,已经够了,可是架不住奶奶疼孩子,近距离的看着这温馨的祖孙情,让我感觉生活多么普通而又多么的温馨。
小男孩拿着买好的东西,非常有礼貌的给奶奶说了再见,就上学去了,临走还不忘随手把商店的门轻轻的关上,那种不符合年龄段的懂事乖巧让我喜欢,而又好奇。
老大娘看着我一脸欲言又止的样子,我赶忙问老大娘有什么事情吗?老大娘不好意思地对我说道,你一会儿路不路过车站?如果路过车站,能不能顺道把我带过去,这个地方公交车太少,等的时间太久了。
说句实在话,我并不路过车站,但是对于开车的人来说,只要有了目的,想去的话,哪有路过不路过这个说法,我给老大娘说道,我路过车站,走吧上车,我把你老人家送过去,反正都是顺路,老大娘非常客气的要给我买瓶水,我告诉她,我车里面有,就带着老大娘上了车。
从学校到汽车站有20多分钟的车站,我接下来没有事情,所以车开得并不快,老大娘一上车就打开了话匣子,说是刚才那个小男孩是她的亲孙子,老大娘非常自豪的告诉我,她孙子再学校里面一直都是第一,还非常懂事,我给老大娘说看得出来,这个孩子聪慧细心,一看就是一个懂事的好孩子。
孩子是懂事可就是命苦啊,老大娘告诉我说:孩子的父母,也就是老大娘的儿子儿媳妇是自由恋爱,两个人不到20岁就结婚了,儿子结婚以后为了挣钱养家,就在外面开车谋生,可是就在孩子刚刚出生不到三个月,就遇到车祸去世了,儿媳妇是外地的,看到这个家过不成了,就要回娘家走人。
老大爷老大娘两口子,跪在儿媳妇面前求她,求儿媳妇把孩子养到三周岁以后再走,这样最起码的,孩子长大大点好养活,儿媳妇嘴上是答应了,可是没想到的是,过了没有多久,就一声不吭的走了,就这样两个老人就承担起了抚养孙子长大的责任。
老人说到这里忍不住哭了起来,说孩子小的时候,为了让孩子能够母乳喂养,老人家每天抱着孙子,在各个村里面转悠,时间长了那些宝妈们,看她们祖孙两个可怜,也就轮番的喂养孩子,就这样一直坚持了二年多。
老大娘说自己的老伴腿脚不好,家里面上上下下都是靠自己一个人忙活,有时候实在是累得不想动,但是回头看着自己的孙子,有浑身上下充满了精神,我问老大娘,那你们怎么想起来把孩子送到县城上学,不但距离远,而且学费还不便宜?
老大娘一脸自豪地说道,指望我们两个老两口不要说孩子上学了,就连生活维持都很难啊,不幸中的万幸就是,我有个好闺女,孩子有个好姑姑啊,孩子的姑姑姑父在新疆安家落户,工资待遇都不错,孩子的学费生活费,都是姑姑一家人给出钱的,而且每年放假以后,都会把孩子接到她们哪里去,孩子姑父说了,等到了初中就把孩子接过去上学,我在坚持一年,以后就能清闲了。
老人家说起自己的闺女闺女婿顿时眉飞色舞,非常的高兴,说是这么多年来,闺女闺女婿对自己的这个侄子,看得比自己的孩子都重意,孩子一年四季的衣服,都是买那种贵的大牌子给邮寄过来,一双鞋子都好几百元,每年汇过来的钱根本都花不完,而且经常给孩子视频聊天,因此孩子性格也算开朗,总是说一定要考出好成绩来回报姑姑姑父,还说长大了,等有本事了,就把我们两口子也接到新疆去,这辈子我感觉熬到现在也值当啊。
老人又说,去年的时候,孩子的亲生母亲突然找家里面来了,要和孩子相认,被我狠狠地骂了出去,十年的时间你不管不问,现在孩子大了你有想起来了,门都不会有,孩子母亲临走给了2万元钱,我一分钱都没有要,全部给她扔回去了,咱家是穷,可是穷的有骨气,你说是不是这个道理啊?
对于老人的这种认识,咱也不好评价什么,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老人家这么做,自然也有她的道理吧。把老人送到车站,送到她要搭乘的公交车上,是县城北面的一个小村庄,距离县城60里地,车费二元钱,看着老人给我挥手的样子,内心五味杂陈,谁的生活不都是步步坎坷那,希望孩子以后能够平平安安的长大,三观端正,不管未来如何,平安健康就好,希望老人家晚年安康,希望孩子的姑姑姑父一帆风顺,好人有好报。
农村俗语“姑死以后连着筋,姨死以后断了根”为啥姑比姨好呢?
客观事实来说,在农村亲戚里面,亲疏有别,有远亲有近亲之分,有的亲戚一走就是二三代人,而有的亲戚走动没有几年就会断了来往,这中间最重要的,我想一个是人品,另外一个就是血缘关系了。
“姑死以后连着筋,姨死以后断了根”
血浓于水这句话无可厚非,为啥农村俗语里面,总是会强调姑姑的重要性,即便是有一天姑姑姑父去世,表兄弟之间的关系仍然会很亲密,不会断了来往,而其余的亲戚,比如姨娘亲这种,一般姨娘活着的时候,走动的还相对频繁一些,可是一旦姨娘去世,这门亲戚基本上就会断了来往。
姨娘亲不算亲,姨娘死了断了亲,姑表亲才算亲,打断骨头连着筋,像是这样姑表亲的农村俗语还有很多,之所以会刻意的抬高姑表亲的关系,贬低姨娘亲,虽然听起来有些盲目,但确确实实也是老一辈人的生活经验。
姑姑和自己的父亲手足之情血浓于水,这种关系不管到任何时候都是不会冷谈的,因为这是传承是血脉里面自带的感情,是可以经得起的考验的,而且姑姑姑父,逢年过节都会去娘家走动,和娘家人见面的频率比较高,所以血脉关系,再加上走动频繁,会让这种亲情更加的牢固。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