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泉涓涓而始流(毛泽东对私塾先生:涓涓溪流,岂能作浪?星星火炬,可以燎原)
星星之火,星星,溪流泉涓涓而始流(毛泽东对私塾先生:涓涓溪流,岂能作浪?星星火炬,可以燎原)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1934年2月作于江西瑞金
涓涓溪流,岂能作浪?
星星火炬,可以燎原。
1934年2月的一天,毛泽东冒着扑面的寒风,带领机关干部来到沙洲坝的乌石垄。为红军家属犁田翻地。在田间劳动休息时,与群众作联出对,大家谈笑风生,好不热闹。在喝彩声中,一位路过的私塾先生被毛泽东的对联吸引住了,也加入了这出联作对互娱的行列。他以路旁的小溪流为题,出了一个上联:
涓涓溪流,岂能作浪?
联语所描绘的是山涧溪水细水慢流的情状,以“岂能作浪”反法相问,深含寓意,留给人们以丰富的想象余地。大家一时无言以对,热烈的场面立刻肃静下来,只好点火抽着旱烟,有的群众则把目光投向毛泽东,期待他作答。毛泽东深深理解群众的意思,看看这个场面,那点烟的火柴杆上闪闪的点点星火,触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他随口而对道:
星星火炬,可以燎原。
这副对联录自刘献漳《毛泽东撰联播火种》,1991年第4期《民间对联故事》第4页。
注释
1、[涓涓] 细水慢流的形貌:陶潜《归去来辞》;“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2、[溪流] 山间的流水。
3、[岂能] 怎么么能、哪里能的意思。
4、[星星火炬] 微小不大的火炬。
5、[燎原] 火烧原野。
6、[星星火炬,可以燎原] 典出《尚书·盘庚·上》:“……恐沈于众,着火之燎于原,不可向选,其犹可扑灭?……”“若人之燎于原”,是个生动的比喻,后来演变成“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以形容新生力量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不可抗拒,不可遏制。“星星火炬,可以燎原”,也就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化用。1930年5月,针对部队中对时局估计的悲观情绪,毛泽东给林彪写了一封回信,把建立农村根据地、实行工农武装割据提到异常突出的地位,指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革命高潮一定会到来。这就是后来被收入《毛泽东选集》的那篇《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7、[私塾] 我国旧时私人办的学校,为“私学”的一种。其形式多样:有塾师自设的学馆;有地主、商人设立的家塾;有以祠堂、庙宇的地租收入办的学馆;也有私人捐款、免收学费的义塾。每个私塾一般只有一个教师个别予以教学,教材和学习年限没有定规。
赏析
“星星火炬,可以燎原”,是毛泽东在井冈山期间的一篇著名的作品,当时为红军坚持革命斗争提供了重要的指南,回答了一部分人“红旗能打多久?”的疑问。
今天,只是当时的场面又一次触动了毛泽东,使他敏感地想到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这个名篇,它与“涓涓溪流,岂能作浪”正好构成一副妙对;同时,毛泽东面对眼前的革命形势,使他又一次回想起井冈山时期的革命斗争,今天,看到当年由他一手点燃的星星之火,已经形成了红色革命根据地这一燎原之势,他感到无比地欣慰。不远的将来,星星之火必将燃遍全国。瑞金的红旗插遍全中国之时,就是全中国人民彻底解放之日。
此时毛泽东由点点星火引发,高瞻远瞩,可能已经预见到了中国革命前途的光明。
毛泽东的下联,使在场的每一位群众都获得鼓舞,他们由衷地为毛泽东的对联喝彩,也是为毛泽东的英明领导而喝彩。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呢。
上一篇:江南style歌词大意(全球破吉尼斯纪录4首歌,美国一首,韩国一首,而中国占据两首)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