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徐策跑城(梨园文摘:继承与发扬帽翅功)
老师,蒲剧,我想徐策跑城(梨园文摘:继承与发扬帽翅功)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
继承与发扬帽翅功运城县蒲剧团张尚礼
在蒲剧传统表演艺术中,保留有丰富的表演绝技,如“髯口功”、“翎子功”、“鞭子功”、“靴子功”等。“帽翅功”据说原来极其简单,后经阎逢春同志精心发展、运用,近代流传甚广,京剧著名演员厉慧良,还曾向阎逢春学习过。
我是演须生的中年演员,在继承先辈阎逢春老师艺术的基础上,经领导和同行们的支持与启示,在《徐策跑城》一剧中,试探性的对“帽翅功”作了一点发展。现把试验过程叙述如下:
我是1958年考入前晋南戏剧学校的。在学生时期,我对阎逢春老师的“帽翅功”,即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每天除正常功课外,对“帽翅功”总要练习几遍。毕业前夕,我对帽翅的单甩、双甩、交叉甩,都基本掌握了。1962年我被分配到运城县蒲剧团,首次在演出《游龟山》、《法门寺》等剧中,作了实验性的运用,那时还谈不到运用自如。
十年中,戏曲事业横遭摧残,传统戏被加上了牛鬼蛇神的罪名,我的“帽翅功”自然也被搁置起来。
1971年,阎逢春老师蒙冤被打成“三反”分子,并受到双开除处分。我和几个同志都为阎老师深抱不平,后征得有关领导同意,把阎老师请到剧团授艺。当时我除了向阎老师求教传统表演艺术外,重点请他指点“帽翅功”的诀窍。阎老师从不保守,他耐心的向我传授了“帽翅功”的要领。
后来,长期被禁锢的传统戏又上演了,我高兴极了,“帽翅功”又有了用武之地,总算没向阎老师白学。我在演《薛刚反朝》和《三审刘玉娘》中,运用了“帽翅功”,受到观众的欢迎。
近年来有些人不顾剧情而滥用帽翅,使这一绝技在观众中反响不大了!一次,我团在万荣县东孝元大队演出,第一晚演出了《薛刚反朝》,次日早晨我在村外吊嗓,有几个打土墙的农民议论:“演徐策的小伙子,作派、路数是阎逢春的,帽翅甩的和阎逢春一个样,再能甩个杂样就好了!”这话对我的思想触动很大!我想:艺术须要常新,艺术中的一些绝技,也应该发展,不应因一个“绝”而止步不前!于是我下定决心,要在帽翅上再创别样,不能光吃现成饭!经我长期反复思考,我想在徐策跑城时的帽翅上进行实验,能不能让一个单翅左下旋,另一个单翅右上旋?当时我想,这样作难度很大,可能失败,也可能成功。
从此我就开始练习和琢磨其中的诀窍。开始实验根本甩不成,我就先把相帽端在手中甩,捉摸它的劲头;当我从手上练出一点门道了,再戴在头上正式练。那些日子我除了演出,把全部时间和精力,都用在练帽翅上,以后终于练成功了。这个甩法开始感到很难,要把劲儿使匀,等帽翅颤闪起来后,动作一定要圆,最要紧的是下颌作画圆圈式移动,否则,帽翅就难按照要求摆动。我把这个甩法用在徐策跑城中,当徐策唱出,“掠须抖衣把城进”一句时,原来阎老师先单翅左下旋,然后右单翅右下旋,接着是双翅向下旋甩动。我把双翅向下旋甩动,改为左单翅向下旋,右单翅向上旋的双翅异向甩法。一九八〇年三月,我在芮城县风陵渡公社演出时首次运用,由于它更能表达徐策欢悦的心情,为戏增添了浓郁的情趣。
我对“帽翅功”的小小发展,仅仅是在阎逢春老师创造的基础上,作了一点探索性地试验,成绩微不足道。今后我还要在“帽翅功”上狠下苦功,再迈新步,为蒲剧艺术宝库增砖添瓦。
(杨炳玉代笔)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呢。
上一篇:春雨像什么(赞春雨(散文))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