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意识的本质(意识的本质(9))
意识,期待,生命体意识的本质(意识的本质(9))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意识”是当今世界最为神秘的存在,科学界对宏观宇宙、微观粒子能达成较为一致的看法,唯独对“意识”讳莫如深。时至今日,人们对“意识”的探究依然停留在基于物理、化学的生理机能反应过程,远未触及其性质,更未触及其本质。有不少学者甚至对“意识”是否真的存在尚存疑问。
对吾等百姓来说,这不是问题,我们每天都在体验、感受、观察、验证着“意识”的存在,而且回回不落空。就像从高处抛物并预测它会落地一样,次次成功,绝无失算。但是,我们现在讨论的是科学问题、哲学问题,仅凭经验是不算数的。
目前较为一致的看法是: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这个看法虽被科学实验证实了,但依然存在很大局限。首先,仅仅验证了意识活动对大脑皮层的依赖,却没能揭示出“意识”的存在性质,比如,意识究竟是“电子信号”,还是“量子信号”,更未揭示出“意识”的本质,比如,精神现象的本质是否量子运动。其次,仅仅验证了人的大脑会产生意识现象,那么,其他动物的大脑有没有意识活动,没有大脑的生命体有没有意识活动,这些都不得而知。
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意识是外界事物的主观反映。
这是从意识内容的来源上做出的解释,相较于“先有事物的概念,再有事物的存在”的唯心主义观点,我们更相信前者。但是,唯物主义认识论也存在不足,他仅仅解释了意识的内容来自哪里,并没能回答“意识的本质是什么”。这个观点依然停留在意识活动的生理机能反映过程上,远未触及“意识”的本质。
迄今为止,一切关于“意识”本质的阐释、辨析全是一种推测,而且在可预见的未来,很难有所突破。但是,面对人人都能感知到的“意识”现象,担负引领人们精神世界航向的哲学必须做出回答。其实,在最为严谨的数学领域同样存在许多假设、猜想、推测,关键是看哪种假设、猜想、推测更符合逻辑,更能自洽地存在,并对各种存在做出更加合理的解释。
下面,我们知难而上,争取做到“符合逻辑”、“能够自洽”,并对未知做出合理解释。
首先,我们应当把“意识”与“意识内容”区别开。
“亲情意识”、“经济意识”、“法律意识”等等,都属于意识的内容,它们皆来自于后天的实践活动。“布丁之证明在于吃”、“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要去尝一尝”。没有谁能生而知之,基因能告诉你奶头在哪里,却不能告诉你奶瓶在哪里。离开后天的实践活动,生命体的大脑(如果有大脑)只能是一片空白。这是被心理测试证明实了的。
但是,所谓“大脑空白”只是说生命体在意识内容上是空白,而意识内容空白并不代表没有“意识”。约翰·洛克至死都认为:意识内容空白就是没有意识存在,每个人生来就是一块没有任何意识的“白板”。有空我一定去英国约翰·洛克的墓前,轻轻地告诉他:意识的内容并非就是“意识”本质,意识内容是“意识”本质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体现而已。
那么,什么是意识的本质呢?
亲情意识的本质就是人们对亲情的一种期待;当我们责怪某人没有亲情意识时,就是在责怪他满脑子都是钱,对身边的亲人熟视无睹,没有对亲人的期待热望。经济意识的本质就是人们对经济活动的一种期待;当我们批评某人缺乏经济头脑时,其实就是在批评他没有考虑经济利益或经济效率,只关心政治的、文化的、友情的因素,而没有对经济后果有所期待。当我们批评某人法律意识淡漠时,就是在责怪他只相信“以暴制暴”,而对以法律求得公平正义缺乏信心、缺乏期待。
当生命体继续表现出他的“期待”:期待喝水、期待说话、期待见到谁,该生命体依然具有“意识”。当生命体不再表现出任何期待,哪怕生命存活非常需要水,但他也从不表现出对水的期待,不用请教医生,我可以十分有把握地说:这是一个没有意识活动的植物人。
正像阿尔伯特•爱因斯坦说的那样:“我们所能经历的最美好的事是神秘,它是所有真正的艺术和科学的源泉。谁要是体验不到它,谁要是不再有好奇心、也不再有惊讶的感觉,他就无异于行尸走肉。”(《被禁止的科学》,江苏人民出版社,P11)
这个“神秘”的东西到底是什么呢?
爱因斯坦的答案:“期待”。
当一个人,对生活不再有期待、对这个世界不再有期待、对未来不再有期待,他就是没有意识活动的行尸走肉了。
简言之:意识的本质就是期待。
其次,意识与生命同在。
“‘我’永远不能成为我的食物”使行为主体感受到了“我”的存在,此时生命体还完全停留在物质层面上。我不但感受到了“我”的肌体存在,还感受到对我肌体“侵害”与“维系”的存在。腿脚被咬会产生痛苦,母亲喂食会体验愉悦。此时的“我”便会生出“规避痛苦、向往愉悦”的期待。这个“期待”是无法用现代科技手段检测到的,她就是一切生命体最本源的精神现象,就是一切生命体最本源的意识活动。有期待就有意识,没有期待就没有意识,期待就是意识的本质。
合成生命的真正难处,不在于合成出能够进行新陈代谢的肌体,而在于合成出“期待”。没有“期待”的肌体只是一块肉,绝不是生命。
“人工智能”永远只能是“人工智能”,因为“人工智能”不能脱离程序员而拥有自己的“期待”。或许有一天,会出现美国大片中机器人攻击、残害人类的场景,但那绝不是它“想”攻击、残害人类。就如同海面上漂浮的石油渐渐对落水者形成包围,虽然很恐怖,但那绝不是石油的本意。“阿尔法狗”能永远垄断所有围棋世界冠军,但它永远不会有夺取世界冠军的“期待”。
“期待”是伴随生命体而来的,是每个生命体生而有之的。从地球上第一个生命体诞生,期待就已存在于世,期待与生命同等古老,意识与生命同等古老。
意识的本质存在于实践之前,但意识的内容却产生于实践之后。生命体的“期待”是先天的,是生而有之的;“意识内容”则是后天的,是生活实践的产物。人们的实践活动之所以离不开意识,就是因为离开了期待、离开了愿望就不会有实践活动的展开;人们开展各种实践活动,无不是心怀美好期待而来。期待存在于实践活动之前,是驱动实践的力量之源,这就是意识能动性根源所在。生命体的一切选择行为皆源于生命体的期待。“期待”推动了生命体的生活实践,生活实践填补了“期待”的内容。
意识的本质是“期待”,那么是谁在“期待”?用生命体“生而有之”的本能来搪塞,同样是不负责任的。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呢。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