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力争上游打一成语(2022高招季 院士帮你“选”专业)
专业,院士,类专业力争上游打一成语(2022高招季 院士帮你“选”专业)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应该说,同学们现在投身这个专业,生逢其时!”高翔说。(记者 叶雨婷)
——————————
【化工类专业】
谭天伟院士:化工之美,美在何处
每到高考报志愿,总有“化工专业是天坑”一类的声音冒出来,真的是这样吗?“院士说专业”节目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化工大学校长谭天伟,对化工类专业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解读。
作为我国化工行业的领路人之一,同时也作为一名一直坚守在讲台上的大学老师,谈及考生关心的“天坑”传闻,谭天伟直言:“说化工专业是‘天坑’是错误的,其实我们的衣食住行,都和化工有关。最简单的,酱油、醋、盐都是化工产品。”
谭天伟介绍,在人类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人们所发现的、从自然界中提取出来的物质,不到300万种。而自化学、化工诞生起,不到200年的历史中,化工已经合成了接近3000万种新分子。
“一个创造如此多新物质的专业,怎么能说它是‘天坑’呢?”谭天伟表示,实际上化工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
他介绍,消炎用的青霉素,大家常用。上世纪30年代初,青霉素刚发现的时候,一公斤要1.6万美元,比黄金还贵。白求恩来中国,带给八路军的见面礼,就是3支青霉素。现在,5个9纯度的青霉素,每公斤仅需约100元。
青蒿素,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了它,从而获得了诺贝尔奖。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们从种植的青蒿中提取它,种植面积再扩大,一年也只能种一茬。而现在,用微生物发酵生产青蒿素,一年365天都能做。一个50立方米反应器的青蒿素产量,相当于种10万亩地青蒿。
芯片,是我国被“卡脖子”最严重的领域。谭天伟参观过华为公司新建的基础研究实验室,其中有一个就是化学实验室。生产芯片所需的高纯试剂与材料,是通过化工方法得到的。谭天伟院士解释,搞科研,最后就是要比拼谁搞出了新东西,而只有化学和化工是能够产生新分子的。
在他看来,世界如此缤纷多彩,化学和化工功不可没。而这,也恰恰是化工的魅力所在。
谭天伟院士想对考生们说:“如果你对未来充满了好奇,想搞发明创造,你就应该到化工这个领域来。因为总会有你意想不到的新东西产生。”
什么样的学生适合学化工呢?谭天伟认为,好奇心强,有志于创新,且动手能力比较强的同学,很适合学习化工类专业。
谭天伟充满激情地对考生说:“如果你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人生,如果你还想通过自己的努力,用自己的双手去改变世界,为我们的世界更加丰富多彩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的话,那么我希望你报考化工专业,这个专业能助你梦想成真。”(记者张茜)
——————————
【电子信息类专业】
苏东林院士:走进神奇的电磁世界
填报志愿,是高考后学生们需要攻下的另一个高地。当电子信息类专业进入视野,考生和家长们该如何选择?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在“院士说专业”特别节目中采访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苏东林。
她告诉记者,电磁场与无线技术专业其实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出门坐飞机和高铁,在家用微波炉加热食品,使用手机5G联网……衣食住行,处处都会涉及电磁兼容与电磁环境的相关知识。
“电磁场与无线技术专业依托于电磁学,是研究电磁场所承载的无线信号如何产生、如何变化的一门工科学科。”苏东林说。用她的话来说,和电磁场与无线技术相关的电磁领域,在当下正变得越来越重要,目前正走在发展的快车道上。在这条宽敞的车道上,可以看到人工智能、大数据这些技术的发展,可以看到正在展现曙光的智能时代。
苏东林举了个例子,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将会有越来越多的自动驾驶设备出现在身边,这些智能网联系统的节点和网络一旦出现电磁故障,问题波及范围极广、影响区域极大。这需要人们利用电磁理论提前发现问题,防患于未然。
除了生活中的应用,依靠电磁,还能实现遥感和空间探测,比如中国天眼FAST,通过汇集宇宙中的电磁波,进行天文观测活动。电磁场与无线技术专业,是探索宇宙奥秘的手段之一。
“目前各个行业中,电磁领域的人才都特别紧缺。除了自动驾驶领域,还包括电力、通信、交通,以及航空航天领域,都急需电磁专业的优秀人才。”苏东林说。她从事的行业,正是电磁场与无线技术专业最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电磁兼容与电磁环境。
“学好电磁场与无线技术,走遍天下都不怕。没有哪个行业现在能离开电磁场,能离开无线技术。”苏东林说。
尽管这门专业有“老师难教,学生难学”的说法,但在苏东林看来,想学好任何专业,都是一靠兴趣,二靠坚持,“只要钻进去了,就可以把它学好”。不管在哪个领域,都要“干一行、爱一行”。
苏东林盼望考生和家长能够围绕国家、行业最前端的需求,来选择专业。她推荐了两个方向,一个是可以挂钩中国天眼FAST的遥感和空间探测。苏东林希望选择这个方向的学生,今后能够在实现个人理想的同时,也为国家的科学研究、为人类认识宇宙作出贡献。另一个是电磁安全方向。苏东林解释,如今电子设备越来越多,电磁环境也越来越复杂,电子系统在这样的电磁环境中,适应性的问题也就更加重要。
“电磁安全是国家重大的战略安全要素,希望同学们能加入电子信息领域的研究中。”她说。(记者 张渺)
——————————
【机械类专业】
李克强院士:万物互联,不一样的车辆世界
车辆,常被人们称为是“改变世界的机器”,作为人类“衣、食、住、行”四大基本需求中“行”的重要载体,车辆影响着国计民生,是国民经济的主战场,也是国防现代化的国之重器,更是世界大国竞争的重要领域。
今年“院士说专业”节目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会士、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教授李克强,对机械大类下的车辆工程专业做详细解读。
李克强院士介绍,我国是全球汽车产销第一大国,销量约占全球的30%,超过美日德三国的总和。在国内,车辆工程相关产业税收在全国税收的占比、相关从业人员在全国城镇就业人数的占比和相关产业销售额在全国商品零售额的占比都超过了10%。
而与之对应的车辆工程专业,则是一个具有特色和魅力的专业。“车辆行业涉及的专业众多且深度交叉,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其内在知识体系已发生迁移和更新,成为多技术交叉与应用平台,包括:机械、液压、动力工程、电气、电子集成电路、计算机、通信网络、自动化、交通、管理和法律法规等。”李克强院士说。
李克强院士介绍,从工业1.0的机械化、2.0的电气化到3.0的信息化,汽车工业每次都发生了重大变革,以信息物理系统为标志的工业4.0时代,将使汽车交通系统在未来10-20年中发生革命性的变化。这种变化可以通过提升汽车四个方面的性能来描述。
上一篇:母亲节是多少号(5月母亲节)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