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门第的意思(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一))
门阀,中正,士族门第的意思(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一))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一首怀古诗,写尽繁华。秦淮河朱雀桥边野花盛开,南岸乌衣巷口夕阳斜挂。当年东晋门阀王导、谢安家门口车水马龙,屋檐下莺飞燕舞,如今已飞入寻常百姓家中,只剩下断壁残垣,荒凉残照。
门阀世家,起源于两汉
门阀既有门第的意思,又包含阀阅的内涵,门第指家族背景、地位贵贱,阀阅指家族功绩、官历等世代为官的名。门望族皆为门阀,门阀也有其它别称,如势族、世家、衣冠、士族、世族、巨室等。门阀历史久远,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的晋国六卿(六卿即智氏、魏氏、赵氏、中行氏、范氏、韩氏),以及夏朝贵族廖氏。东汉时期的累世公卿、经学世家,魏晋地主阶层等豪强士族构成了门阀的前身。曹魏时期,陈群力荐九品中正制为用人取才之制度,曹丕允之,遂使得门阀取得政治特权。西晋时期推出占田制,进一步促进了门阀的发展,使得其取得经济特权,逐渐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门阀制度。东晋时期,门阀制度达到鼎盛,一直延续到唐代才被依据个人能力考试的科举制度所替代,但是门阀政治根深蒂固,只不过一种更为完善的形式存在着,并没有改变固有的属性。
所谓门阀政治,指的是一种天下共治的方式,而掌权者为士族和皇帝,这是一种在特定条件下出现的皇权政治的演变形式。门阀政治来源于皇权政治,又逐渐回归于皇权政治,江左的东晋时期的门阀政治才是严格意义的门阀政治。
成于魏晋,衰于两晋
正所谓“流水的王朝,铁打的门阀”,任何一个朝代的兴衰更替,虽然对门阀士族有或大或小的影响,但是始终没有动摇其根基,门阀还是那个门阀,只不过换个名字,换种方式来获得其特权罢了。
东汉时期,察举、征辟是士人出仕的主要方式。门生故吏一词,想必大家耳熟能详,但其背后的政治关系却不曾深探。那些举荐或者征辟士人出仕的人称为举主或者府主,自然这些被举、被辟的人就成为他们的门生故吏。这是双赢的买卖,门生故吏为了功名利禄,不惜甚至不惜谄附、贿赂当权者,以求一官半职,而官僚集团也需要吸纳门生故吏以此增强自己的政治力量。这种制度发展到东汉后期,逐渐形成了累世公卿的士大夫家族。
袁士大夫家族
这不是官二代承继祖业那么简单,而是分支承袭扩展壮大门阀势力。这些人都是某个地区最大的地主集团,而且在朝廷身居要职,地位显赫,门生故吏遍布天下,势力盘根错节,作为士大夫的领袖,其权威深受皇权忌惮。门阀士族没有具体的定义,这些人有一些共同的特征,他们在政治、经济、意识形态上占据统治地位,成为社会发展的风向标。东汉时期,选贤任能的标准首先看其人族姓阀阅,即使在察举、征辟中也是首先照顾的对象。门阀大族发展于大地主,是地主中具有特殊地位的阶层。可以说天下显贵无不联结、周旋于门阀大族,包括外戚、宦官。在地方州郡,门阀大族的势力更为垄断,高于皇权,名义上为朝廷行使权力,实际上被这些本州、本郡的门阀大族势力实际控制。
官员与中正九品对应关系
各个历史时期的世家大族,称谓不一,东汉末年的世家大族,魏晋以士族为名称,天下名士多出于这个阶层,或者与这个阶层有着政治、经济联结。百年难得的枭雄曹操出身于宦官家庭,为当时名士嫌弃,这也是曹操发布“唯才是举”政策的原因之一,曹操用人,不拘一格,因才而异。有些人有治国用兵的能力但是品行不为世人所用,这些人在曹操麾下发挥了很大作用。曹操不但接受世家大族所强调的德行标准,而且还特别重视笼络名士。曹操死后,曹魏政权继任者曹丕采纳陈群建议推行九品中正制度。九品中正制度推行之初,效果很好,士人品定职权掌握在各级政府中正手里,中正通过调查,结合舆论,按照人才优劣评定品第高低,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东汉末年名士品评、操纵选贤用能的举荐风气。
司马乱斗分天下
风水轮流转,司马懿三代人的努力颠覆了曹魏政权,结束了三国时代。西晋时期的统治者虽然继续采用九品中正制度,但是此时已经走样,因为中正品评士人已经不注重才情,而是看中评定者的家世背景(封爵和官位),九品中正制反而成为巩固士族力量的工具,使得历史走向“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时代。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呢。
上一篇:隆鼻子要多少钱(假体隆鼻多少钱)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