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梦见面条(张伯苓一手创办南开大学,晚年想去参加南开校庆,为何却惨遭拒绝)
南开,南开大学,日本人梦见面条(张伯苓一手创办南开大学,晚年想去参加南开校庆,为何却惨遭拒绝)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人可以有霉运,但不可有霉相!”
这是南开大学创始人张伯苓常讲的一句话。
可他本人到了晚年,才发现走霉运的时候,“霉相”是根本控制不住的。
当年,张伯苓在抗日最艰难的时期,咬牙创办南开中学、南开大学,历经磨难带南开走向辉煌。
可抗战结束后,就因为他一个举动,他连南开大门都进不去。
1948年6月,张伯苓因在教育界的名气,被迫出任南京国民政府考试院院长。
虽然没多久他就辞职了,但这一举动,让不少人觉得他的立场有问题。
即便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张伯苓将南开中学捐给了国家,众人对他依旧有看法。
1950年10月17日,张伯苓正准备去参加南开中学校庆,衣服都穿好了,却被自己的儿子拦住了。
儿子说之前有南开老师过来说不希望你去参加校庆。
张伯苓听完儿子说的话,笑着说:“外面也下雨了,那就不去了。”
虽然张伯苓表面淡定,但他的内心非常痛苦,那个他一手建立起来的南开,如今与他越来越远了。
他回不去了。
回想张伯苓的一生,最大的遗憾就是晚年被南开“抛弃”吧。
年少想做将军,目睹“国帜三易”悲愤投身教育
1876年,张伯苓于天津一秀才家呱呱坠地,原本家里人盼着张伯苓能像他父亲一样读书从文,可偏偏张伯苓从小就好武。
十五岁时,张伯苓以优异的成绩进入北洋水师学堂学习,在那里张伯苓是航海驾驶班最好的学生,他一心想为国效力。
学习两年后,张伯苓等十八名同学完成堂课,被派往北洋水师舰队实习。
张伯苓十分激动,觉得自己终于能在军队里大展拳脚,可现实却给了他一记重锤。
1895年,甲午战争爆发,北洋舰队并没有打出风采,反而节节败退,这让刚实习一年的张伯苓大受打击。
北洋舰队不该败得如此狼狈啊,学习那么多年,每天训练为何还是打不过侵略者?
张伯苓从武的心动摇了。
而最让张伯苓悲愤的还是甲午战争失败后,他亲眼目睹的“国帜三易”。
当时张伯苓被派去与清廷大员一同去山东办理不平等条约的交接手续,船到威海卫的头一天,他看到日本的太阳旗降下,升起中国的黄龙旗。
可就在第二天,中国的黄龙旗又被降下,升起了英国的米字旗。
看着自己国家的旗帜被如此轻易降下,张伯苓内心遭受了巨大的冲击。
军队如此不堪一击,国家如此弱势,即便身处军中又如何报国?
那一刻,张伯苓彻底绝了继续从武的想法,人民思想上不去,智慧跟不上,有力气根本无法将国家从被欺辱的局面中解救出来!
只有兴办教育,培养新人才,才能让国家强大起来!
于是,张伯苓毅然离开军队,投身教育行业,决心为国家培养人才,爱国报国。
克服阻力成立南开,开启教育救国之路
从海军离开的张伯苓,回到天津做起了教师。
可这老师到底要怎么做?要怎么教才能帮助到国家?
这个问题,困扰张伯苓许久,他深知若是按照传统的教书方法,教再多人也没用!
于是1904年,张伯苓去了日本,经过4个月的考察,他对教育方式方法有了新的认知,决定回国创办学校。
说来也巧,那时很多人的思想还很保守,但张伯苓碰巧认识了提倡新教育的严修。
两个人志趣相投,经常在一起畅聊人生,最后他们还决定一起办学校搞教育。
南开中学,就这样成立了。
在严修的支持下,张伯苓担任南开的校长,正式开启他的教育救国之路。
相比于很多守旧的学堂,张伯苓的南开中学用的是新式教育体系,教学生认识新事物。
随着教育设施的完善,到了1917年南开学生已满千人,名声渐著。
可中学教出来的学生,不管是学识还是阅历都有限,要想成为新一代人才为国效力他们还需要进一步深造。
张伯苓意识到,国家要想发展光靠着普通教育是不行的,必须要创办高等院校!
他要创办南开大学!
张伯苓与严修说完办大学的想法后,便开始做准备,1917年夏天,张伯苓便去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学习。
为了能更好地教书育人,张伯苓一个人同时学近代教育学、教育哲学、心理学、教育行政等多门课程。
等到第二年严修来美国考察,两个人会合后,张伯苓则更忙了。
他一边与严修拜访各处教育机构,一边上学,一边还要把学到的内容教给严修。
在将近40度的天气里,41岁的张伯苓流着汗给年近60的严修讲课,两个人一边擦汗,一边交流学习,谁也不说辛苦。
甚至为了给大学寻找预备人才,张伯苓连吃饭的时间,都不愿意浪费。
他经常和严修去吃汤面,然后听在哥大学习的郑宗海讲述中国留美优秀学生情况,一来二去地,还真让张伯苓找到了不少留学人才。
人才有了,经验也学了,最难的问题都解决了,可回国办大学的张伯苓却被钱难住了。
此前天津发生兵变以后,南开中学资金几乎都断了,为了将学校办下去,张伯苓自己连工资都不领了,四处筹钱才勉勉强强将南开中学维持下来。
再开一所南开大学?众人听闻后都觉得张伯苓是在做梦。
政府的学校都快干不下去了,这时候办大学不是给自己找不痛快吗?
这些张伯苓又何尝不知,可中国若不提高教育水平,又如何培养人才挽救国家呢?
所以那时的张伯苓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南开南开,越难越开”。
甚至为了开大学,张伯苓连面子也不要了,四处“化缘”,东拼西凑将办学资金筹到了。
南开大学终于在1919年秋天正是开学了!
一心为国人才,却因教育理念被人说误人子弟
不同于传统教育方式,张伯苓自创办南开中学开始就制定了非常先进的五个教育方针。
即“重视体育、提倡科学、团体组织、道德训练和培养救国力量”,其中体育在最前面。
他说“强国必先强种,强种必先强身”!
于是,他在南开开设了体育课,每天下午三点半,强制要求学生去操场活动,甚至还有体育考试,如果成绩不达标不可以毕业。
即便办学经费经常捉襟见肘,张伯苓对体育教育上的投入一直不曾减少。
篮球场、足球场、排球场等等,在南开的校园中随处可见。
甚至为了倡导全民运动,在1907年,10月24日,张伯苓首次以《雅典的奥运会》为题发表演讲,介绍奥运会的历史和现实,向国人传播奥林匹克精神。
张伯苓明确提出:中国要参加奥运会!
为了这一目标,张伯苓于1910年创立了中国最早的运动会,华北运动会,让更多的学生重视体育锻炼。
然而,这般科学先进的教育思想,在当时却遭到很多人的抵触。
那时很多人还保留这旧思想,觉得读书就该专心读书,一边读书一边运动简直就是分散精力,这样教是在误人子弟!
张伯苓知道别人骂他,但他不在乎!
要想培养出救国人才,这条路早晚都要有人走,既然他懂,他开始做了,再难他都要坚持下去。
因为动荡年代,国家不能再被老思想束缚了!
上一篇:梦见巨浪(人类的12种梦境)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