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出彩(习近平和人民教育的故事)
总书记,习近平,学校出彩(习近平和人民教育的故事)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一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都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关心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2015年6月17日,刚过完自己17岁生日的第二天,贵州省机械工业学校2014级学生高余,在习近平总书记面前“秀”了一把操控机器人的技能。这一天,当高余在学习控制机器人手臂完成屏幕书写的动作时,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了贵州省机械工业学校,走进了他所在的智能制造实训基地。
“一下子脑袋有点空白。”高余还在紧张时,总书记已经微笑着把手伸了过来。握住总书记的手,高余“感觉一定要抓住机会让总书记看看我们中职学生的实力”。
习近平总书记和他拉起了家常,“你家在哪里?”“为什么想到这里来学习?”“学习生活的感觉怎样?”“你的梦想是什么?”他告诉总书记,自己的家在贵州毕节,到中职学校学习是看中了这里可以学到未来市场上需要的技术,“理论 实践”的学习方式能迅速提升自己的能力。
“各行各业需要大批科技人才,也需要大批技能型人才,大家要对自己的前途充满信心。”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让同学们倍感振奋。
这是甘肃省张掖市山丹培黎学校中新友好厅(2019年8月21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范培珅 摄
位于甘肃张掖的山丹培黎学校创办于1942年,以职业教育为特色。长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同山丹培黎学校情意相连,不断为这所学校送去祝福和关怀。2019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走进这所学校。
“我国经济要靠实体经济作支撑,这就需要大量专业技术人才,需要大批大国工匠。因此职业教育大有可为。”习近平总书记对同学们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希望你们继承优良传统,与时俱进,大有前途。我支持你们!”
“残疾人也可以活出精彩的人生”
清晨的阳光照耀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儿童福利院,开启了温馨的一天。
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儿童福利院,教职工在陪伴儿童们玩耍(2019年5月28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靖 摄
2014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看望福利院的孩子和老师。聋哑女孩王雅妮向总书记弯了弯大拇指,用哑语表示“谢谢”。习近平总书记笑容可掬地跟着学:“伸大拇指是‘好’,弯一弯是‘谢谢’。”
在这里,总书记跟大家交流,问学习,说志向,翻看手语书和相册。看到孩子们健康成长,他十分高兴,祝愿孩子们学业有成。
对于孤儿、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教育,习近平总书记一直给予着特殊的关注。
1990年9月,三次参加高考的福建闽清籍残疾考生黄道亮,被时任福州市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兼任校长的闽江职业大学破格录取,成为福建省第一位无双臂大学生。
“这对于我来说,不亚于一次重生。”黄道亮说。
金秋十月,正是收获的季节。上海市闵行区启音学校,校园一角的优秀毕业生荣誉墙上又新添了几个名字:陈伟亮,上海职业技能鉴定中学题库管理科职员;吴斐,上海应用技术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辅导员;陈玲琳,上海随梦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手语项目总监……
这些工作看起来并不显赫,但却让人心生敬意。
启音学校是一所对听障儿童实施九年义务教育的特殊学校。13年前的2007年9月,时任上海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来到启音学校,勉励教师启音之声、启德之蒙、启慧之灵、启行之初,让学生在平等、关爱、愉悦中学习、掌握技能,让他们将来健康快乐地融入社会,成为有用之才。
河北省唐山市截瘫疗养院的住院者在下棋(2019年7月25日摄)。新华社记者 赵鸿宇 摄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正如2016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唐山市截瘫疗养院看望大家时所说的:“残疾人也可以活出精彩的人生。”
近年来,我国特殊教育普及水平、条件保障和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明显提升,残疾儿童的教育权利得到有力保障,基本实现“家庭经济困难的残疾学生从义务教育到高中阶段教育的12年免费教育”的目标。
一批批特殊学校走出的孩子,正绽放着特别的精彩。
来源:新华社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呢。
上一篇:臭老九的来历(此朝代规定妓女比读书人地位都高,从开国到灭亡只开了四次科举!)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