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八年级历史上册详细提纲)
中国,太平天国,条约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八年级历史上册详细提纲)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1.1912年2月12日,在袁世凯软硬兼施的逼迫下,宣统帝溥仪下诏退位。清朝统治结束。
2.2月13日,孙中山向临时参议院提出辞职,并推荐袁世凯继任临时大总统。2月15日,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3.4月,孙中山正式解除临时大总统职务。临时政府迁往北京。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第11课 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一.二次革命
1.背景:袁世凯为了建立独裁统治,一再破坏责任内阁制。1913年春,宋教仁遇刺身亡;袁世凯武力镇压国民党。
2.经过:孙中山和黄兴等号召南方各省起来反袁,发动“二次革命。
3.结果:二次革命被袁世凯镇压下去,孙中山、黄兴等被迫流亡日本。
二.袁世凯复辟帝制
1.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准备
(1)对内政策
①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
②下令解散国民党
③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
④修改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可无限期连任,可指定继承人。
(2)对外政策:接受日本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的大部分内容。
①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特权;
②进一步扩大日本在“南满”和蒙古的权益;
③规定中国沿海港湾、岛屿不得租借或割让他国;
④用日本人为顾问等
2.袁世凯称帝: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建立了中华帝国,袁世凯下令以1916年为“中华帝国洪宪元年”,准备1916年1月1日举行登基大典。
三.护国战争
1.准备:孙中山发表《讨袁宣言》;梁启超、蔡锷离京,前往南方筹划讨伐袁世凯事宜。
2.爆发:1915年底,蔡锷、李烈钧、唐继尧在云南宣告独立,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护国战争爆发。
3.经过:北洋军队人心涣散,节节败退,不少省份宣布独立,脱离袁世凯政府。
4.结果:1916年3月,袁世凯被迫宣布取消帝制,6月在绝望中死去。护国战争结束。
四.军阀割据
第四单元 新时代的曙光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背景:新生的中华民国陷入政治混乱,仅依靠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能救中国,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进行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
2.开始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2.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
3.主要阵地:《新青年》和北京大学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
1.内容:
(1)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2)提倡民主与科学(新文化运动口号(两面旗帜))
(3)提倡文学革命,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2.意义: 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和科学的洗礼,为五四运动起到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新文化运动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有一定的片面性,但仍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第13课 五四运动
一.五四运动的爆发
1.导火线:1919年,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2.爆发:1919年5月4日,北京3000多名学生汇集在天安门前,发表宣言,揭露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行径,并举行示威游行。
3.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
4.用表格总结五四运动
5.结果:取得初步胜利,北洋政府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中国代表也没有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4.影响: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得到了实现,这是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一次重大胜利。
二.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1.性质: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2.意义: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在这次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展现了伟大的力量。一些初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3.五四精神:爱国主义、民主和科学,勇于探索,敢于创新,追求真理,振兴中华,反帝反封建
第14课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背景: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2.传播:1919年,《新青年》刊载了李大钊的文章《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对马克思主义作了比较系统的介绍。
3.发展: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开始与中国工人运动结合起来。
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成立的条件
①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②阶级基础:无产阶级队伍壮大
③组织基础: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成立
2.成立时间及标志: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3.地点:上海 → 浙江嘉兴南湖
4.会议内容:
①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党纲。党纲规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
②奋斗目标: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③中心任务: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
④领导机构:成立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
5.成立意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新”在哪里?)
A.新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
B.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
C.新的奋斗目标:大提出实现共产主义
6.中共二大: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纲领规定,在民主革命阶段,党的主要任务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将中国统一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三.全国工人运动的高涨
1.概况: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设立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集中领导工人运动。1923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举行大罢工,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了顶峰。罢工遭到帝国主义和直系军阀吴佩孚的镇压,此后,全国工人运动转入低潮。
上一篇: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初中历史思维导图+易错知识点,掌握通透了,轻松应对考试)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