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赞美英雄的古诗(精选20首军旅诗词,致敬八一建军节,致敬中国军人)
这是,楼兰,边塞赞美英雄的古诗(精选20首军旅诗词,致敬八一建军节,致敬中国军人)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高适曾三次奉命出塞,所作边塞诗约20余首,最著名的就是这首《燕歌行》。这首诗堪称盛唐边塞诗最杰出代表。诗的主旨是谴责在皇帝鼓励下的将领骄傲轻敌,造成战争失败,使广大士兵遭受了极大的痛苦,付出了巨大的牺牲。《燕歌行》是整个唐代边塞诗中的杰作。
10
塞下曲六首 其一
唐 ·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祗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这首诗极力渲染边疆的凄寒景象和艰苦的环境气氛,勾勒出边疆的严酷环境。战士们从笛声中想念家乡,想象到自己出征时家人折柳送别的情景。既写军旅生活的紧张,又形象地刻画了将士们抱鞍而眠,艰苦征战的情景,也表达了将士们为国立功的愿望。
11
后出塞五首 其二
唐 · 杜甫
朝进东门营,暮上河阳桥。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平沙列万幕,部伍各见招。
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
悲笳数声动,壮士惨不骄。
借问大将谁,恐是霍嫖姚。
此诗依次画出了日暮、傍黑、月夜三幅军旅生活的图景。三幅画都粗笔勾勒出威严雄壮的军容气势,有声有色。
五、宋12
渔家傲 麟州秋思
北宋 ·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范仲淹在西北边塞生活达4年之久,对边地生活与士兵的疾苦有较深的理解,他治军也颇有成效。这首词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一方面表现出作者破敌立功的决心,另一方面也描写了久戍边地士兵思乡等复杂矛盾的心情。
13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辛弃疾,勇于抗金的“词中之龙”,他文能挥笔填词,武能上马杀敌。他做梦都在打仗,闻角梦回、连营分炙、沙场点兵、克敌制胜,最后发出了“可怜白发生”的感叹,使读者不能不为作者的壮志难酬而扼腕叹息。
14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南宋最后一个状元,抗元的民族英雄。在潮州与元军作战,被俘,途经零汀洋时,感叹自己的孤苦伶仃,无力挽救国家。“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自古以来,人世间谁能免于一死?只求留下一颗赤胆忠心,永远照耀在史册上。表现了作者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坚定信念和昂扬斗志,因此成为千古流传的名句。
六、金辽元15
征人怨
金末元初 · 元好问
瀚海风烟扫易空,玉关归路几时东。
塞垣可是秋寒早,一夜清霜入镜中。
元好问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文坛盟主。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瀚海、玉关、塞垣等写出了边塞特有的意象,清霜又突出了荒凉冷寂,间接地反映出戍边征人的凄凉思乡的心情。
七、明16
古戍
刘基
古戍连山火,新城殷地笳。
九州犹虎豹,四海未桑麻。
天迥云垂草,江空雪覆沙。
野梅烧不尽,时见两三花。
诗中描写了战后的场景,刻画了衰草、孤云、渔船等寂寥的景物,表现出作者对战后万物复苏的信心。表现了诗人对未来的希望和欲重整山河的壮志豪情。
八、清17
林则徐
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二首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
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
对国家有利的事情,牺牲自己的性命也在所不惜;怎么会因为灾祸而躲避,因为幸福而趋附呢?林则徐因为禁烟被革职充军。1842年8月,他启程赴新疆伊犁,临行前写了这首诗,颔联这两句可以感受到林则徐饱满的报国之情和舍生忘死的大无畏精神,因此成为耳熟能详的名句。
18
望阙台
戚继光
十年驱驰海色寒,孤臣于此望宸銮。
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
这是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在苍茫海域内与倭寇抗争十年之后,站在望阙台上,望着眼前的枫叶如霞似火,恰如自己的一腔丹心热血,以此诗来表达自己忠贞不渝的爱国情怀。
九、近现代19
毛泽东
忆秦娥·娄山关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忆秦娥·娄山关》是毛泽东于1935年初遵义会议后创作的一首词。勾勒出一幅雄浑壮阔的冬夜行军图,描画了红军长征中征战娄山关的紧张激烈场景,表现了作者从容不迫的气度和博大胸怀。
十、当代20
临江仙 淮海战役
现当代 · 郭沫若
千载义旗初逐胜,惊天气壮河山。
合围百万笑中看。
中原多激战,几见此时酣?
雪浪翻天风似箭,阵前歌舞犹欢,游鱼釜底待朝餐。
明春花盛放,传檄到江南。
1948年11月,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等共60多万人,在以徐州为中心,发起了规模空前的淮海战役。12月,时任华东野战军第四纵队政治委员的郭化若写下了《临江仙·淮海战役》,生动记录了战役过程中难忘的情景画面。
感谢浏览,如果喜欢,敬请关注、点赞、转发!
上一篇:赞美劳动的五言绝句(学龄儿童必背唐诗之五言绝句篇(31-40))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