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张咪简历个人资料简介(27年前竟然是92年)
的人,成了,那年张咪简历个人资料简介(27年前竟然是92年)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后来的故事,就像村长说的那句——“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会再重逢。”
04.
1992年,港台风还在吹,《红日》非常红。那年李克勤拍戏,几天都没休息,人家都下班了,他半夜三点还在写歌,顿时觉得“命运颠沛流离”,于是写了首《红日》,想给自己打打气。结果老谭下场后,他也没能坐头把交椅,被四个年轻人抢了风头。香港发行量最大的《东方日报》引用佛教“四大天王”的说法为他们冠名,只是那时候,内地很多人无法理解这种存在。让大家共情的,是叶倩文那首《潇洒走一回》。因“下海”背景,“我拿青春赌明天”一下子扣动了无数人的心扉,“何不潇洒走一回”变成了投身商海的最佳口号。想拿青春赌明天的人,都急着改变命运,哪有闲心关心“四大天王”,更别提什么“周星驰年”。1992年,香港年度十五大卖座影片,星爷独占了七个,前五个都是他。他在《逃2》遇到了挚爱朱茵,在《家有喜事》里拿到了最高片酬,又靠《审死官》摘得亚太影展影帝,简直是金钱、美人、荣誉尽收。同时期,给别人播盗版电影,也成了内地不少人钱捞一把快钱的选择。大小录像厅如雨后春笋一般冒出来。第二年,VCD视盘机在内地诞生。此后,成千上万张盗版碟涌入内地。
短短几年,广东地区出现了大大小小的盗版碟集散地。1995年遭到打非后,又遁入香港,开拓了600多条生产线,继续捞钱。
在春风吹拂的夜里,无数年轻人见识了周星驰的喜剧天赋,一个个被逗得前仰后合、念念不忘。多年后,他们把这份感激兑换成:
“还你一张电影票。”
「1992年到北京游玩的周星驰」不止星爷没想到,估计当年全国导演都没想到,短短24年后,内地会有那么大的电影消费能力,让《美人鱼》卖破33.9个亿。毕竟1992年,内地电影还卖得像鬼一样。1971年到1991年20年间,内地观影总人次下降了一半,从293亿跌落到144亿,放映场次下降了20%。1992年,观众总人次降至105亿,发行、放映收入分别减少了17.9%和15.7%。第二年,电影《重庆谈判》新闻发布会,全国各大发行公司和主要媒体悉数到场,大家互传消息:电影市场要改革了。之后,各影厂作品不再由中影统销。制片归电影厂,各家自己推销作品。直面市场后,各厂最终都没守住阵地,民营企业逐渐入场。而实际上,早在1992年,第五代的两个代表,就跟资本打起了交道。那年,《秋菊打官司》的剧本被放在了香港银都机构有限公司的桌上。高层都意识到这部艺术片卖不了钱,但还是决定投资。因为公司觉得,它一定能在国际上拿奖。那时片名还叫《秋菊的故事》。确立项目后,老谋子让巩俐去乡下生活了两个月,天天给老乡洗衣服。临开拍前,张艺谋思来想去,觉得用老手法拍没意思,不如借鉴纪录片,把摄影机架在巩俐看不见的地方,偷拍。就这么着,《秋菊》用了大量隐蔽拍摄手法,吸收了很多真实场景。巩俐也是厉害,开拍前,人对老张说,不能因为和巩俐关系好就让她演,演了准会砸。结果巩俐站在人堆里,没人认出她是谁。影片首映时,把同行都惊着了。最终《秋菊》荣获威尼斯金狮。
不被看好的巩俐,摘下最佳女主。香港人的钱,没白投。同年,另一部好电影《霸王别姬》正在紧张的拍摄中。张国荣为此练功、发烧,拒绝替身,毫无保留。剧中批斗那场戏,外面是33度的高温,他穿上京剧行头,在一个大火堆前面演了整整三天,人都快化了。
「1992年,《霸王别姬》剧组」《霸王别姬》同样是香港投资。
老陈拍完电影就对人说:“这部电影和以往拍的任何一部都不一样,它耗费了巨大投资,无论是从做人的角度还是从艺的角度,我都不能对投资人不负责任。”尤其强调道:
我并不是迫于市场,而是主动追求。话是这么说,但那年,哥俩艺术情结还在,票房口碑都想要。没有那么拉得下脸。拍片受投资方的制约,也没那么大。1992年,老谋子连私人工作室都没有,拿了《活着》跟王斌讨论剧本,直接去路边的大排档。倒是《大撒把》的编剧,把一口京范儿贫嘴耍得很溜的冯小刚,比二人早一步觉悟。那年,《大撒把》完成,冯跑去看成片,说片子不错,就是女主角差点意思。一扭头,徐帆就坐在他后面。第二年,冯抱得美人归,事业却一步一个坎儿,拍一个死一个,被视为“投资毒药”,所有投资人见了他就跑。幸好1997年,韩三平捞了他一把,搞出个《甲方乙方》。随后,王中军投资《没完没了》,华谊兄弟正式朝电影阔步前进。之前,老谋子找张伟平投资,拿艺术范儿拍《有话好好说》一赔几千万,很过意不去,被市场严重教训的他这才憋着搞《英雄》。后来哥儿几个都上了道,反倒是先吃上螃蟹、背着对赌协议的冯说:“我随便拍的《私人订制》,一个星期卖4个亿。认认真真拍的《一九四二》不卖钱。这给我很大的困惑。”
05.
1992年,很多艺术家都在困惑。广州“首届艺术双年展”预展,刘德华在王广义的画作前徘徊良久,面对10万元的报价,并未下手。有人对他说,你会后悔的。华仔确实后悔了。26年后,这幅画在北京拍出了1097.6万元的高价。那年,吕澎写下《走向市场》一文,发表在美术界的《江苏画刊》上,很多读者读了说:“这人疯了,艺术怎么能走向市场!”1992年的讨论会上,人们对市场腐蚀艺术还是推动艺术争论不休,以至于栗宪庭当场落泪。面对新气象,创作者们的心都有些飘荡。别人不知道,至少对陈忠实而言,写书这件事,就得考虑卖得怎么样。早在1985年,陈忠实就想写个长篇,久久没有灵感。直到某天从原上走过,他才顿悟要写写这片土地。随后,他翻遍《县志》,重读范文澜的《中国近代史》,花两年时间完成了小说的调查和构思。下笔前,老陈突然意识到,作家们只顾埋头创作,忽略了市场变化。一本书如果卖不好,读者数量就大打折扣。那时他一个中篇小说,顶多印三千册。对于这本“枕棺材”的作品,他不希望只有这点读者。于是,陈忠实把原先打算写上下两部各五十万字的故事布局,砍到了一本四十万字书的体量。由于无法舍弃重大情节和细节,老陈思来想去,只好在创作手法上下功夫。舍弃生动的描写语言,改用叙述语言。为锻炼叙述语言的能力,他还先写了两个中篇练笔。随后告诉妻子:“要是写不好这部书,我后半生养鸡算了。”说完就进了书房。1991年腊月,《白鹿原》最后一个句号落定。2年后,《白》首印1.4万册,之后20年间,正版150万册,盗版不计其数。老陈对老婆说:“这下我不用养鸡了。”
「《白鹿原》手稿」那一年,很多作家都靠写字赚到了钱。王小波拿到《黄金时代》的奖金,在顺义买了房。靠着剩下的钱,他终于敢从高校辞职,当起了梦寐以求的自由撰稿人。远在美国刷盘子的严歌苓把《少女小渔》卖给李安,拿到一笔丰厚的版权费,开始了不愁衣食的创作人生。同年,《王朔文集》出版,有过“倒爷”经验的王老师,要求版税付酬制,开创中国大陆在新时期版税付酬的新局面。老作家萧乾知道后说:“王朔给中国作家松绑了。”还是1992年,王老师把刘震云的《温故1942》丢给冯小刚,冯小刚读罢,掩卷长叹。第二年,他花8万块买下了《一地鸡毛》的改编权。刘震云生平第一次拿到那么多钱,高兴地带全家去吃了肯德基。1992年的文坛,有些人赚到了钱,有些人没赚到。但就日后不同的故事来看,腐蚀创作这个锅,市场不背。严歌苓乘胜追击,做个体户写出了《扶桑》;刘震云涉足影视,但还是交出了《一句顶一万句》,王小波以杂文谋生,反而写出了《沉默的大多数》;只有跟钱着急的王老师,被影视废了半拉心气,从此陷入写作危机。1993年,莫言写剧本,一集15000元。目的很明确,就是为钱,结果写得痛苦不堪。后来莫言果断意识到,光想着捞钱不行,还是要有一颗真诚、火热的创作心。1992年,王老师编剧《爱你没商量》,天价卖出,口碑极烂。英达找他写《我爱我家》,他躲到海南去,把梁左拱出山。英达给梁左开了一集3000的酬劳,是宋丹片酬的三倍。而梁左早年写相声,一个本子才50元。事实胜于雄辩嘛。
上一篇:张翰郑爽分手(郑爽张恒疑分手张翰深夜发文:不是我们不够好,而是爱的不够巧)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