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家书怎么写(邓恩铭写于益都的一封家书)
山东,家书,青州家书怎么写(邓恩铭写于益都的一封家书)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邓恩铭(1901年1月5日—1931年4月5日),又名恩明,字仲尧,水族,贵州荔波人,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
邓恩铭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13位代表之一,曾两度担任中共山东省委书记,是山东党组织早期组织者和领导者。
1931年4月5日,邓恩铭和战友们被押到济南市纬八路刑场,慷慨就义,时年30岁。
2009年9月10日,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2019年6月,山东博物馆“弘扬民族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山东博物馆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图片展”上,展出的一封中共一大代表邓恩铭“八月十六日在益都”写给父亲的家书,格外引人注目。整封家书,保存相对完好,图片及文字校正如下:
父亲:
我昨天回来此地过中秋节,本想来团聚快乐,那(哪)晓得刚进门,李婶即送来印弟从柳州寄来一信,惊悉我那和平老实的四叔被匪害了!呵!四叔!八年前一见竟成了最后一次,此后永远不得相见了!呵!苍天!还有什么话可说呢!呵!父亲!你七日来信何以不告诉我呢!
我实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我对家庭最灰心的是遇事不告诉我们,如今遭这样的事竟一字不提,唉!叫我如何不灰心丧气呢!唉!我可怜的四叔!魂如有灵?当来入梦!
父亲!我们最不满意的是你不把祖母和四(叔)四娘以及弟弟妹妹们接到城里来,致遭不测!幸亏祖母平安无恙,设若不幸,那时怎样对得住老人。唉!
母亲!你要性子和平些,你孝顺祖母,将来你的儿媳也一定孝顺你呀!
唉!我可怜的四叔!
恩明
八月十六日在益都
据资料介绍,这封家书,现藏济南战役纪念馆,是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李全珊、王忠义前往贵州荔波邓恩铭的老家征集到的,写在竖行红格信纸之上,一共3页,每页8行。长23.5厘米,宽16厘米。字体为毛笔书写的楷书,落款“恩明 八月十六日在益都”,显示写信的时间是“八月十六日”,但不知年份;写信的地点是“益都”,确凿无疑。现就该封家书的主要信息点,概述如下:
一、家书的写作时间和地点——“八月十六日在益都”
从第一句“我昨天回来此地过中秋节”和落款“八月十六日在益都”分析,“中秋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是农历每年的八月十五日,邓恩铭“昨天回来”,就是农历八月十五日回来,“本想来团聚快乐”,但得知“四叔被匪害了”的消息,也就“快乐”不到哪里去。于是,第二天,也就是“八月十六日”给父亲写信。所以,这个“八月十六日”是农历无疑,确凿无误。
从邓恩铭与四叔“八年前一见竟成了最后一次,此后永远不得相见了”分析,根据现在公认的已知的研究邓恩铭的成果资料,邓恩铭是1917年高小毕业后,投奔在山东做官的二叔黄泽沛(邓恩铭的祖父邓锦庭有一个同胞弟弟叫邓锦臣,因为他们的姑母没有子嗣,儿时的邓锦臣就过继给了姑母家而改姓“黄”。邓锦臣有一个儿子名叫黄泽沛,也叫邓国瑾,在叔伯排行中,系邓恩铭父亲邓国琮的堂二弟,邓恩铭称其“二叔”)继续求学的。1917年,这个重要时间节点,是邓恩铭在山东求学、从事革命活动的开始,直至1931年清明节被枪杀,前后近14年之久,邓恩铭一直没有回过一次老家贵州省荔波县,一直奋斗在以山东为中心的这片热土上,直至贡献出自己年轻而又宝贵的生命。
1917年,这个重要时间节点,可以从邓恩铭一九一七年十月十四日《致父母》的家书,要求“汇款接济……二十元左右……购皮袍一件”得到证明;也可以从邓恩铭的堂弟媳滕尧珍《邓恩铭烈士在山东时的生活片段》(《贵州文史丛刊》,1993年第1期第80页,张志英整理)中“大哥(即邓恩铭)于一九一七年去山东时……我第一次见到大哥,是在山东益都县衙内”得到确认。
那么,“八年前一见竟成了最后一次”,从1917年到1925年,正好八年。1925年是公历,旧历是乙丑年;写信的时间是农历“八月十六日”,换算成公历是10月3日。因为这时,黄泽沛早已担任益都县的县知事,所以才有了滕尧珍“第一次见到大哥,是在山东益都县衙内”的事实。
关于黄泽沛何时开始任益都县的县知事,青州商务网《青州大事年表》中说:“1925年……邓恩铭叔父黄泽沛任益都县知事”,但不足为信。
民国时期青州知名收藏家丁汉三先生主持编辑的《百壶斋拾遗》(青州市政府史志办公室,2010年元月,丁氏后人丁昌武、丁岱宗整理)在“职官遗事”中,收录了邱琮玉的《题黄县长泽沛巡团图》“邑侯黄云从先生自客夏涖任吾益……又甲子年岁除系小建月,时历书本皆作大建月。伊出一告示,题曰‘月原小建,只有二十九天,商民一律知悉,切莫过错了年。’”其孙丁岱宗作的“山斋按”有“黄泽沛,字云从,贵州荔波人,1924年任益都县公署知事,著名共产党人邓恩铭的堂叔,由于黄泽沛的资助,邓氏才得以在济南读书。”
经查,这个“甲子年”,是公元1924年,这年的腊月确实“只有二十九天”,除夕恰逢腊月二十九,而“时历书本皆作大建月”,所以“黄县长泽沛……出告示提醒商民知悉,切莫过错了年”,确实耐人寻味。丁岱宗先生的推论——黄泽沛“1924年任益都县公署知事”,有据为证,是真实可信的。
另外,一九二四年五月上旬,邓恩铭《关于经费等事致中夏信》中说:“弟不日赴淄张青等处,二三日即可返。”“淄张青”即淄川、张店、青州。此前,邓恩铭在给团中央的信中从未提到青州,只提淄川和张店,这是邓恩铭活动的范围。邓恩铭在这个时候,把他的活动范围从淄张又扩大到青州,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的堂二叔黄泽沛已经任益都县公署的县知事了。他到青州可以有吃住的地方,便于他开展活动。所以邓恩铭二叔黄泽沛任益都县知事,最迟是在“1924年五月上旬”以前的事。
由上可见,邓恩铭这封家书写作时间是农历乙丑年的“八月十六日”,公历是1925年的10月3日;地点“在益都”,即民国时期的益都县衙,益都县1986年3月改为青州市。
二、家书中涉及的人物、关系及背景
1.恩明:即邓恩铭,邓恩铭一生中使用过14个名字,但使用次数最多的是邓恩铭、邓恩明和黄伯云,在家书中署名以“恩明”最多。
2.父亲:即邓国琮,字福臣,生年不详,1930年6月病故于荔波县朝阳路家中,以做豆腐、卖水、开中药铺、挂牌行医为业。1926年春,邓恩铭第二次被捕被保释出狱后,曾从老家荔波千里迢迢到济南看望儿子,与家书中的“四叔”(邓国璋,俗称邓老四)是亲兄弟,为邓恩铭祖父邓锦庭和祖母韦氏所生。(“二叔”国瑾,为邓恩铭叔祖父锦臣之子,即黄泽沛,字云从;“三叔”国珍,亦是锦臣所出,即黄泽霖,字云程。)
3.李婶:即黄泽沛续弦,其亲妹妹嫁给了邓恩铭的“三舅”黄正华,黄曾伙同“李婶”(也就是黄的“大姨子”)“时时刻刻想谋夺印弟之产业,所以做出种种不近人情的举动”,并到山东警察厅“告发”邓恩铭是“共党分子”,导致邓恩铭1925年11月在济南第一次被捕。“三舅”黄正华1925年7月前“病故沂水,葬于东岭,死状颇惨”(1925年7月31日《致父亲》)。黄泽沛原配何氏,1920年9月前病故,其父何金龄,字少白,布依族,荔波县董界乡拉庙村人,荔波布依族第一位举人,曾先后在山东胶州、东阿等地当过县长,多次接济黄家。
上一篇:家庭主要成员和主要社会关系(家庭的六种关系比较(上))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